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功效价值分析的商业与市场价格研究

基于功效价值分析的商业与市场价格研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生产要素的功效价值未尽,则生产过程不算结束。在市场上,人们是按功效价值进行商品交换的,所以,应以功效价值为基础研究商品的商业价格和市场价格。生产商获得功效价值a中的a1。功效价值a中的a1与马克思所说的生产价格等值。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的理论,运输商和生产商的剩余价值先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然后由批发和零售商雇佣的店员通过劳动转移等量资本应获得的利润量。

基于功效价值分析的商业与市场价格研究

劳动生产率=劳动产品数量÷劳动时间表达式中的劳动时间,既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值,也是商品的生成价值,还是生产要素的综合功效价值的一部分。如果生产要素的功效价值未尽,则生产过程不算结束。在市场上,人们是按功效价值进行商品交换的,所以,应以功效价值为基础研究商品的商业价格和市场价格。

1.商品的生产、批发、运输、销售链不可分割。商品只有销售出去,才算生产过程的完结。商品在市场上按功效价值交换,人们把商品价值中所含的自然价值、积累价值进行了通约,生产商以通约后的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定价。此时的生产价格中,不但包含着金融资本所获得的以利息形式被生产商预付的平均利润,同时,因为商品只有通过商业资本的运作,比如通过批发、运输、零售诸环节,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以,生产商还要为商业资本即批发、运输、零售诸商预留平均利润。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使这种链条断裂。生产者为了利润,只顾生产;批发商为了利润,不断扩大市场,因而不断进行商品屯积;运输商为了利润,多拉快跑;零售商为了利润,不断扩大营业场所。商业各个经营相同的商品的部门间、经营不同商品的部门间、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间的竞争,使得全社会生产和批发、运输、销售互不协调,因而发生生产过剩、商品积压、商品滞销等情况,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所以,马克思关于计划生产的真正意义就是避免浪费。

如果商品按功效价值销售,设功效价值为a,则a=a1+a2+a3+a4+…,生产商将获得a1,批发商将获得a2,运输商将获得a3,零售商将获得a4,……

(1)生产商获得功效价值a中的a1。功效价值a中的a1与马克思所说的生产价格等值。假定生产企业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率为100%,生产资本经过竞争形成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80c+20v,商品的价值W=80c+20v+20m=120,利润率为20%,平均利润为20,我们用p—来表示平均利润,则生产价格=120。商品功效价值a中的a1=120。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市场价格只围绕a1波动。

商业比如批发、运输、零售诸商只转移生产商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商业店员的有酬劳动使自己获得工资,无酬劳动转移生产商给商业资本预留的平均利润。如果商业资本的投入也为100,那么,生产的平均利润20就将与商业资本均分。假若批发、运输、零售诸商各投入资本100,加上生产商的资本100,共同分享20的利润,每100资本将分得平均利润5。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运输属于生产性企业。这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探讨。如果运输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是90c+10v,假若剩余价值率与生产资本一样,是100%,则它可创造10的剩余价值。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的理论,运输商和生产商的剩余价值先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然后由批发和零售商雇佣的店员通过劳动转移等量资本应获得的利润量。生产商投入资本100,创造的剩余价值是20,运输商投入资本100,创造的剩余价值是10,共计投入的资本为200,剩余价值为30,平均利润率为30÷200×100%=15%,每100资本可获得15的平均利润。如果批发商、零售商也各投入100的资本,那么,每100资本将获得30÷400×100%=7.5%的平均利润。

因为运输业是商品在生产出来后流通领域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这里把运输作为商业对待,与批发、零售业一起转移生产企业的每100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5。这样可能使研究的问题更符合实际。

