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要不断地检讨自己的工作和绩效!
——陈安之[1]
引例
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对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尤其是对共性指标框架进行了规范,要求在绩效评价时,应按照定性指标可衡量、定量指标应量化的要求,依据评价项目特点和评价工作需要,对共性指标框架进行具体细化和优化。
鉴于财政支出项目涉及面广、类别多的特点,对业务类和政策类项目的共性指标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业务类财政项目支出主要指公共部门为履行公共职能进行的运行活动、专业性活动等而发生的支出,多属于经常性项目。政策类项目支出主要是为了支持一些社会和产业发展,通过引导资金和补贴的形式设立一些专项,包括社保政策、产业政策等,是当前财政支出评价的重点范畴。
一、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构建途径(www.xing528.com)
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由绩效指标、指标解释、参考权重及备注等要素构成。从整体框架上,业务类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由“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个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均有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的细化指标具有管理属性,因此具有普遍适用性。而“项目绩效”要从产出的数量、质量、时效和“3E”效果等角度,应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细化。政策类项目则由“政策设立”“政策实施”“政策绩效”三个一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可以细化为二级、三级指标,围绕政策设立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等角度设计。政策绩效则强调从政策目标达成度角度设计,并反思资源配置与目标设立之间的关系。
二、共性指标体系的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科学,特别是评价所需要的指标体系,必须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从上海的经验看,各预算主管部门在推进和制定本行业分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从适用于本部门、本行业的项目绩效评价需要的角度出发,通过已实施的绩效目标评审、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的项目,分析研究并逐步建立符合本部门、本行业特点的分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财政部门确认后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设计问题是当前制约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业务类和政策类项目共性指标框架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在共性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对项目管理类共性指标进行选择,针对项目特点,在设计个性指标时再结合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具体功效进行细化,从而有效提高了绩效评价效率和质量。
共性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在全国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同类项目,通过关键指标的横向比较,找出绩效的差距,通过数据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层次发现项目的存在问题和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整改意见,同时还可以建立分类、分地区的各指标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开展同类项目绩效的比较并建立行业标准,从而真正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
——资料来源:张林,刘晓洁,颜人安.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财经报,2017-03-21,(7).
图2-1 本章结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