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通过增加劳动强度创造剩余价值。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劳动量就是能量,所以,劳动者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价值,必须提高劳动强度,增大做功的能量。狭义剩余价值不涉及劳动力对外能量的利用,只涉及劳动力的内能量。
加大劳动量使劳动时间压缩,表现为生产率的提高,在同样的时间里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使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同品种同质量的使用价值的功效价值是相等的,因而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可以实现更多的功效价值;商品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体现的社会平均价值为标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这样,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就会超过资本家给予劳动力价值的等价,超过部分就形成为相对剩余价值。例如,某工人一天原来生产1件产品,现在由于加大了劳动量,增加了劳动强度,一天内生产了2件产品,则其劳动一天就等于劳动了2天。如果资本家只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则工人多创造的价值就被资本家占有了。
2.使用含有大量前人积累价值的劳动工具进行价值创造。由于前人为后人积累的大量劳动价值物化在劳动工具里,劳动者使用含有前人物化劳动的工具后,即使不增加劳动强度,生产率也会提高,使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例如,要运输40千克重的物品,假如原来是靠人拉肩扛,人走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后来换用自行车运输,假如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比人行走的速度快3倍,如果采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方式运输,速度更快。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中物化有前人的劳动积累价值和科学技术,人们利用这些劳动工具进行劳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进行其他劳动,人的劳动时间无疑相对延长了。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价值创造和创新。科学劳动是一般劳动,是人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缩短劳动过程实现价值创新提高劳动效率的劳动,某一领域的科研成果可以与该领域中的所有与之有关的具体劳动相结合,产生乘数效应,普通人经过学习可掌握并使用某项科学成果,使财富创造量增加。
劳动力通过科技手段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产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通过市场实现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率高的劳动通过市场实现的价值会比生产率低的劳动实现的价值多,使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例如,在12小时内,甲做了1件衣服,乙做了2件衣服,丙做了3件衣服,乙比甲的生产率高,丙比乙和甲的生产率都高。在市场上,甲、乙、丙所做的6件衣服将按(12+12+12)小时÷6=6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甲的1件衣服实现的价值为6小时,亏6小时;乙的2件衣服实现的价值为12小时,不亏不盈;丙的3件衣服实现的价值为18小时,意味着丙的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6小时。
4.劳动力通过节约减少自身价值。如果需求一定,劳动力通过生活日常用品的节约减少自身价值。由于通过再生产转移的功效价值与使用价值数量成正比,使劳动者为维持自身价值的劳动时间减少,从事其他劳动的时间相对增加。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上商品价值下降,劳动力的价值也随生活需要的商品价值下降而下降。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创造的总价值增多,而劳动力获得的报酬却没有改变,劳动时间也没有改变,因而剩余价值量增加,这些增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马克思举例说:“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十二小时社会平均工作日总是生产6先令的价值产品,而不管这个价值额以怎样的比例分割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和剩余价值。但是,如果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劳动力的日价值,从5先令下降到3先令,那么剩余价值就从1先令增加到3先令。为了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从前需要10个劳动小时,现在只需要6个劳动小时。有4个劳动小时空了出来,可以并入剩余劳动的范围。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19]
5.企业主为劳动者交纳的各种生存保障金相对减少。生育率下降和劳动者的平均寿命延长,使劳动力的社会必要时间延长,劳动者的自身价值增加。但企业主只购买劳动力有效使用期中的黄金期,只付给他们在这个时期内的实效价值的等价工资,不给劳动者交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则劳动者就必须从维持自身生命的生活资料价值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非最佳劳动期和丧失劳动时的生活支出,此时,企业主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的生存价值。
6.货币贬值使劳动力的报酬和购买力下降。出于剥削的目的,代表资本家联盟的资本主义国家还会不断地使货币贬值,从而使劳动力报酬不断贬值。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也使劳动者的购买力下降,这种方式还会剥夺劳动者以货币的方式储蓄的价值。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今天,这种方法被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企业主在劳动后才给工人发工资或拖延发工资,由于货币已经贬值,等于劳动力的劳动所得减少。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劳动力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也是普遍现象。(www.xing528.com)
人的认识、继承、积累和创新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劳动能力收入不同。如果有的劳动者把超出生活所需的多余部分变为生产资料,投入生产,这样,货币借助于生产资料占有权,就会变成为剥削其他劳动者的资本。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平等的假象得以维持的原因之一,也是特权阶层不断蜕变为资本家的制度性原因之一。如果能力不同,个人获得的生活资料虽然不同,但个人并不把多余的积累货币用于剥削性的生产活动,不利用权力对生产者进行压迫,那么,这种个人的能力就只会起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而不会成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前提。
7.劳动力把自然力并入自身从而加快劳动过程。虽然自然力、畜力也可以创造价值,但价值始终属于人,自然力、畜力都必须归于劳动力才有意义。古人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20]人们利用畜力进行生产,也是对自然力的借用。从牛的使用价值来说,牛可能会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但牛不知道价值是什么,不会利用价值进行生产,不会借助价值发展社会关系。
人对各种自然力、畜力的利用,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里,人们对一切自然力、畜力的利用,是为了减轻人的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为大家所共享。而在私有制社会里,自然力、畜力并入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被生产资料所有者无偿占有,自然力反而加大了权力压迫的力度。
8.劳动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相对减少社会获得性价值。如果人不能通过劳动补偿自身的全部价值,或因创造的剩余价值被人侵占而不能补偿自身被消耗的价值,那么,人就只有像其他动物那样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比如吃树皮、草根等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其他物质的自然价值补偿自身的价值,以保持自身的生存和劳动能力。
能够通过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这是劳动力具有的特殊能力,其他动物不能,其他生产资料更不能。随着劳动积累价值的增多、投入自然资源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直接后果是机器的改进,劳动力通过自身的功效——劳动,新创造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再现的积累价值、转移的自然价值也越来越多,于是,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早期,资本家利用生产资料占有权,只支付劳动者在劳动期的实效价值,劳动者生存困难。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加,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工人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工人的斗争下,资本家开始对劳动者的全部有效使用期的价值进行补偿,劳动者结合向自然界索取,可以勉强生存。再后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再现的积累价值、利用的自然资源价值进一步增加,不仅超过了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期价值,而且超过了劳动力的自然生存期价值。资本家在补偿了劳动者的全部自然价值后,还有钱可赚。此时,马克思主义也日益深入人心,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在工人的不断斗争中,资本家开始给工人发失业救济金,给工人交纳最低生活保障金,资本主义国家也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给劳动者发退休金,注重发展公益事业等。这时,虽然资本家仍对劳动者进行剥削,但可使劳动者在全部生存期的生活得到保障。将来的社会,必然要进入到马克思所论述的人人互为资本家、没有剥削、公正公平、民主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在人民民主、生产资料公有的前提下,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的利益,人们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是公共的,个人通过劳动,拿回自己全部劳动力价值的等价,剩余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平等、公益、公正、公平、民主和自由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们在集体中实现自我,在公益中实现着个人利益。
目前的社会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从劳动者方面来说,要在劳动力使用的黄金期创造出自身一生所需的价值,创造出促进社会发展的剩余价值;从企业主方面来说,需要为劳动者交纳一生的社会平均生活保障价值,并以税金的形式交纳一定的社会公益金。转型完成后的社会,将是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实现了人人平等、和谐、互为自由发展条件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是人类所希望的,也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这样的社会是人类共同的责任、目标和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