(2)假定批发商获得商品功效价值a中的a2。批发商自己不劳动,要获得从生产商那里转让来的平均利润,需投入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雇佣活劳动,通过活劳动的无酬劳动转移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现代大商业显示,他们要投入大量资本建设仓库,运用机械设备进行商品的搬运,对有些水果蔬菜类的商品还要进行保鲜处理,比如建冷库、防虫害等。批发商投入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转移率也不断提高。假如他们投入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也为80c+20v,平均利润的转移量为5,商品的商业批发价格为平均转移量一定,转移率不同,商品的批发期段价格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a2为商品批发期段的价格,c表示批发商投入的不变资本,v表示批发商投入的可变资本,p—表示从产业资本家那里转让的平均利润量。

商业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各不相同,采用的机械、设备、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可变资本转移的平均利润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他们的转移率不同,或者说,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上述批发商的平均利润转移率=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表示平均利润个别转移率,表示被转移的平均利润,v表示可变资本。

由转移率可计算出资本如何构成。例如,假若有批发商的转移率为50%,则每100资本转移需要的可变资本为,也就是说,它的资本有机构成为90c+10v。这种情况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v为每100资本所需的活劳动,为可被转移的平均利润量,为商业活劳动的转移率。

批发商业内部的竞争,使商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由于产业的平均利润转移量一定,所以,商业欲得到更多的利润,可根据预估的转移率进行资本有机构成配置。

等量资本为获得等量利润,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会展开竞争。如果生产商看到批发商利润高,则会进入批发领域,或兼营批发业务,竞争的结果,将逐步达到批发商业饱和。此时,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与批发商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平衡,利润平均。在产业资本进入批发商业领域过多时,商业利润下降。一方面,使资本离开批发领域;另一方面,可促使生产企业采用含有更多积累劳动价值的机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竞争力。它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批发商业内部的竞争,不仅可促使批发商提高资本有机构成,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科学技术,减少商品的损耗,加快批发速度,提高资本周转率,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向商品供不应求的地区增加批发业务,以获取更多利润。批发商业利润的增加,可使商业网点增加,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增强,加快消化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过快增加的产能,从而减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3)假定运输商获得商品功效价值a中的a3。运输业资本家不参加劳动,他要雇佣工人劳动,可投入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转移由生产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平均利润在现代,运输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之一,运输商投入的不变资本的量是很大的,他们要投入大量资本购买运输工具如火车、飞机、汽车轮船、装卸机械等。假如运输商投入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为90c+10v,所转移的平均利润也为5,转移率为50%,则商品的运输价格=90c+10v+=105。

从事运输业的资本家们投入的资本各不相同,他们采用的机械、设备、技术手段也不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转移率不同,因而所获得的利润也不相同。通过运输业内部的竞争,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运输企业,由于转移率高,可获得较多的利润。

如果商业领域转移率一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雇佣的活劳动数量不等,可根据商业领域转移率计算出商业个别活劳动对总平均利润的转移量。假定批发商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80c+20v,运输商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90c+10v,零售商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70c+30v,批发商从生产商那里获得的包括运输、零售诸商的总平均利润量为15,那么,转移率=平均利润转移量÷总可变资本×100%=15÷(批发可变资本20+运输可变资本10+零售可变资本30)=15÷(20+10+30)×100%=25%。可用下式表达为:

式中,表示商业社会平均利润转移率,表示总平均利润转移量,∑v表示总可变资本。

商业领域平均利润转移率与商业个别可变资本的乘积,就是商品流通至某一期段由商业个别活劳动转移的平均利润量。例如,批发期段的转移量=20v×25%=5,运输期段的转移量零售期段的转移量

在平均利润形成后,批发期段商品价格增加的部分=80c+20v+=105,运输期段商品价格增加的部分=90c+10v+2零售期段商品价格增加的部分=70c+30v+

批发、运输、零售诸商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80c+20v,按此计算的平均利润转移量等于5。由于商品首先到达批发商那里,生产商转让给商业的总平均利润完全由批发商代为处理。批发商将自己应获得的平均利润转移量5留下,余下的平均利润10交由运输商,运输商的资本有机构成高,所以,当他获得平均利润转移量后,除获得与雇佣的活劳动相一致的利润外,还将获得的超出它的价值的利润。零售商将获得平均利润转移量5,将有的利润不能实现。所以,争相降低商业成本,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并加快商业自动化的步伐,成为商业领域发展的方向。

