首页 理论教育 项目绩效评价中三级共性指标完善原则

项目绩效评价中三级共性指标完善原则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指标体系原则。为了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拟打乱《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规定的指标体系框架,重新构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现基于《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基础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绩效评估报告对《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提供的项目三级共性指标进行补充、完善。

项目绩效评价中三级共性指标完善原则

(一)三级共性指标的完善原则

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规定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完善的,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力图在保留《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提供的指标基础之上进行完善的。

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指标体系原则。为了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拟打乱《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规定的指标体系框架,重新构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保证构建的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原则。目前,主要构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以“不遗漏”为准则给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能指标全集”,而不是“充分必要的指标集合”,初始指标体系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或必要的,可能有重复,也可能有不甚可行的错误指标,因此,有待进一步对指标进行筛选。

(二)完善三级共性指标的依据

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首先体现在绩效评价共性指标框架上,即基于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发展现状,结合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的基础上,完善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三级共性指标。现基于《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基础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绩效评估报告对《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提供的项目三级共性指标进行补充、完善。

1.投入阶段

《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在投入阶段设置了项目立项和资金落实两个二级指标,其投入阶段主要是从立项和资金两方面进行了指标的设置。其中,在项目立项二级指标下,设置了项目立项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和绩效目标明确性三个三级指标,但根据《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对选址与建设用地的规定,基础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对项目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经济技术指标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弱电设计、通风空调设计、消防与安全设计、环境及卫生设计、节能设计等内容的详细规定可知,项目选址和项目设计是项目实施过程之前的必要实施准备。除此之外,项目勘察和招投标组织实施在工程实践当中也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之前必须进行的实施准备工作,也被广泛运用于绩效评价中。因此,包含项目选址、项目勘察、项目设计以及招投标组织实施等的“实施准备情况”也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之前所投入的资源,应补充为项目立项的三级共性指标。

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仅规定了资金落实指标,而在工程实践当中,资金落实是以资金筹集为基础的,而资金落实之后的资金分配更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基于工程实践的业务需求,拟将资金投入作为投入的二级指标,并设置资金筹集、资金落实和资金分配三个三级指标。

2.过程阶段

《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在过程阶段设置了项目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两个二级指标,可见,过程阶段主要是从业务和财务两方面进行了指标的设置。其中,在业务管理二级指标下,设置了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和项目质量可控制三个三级指标,可见,在业务管理二级指标下,除了制度的规定之外,只针对项目质量设置了三级指标,而在绩效评价实践当中,组织机构、合同、进度、安全、环境、节能、项目满意度以及监理工作的相关管理工作也是进行业务管理评价的普遍指标。并且,基础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对项目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经济技术指标、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弱电设计、通风空调设计、消防与安全设计、环境及卫生设计、节能设计等内容的详细规定,为进行项目组织机构、合同、进度、安全、环境、节能等管理工作提供了目标和依据,为界定业务管理的工作范围奠定基础。为此,拟在业务管理二级指标下,补充设置组织机构、合同管理可控性、项目进度可控性、项目安全可控性、环境可控性、节能可控性、项目满意度、监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等三级指标。(www.xing528.com)

在财务管理二级指标下,《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仅设置了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财务监控有效性等三级指标,而与业务管理相对应,组织机构是项目实施所需人员配置的基础,应将组织机构指标增设为财务管理的三级指标。

3.产出阶段

《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在产出阶段设置了项目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和成本节约率等四个三级指标,产出阶段主要是从工程数量、时间、质量、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指标的设置。而基于绩效评价的核心思想,拟通过项目产出与投入阶段项目目标的对比,实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绩效评价。因此,基于在绩效评价中广泛应用的项目实现程度(质量管理评价、进度管理评价、安全管理评价、合同管理评价、监理工作评价和项目管理评价)的相关指标,并与投入阶段项目指标相对应,在项目产出二级指标下,设置数量目标评价、质量目标评价、投资目标评价、时间目标评价、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目标评价、环境目标评价和节能目标评价等三级指标。

4.效果阶段

《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在效果阶段设置了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五个三级指标,也是广泛应用于项目效益绩效评价的指标,因此,将不再对项目效益进行三级指标的补充。

(三)三级共性指标的完善成果

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基础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绩效评价报告,完善相关指标,得到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至三级,如图3-3所示。

图3-3 基于《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完善后的共性指标

注:图中标灰的指标是指与《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相比,新增加或改变原先层级的指标。(下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