上述原理说明商业资本在参与商品的价格形成后不仅使商品零售价格上涨,而且仍使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生产过程决定的,而过程是以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的批发、运输又都是商品的生产环节的继续,所以,运输过程越长,商品的价值增加越多,价格也随之增加。另外,商品是有使用期限的,如果超过商品的功效期,商品会失去其功效价值,所以,追求商品运输时间的缩短就成为生产商、批发商、运输商、零售商的共同心愿。有时,生产商会为零售商承担运输费用,有时零售商会为生产商承担运输费用,但他们会同时把这些费用加在消费者身上。由于商品的运输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大大减少财富因过期失效、霉变、腐烂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损失,所以,运输业率先成为关乎公共利益的行业并受到社会的重视。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码头建设、快速运输工具的研发和建造,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趋势。(www.xing528.com)

(4)假定零售商获得商品功效价值a中的a4。商品零售业是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环。有些零售商自己不参加劳动,为获得从生产商那里转让来的平均利润除投入不变资本c,以建造零售场所、建设仓库等以外,还要投入可变资本v雇佣活劳动。假若零售商投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70c+30v,活劳动转移的平均利润是则商品零售价格将变为70c+30v+=105。

在零售业里,各个不同的零售商投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不同的,有的资本有机构成高,有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如果零售商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平均有机构成,则生产商预留给他的平均利润不能全部实现。所以,零售商需要采用先进机械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缩短商品滞留时间,增加资本周转率,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销售紧俏商品,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对于商品流通各期段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资本有机构成和转移率与转移量。表14-3是投入的资本量相同,平均利润转移量相同,有机构成不同,转移率不同,商品流通经过的各期段价格。

表14-3 平均利润转移量相同、转移率不同,商品流通各期段的价格情况

表14-3显示,生产商、批发商、运输商、零售商投入的总资本为400。生产商生产的剩余价值是20,此为总剩余价值。总资本与总剩余价值相加,总价值为420。平均利润率为20÷400×100%=5%,每100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为100×5%=5。批发业、运输业、零售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由于资本量相同,其转移的平均利润也相同,都为5,但是转移率不同。资本有机构成高,转移率高,表示劳动生产率高。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运输业,转移率=(为了计算方便,此处转移率不换算为百分比,下同)。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批发业,转移率=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零售业,转移率=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对商业利润有较大影响。

如果投入的资本量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平均利润转移率相同,则转移量不同,商品流通各期段的价格见表14-4。

表14-4 平均利润转移率相同、转移量不同,商品各期段的价格情况

表14-4显示,如果转移总额一定,批发商、运输商、零售诸商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商业各期段的平均利润转移率相同,均为,则转移量不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雇佣的活劳动人数不同,所以,资本有机构成高,雇佣的活劳动少,转移的利润量少;资本有机构成低,雇佣的活劳动多,转移的利润多。雇佣的活劳动数量与转移量成正比。但是,由于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规律决定了每100资本必须获得相同的利润;商品流通呈现的是正向性,按出厂—批发—运输—零售,或按出厂—运输—批发—零售的方向运动,商业诸商将按资本量留下等量利润。所以,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商业企业将获得超过本期段价值的超额利润。例如,运输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为90c+10v,虽然转移量为,但运输商不是留下的利润,而是留下5的平均利润,从而获得了超额利润。零售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为70c+30v,零售商应该获得的利润,但他只能得到5的平均利润,将有的利润不能实现。这是商业企业竞相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减少活劳动的雇佣量的动力之一,也是资本主义商业发展从小商业变为大商业的内在原因之一。

2.零售商担负着实现商品功效价值的任务。商品的最终零售价≠a4。a4仅是商品功效价值a中的一部分,是商品零售期段价值。零售商担负着实现商品全部功效价值a的任务,所以商品的零售价=a=a1+a2+a3+a4+……,也就是说,商品的生产价格、批发价格、运输价格、零售价格的总和等于商品的功效价值。这就是商品的市场零售价格。

表14-3、表14-4均显示商品的最终零售价是420。商品经过批发、运输、零售各环节,层层加价。商品按功效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层层加价也在其功效价值范围内进行。所以,商品的功效价值也是420。如果商品流通过程能够减少层级,则商品处于某一期段的商业实现的利润量增加。比如,有的商品减少了批发环节,运输和零售商的利润增加。

按照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商品的生产价格是120。如果把商业的300资本加入生产资本,则生产资本为400,共同分享生产资本创造的20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从100%一下缩小为20÷400×100%=5%,意味着商业越发达,生产越无利可图。笔者以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化研究后发现,商业担负着实现生产性价值的任务,商业的加价,与商品的功效价值有关,与商品中含有大量的前人劳动积累价值和商品基质的自然价值有关。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建立在商品在市场交换中对积累价值和自然价值按最大通约值通约后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理论是正确的。因为马克思认为市场销售价格问题不在他的研究范围,所以没有研究各种类商品的具体市场价格问题。

3.对商品销售价格科学性的考察。上述关于商品销售价格的研究是否科学,要看是否违背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等量资本是否获得等量利润;二是在供求平衡时,总价值是否等于总价格、总剩余价值是否等于总利润;三是交换是否遵从价值规律

关于等量资本是否获得等量利润。表14-3显示每100资本都转移平均利润5。表14-4显示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转移的利润量不等,但是,按每100资本实现平均利润5计算,也符合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

关于商品的总价值是否等于总价格,总剩余价值是否等于总利润。从表14-3和表14-4都看到,商品的总价值为420,总价格也为420,总价值=总价格。商品的总剩余价值为20,总利润也为20,总剩余价值=总利润。这是供求平衡时的情况,即商品按各期段价格105加总。

如果供过于求,则商品按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品的价值实现。以表14-4为例,商品的零售价格会按运输业的期段价值×4=410确定。包括生产商在内,都会损失的平均利润。虽然说商品的流向性不能逆转,但如果商业盈利减少,商业资本家会减少进货,生产商的产品积压,影响到他的利润的实现。

如果供不应求,则商品按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品的价值实现。还以表14-4为例,商品的零售价将按零售业的期段价值×4=430确定。生产商可能因为利润增加,提高生产价格,此时,包括生产商在内,都将获得的超额利润。如果生产商不提高生产价格,则可能因他的生产力加大、库存减少使库存费用节约而得到超额利润。

供求以社会对商品的需要量为前提,超过社会的需要量,产品的价值便不能实现,于是,产品在数量的扩张中,不断降低市场价格,直至接近成本价格。

供求不平衡所引起的商品价格波动,受价值规律制约。商品价值的实现,受资本有机构成的制约。如果供不应求,加价过高,商品的零售价格过高,利润和超额利润增加,会导致生产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增加产品数量,将有更多的资本投资办厂,最终使平均利润减少,达到商品供求平衡的利润度为止。相反,如果供过于求,利润太薄,会导致资本撤出生产领域,使商品供应减少,利润增加,最后达到商品供求平衡的利润度为止。所以,供求不平衡时商品总价值与总价格不相等以及总利润与总剩余价值不相等,不能否定供求平衡时两个相等的结论。

不论商品的最终零售价格与价值有多大的背离,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原则。如果违背了价值规律,就是不科学的。商品销售的常态是a>a1+a2+a3+a4+……,也就是说,商品的功效价值常常大于商品的销售价格。或者说商品经过生产、批发、运输、零售诸环节以后,经过层层加码,商品销售价格还是小于商品的功效价值,人们便会认为物有所值。此时,人们会因商品的功效价值大而市场价格低不断购买商品,商品便会畅销。虽然表14-3和表14-4中的420不一定是商品的真正的功效价值,是经过通约后的功效价值,但若商品销售价格小于420,商品就会畅销。

在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功效价值的社会平均价值进行的。如果a<a1+a2+a3+a4+……,也就是说,商品的功效价值小于生产、批发、运输、零售的加价,或者说商品经过生产、批发、运输、零售诸环节以后,经过层层加码,商品销售价格大于商品的功效价值,这便是物不所值,人们会因商品的功效价值小而市场价格高不购买商品,商品便会滞销。商品滞销会使商品的一部分价值不能实现或完全不能实现,商品生产便超出了社会必要的限度。如果商品大量滞销,便会发生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它会促使零售商逐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水平,向零售自动化前进。因为如果商品不是按流通领域的平均化的资本有机构成形成价格,则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商品流通期段的价格高,资本家可能减少投资,降低资本有机构成,不再投入高效率的机械和现代化设备;也可能从利润少的流通领域转入利润高的流通领域,比如从运输业转入零售业。这会造成一种结果,即利润高的领域的投资超过了社会有效需求的范围,使一部分投资成为无效投资,这样,一些投资亏损的资本家会退出这个领域,最终使资本有机构成逐步平均化。

表面上看,上述原理揭示商品的销售常态是销售价格小于其功效价值,似乎违背了价值规律。但是,商品的生成价值中含有前人的积累价值和自然价值。商品的功效价值表达的是商品的实效期,实效期与自然价值有关,也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超过了专利保护期的科学技术会沉淀为积累价值。商品在生产时,生成的时间短,是因为其中相当数量的生成时间被前人解决了,后人已经不需要再重复这个过程了。还因为前人积累的价值和自然价值是无偿的,人们把它们通约了。从表面上看,商品是与其功效价值不相等的价值量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似乎违背了价值规律,但是,其背后尚有看不到的价值在起作用。这种交换,是人们在对商品中所含的未付出现实劳动的无偿价值——积累价值和自然价值——进行通约后进行的。这种表象迷惑了不少人。由于被通约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而且由于人们对这种通约成为代代相传的习惯性方法后,也就不再去追究其中所蕴含的复杂原因了。

在生产阶段,因为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导致的生产率不同,各生产企业商品价值的通约量不相同,各企业获得的利润也不相同。但经过竞争,整个行业形成了平均利润,而后形成企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调节生产企业生产量的中心,是社会必要劳动即有效劳动调节的中心。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如果销售不出去,生产价值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商品流通的各环节也归并于生产过程。这样就产生了两重作用:一是商业资本要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要获得平均利润;二是商业流通资本也雇佣活劳动,实现从生产资本那里转移的价值和平均利润。随着社会的进步,前人为后人积累的价值越来越多;随着耐用材料的不断发现,商品的使用寿命不断延长,实效价值期越来越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单位产品的生产价值与功效价值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随着社会调节力度的增大,人们对商品价值中所含的公共积累价值和自然价值的通约量也越来越大。这些情况和趋势,表现为商品的零售价格越来越低。如果商品零售价格不降反升,则说明资本家为了发财,人为地干扰了市场价格;或者是政府失信,货币发行过多,造成通货膨胀;或者是政府失职,没有对商品的最大通约值进行计量并向社会公布。现在,人们对积累价值和自然价值的最大通约值一直是经验性的。在计算机发达的今天,政府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确定每一种商品的最大通约值。马克思的理论可以为价格管理部门提供实际需要的价格管制标准。

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越多,商品的零售价越高。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比如商品不经过批发商而直接由运输商运到零售商那里,这是生产商兼营了批发商业务。不上规模的运输业,不雇佣工人,运输工具也较简单,比如运输个体户只有一辆运输汽车,则他有可能只挣到从生产商那里转移来的平均利润。如果他把商品运到该商品紧俏的地区,则为他的运输价格的加价创造了条件。

商品在生产、批发、运输诸商那里是集中的,但在零售商那里,却是分散的,因此,零售是最不容易实施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领域,是产生资本主义小私有观念最强的一个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