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意义

自然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意义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承认自然创造使用价值,是马克思的一贯观点。天然形成的财富是自然使用价值,劳动产品是人造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非劳动产生的粮食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关于自然物质有没有价值和自然创造不创造价值的问题争论已久。李嘉图坚持劳动创造价值,反对李嘉图学说的人认为,时间也创造价值。威廉·配第在这里谈到了自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关系问题。对于这类现象的结论应该是,自然创造价值,但不创造剩余价值。

自然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意义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反马克思主义者,都承认自然界可生成自然财富,即自然界可生成使用价值。承认自然创造使用价值,是马克思的一贯观点。但是,马克思认为,自然事物虽然可以使用,但它们并不像劳动产品一样,有同一的抽象劳动凝结在里面,可以在交换中比较和通约。现在,我们找到了自然事物与劳动产品的同一性是自然事物形成的时间,劳动生产率表达式中的劳动时间是劳动的功效价值,它与自然形成的自然价值是同质的。

1.自然价值是自然的功效价值。因为财富也是按照自然生成率的规律生成的,所以,可用时间表达的自然事物都有自然价值,这种自然价值都是自然因素创造的功效价值。比如,水、阳光、各种化学元素等,都可发挥其综合功效,参与财富的生成,财富的生成时间就是其自然价值,也是自然因素的功效价值;再如,有的地方以放牧为主,依赖草场生存,但草场的荣枯与四季天气的关系很大。由于气温的差异,在南方一年可种植2~3季水稻,在北方则只能种植一季。所以,任何使用价值的自然价值都是自然的功效价值,它与劳动价值即生产要素的功效价值相同,因而可以通约。因为自然生成的事物价值的性质与人的劳动过程创造的财富价值性质相同,因而在生产中,自然事物的自然价值可以转移到劳动产品中。

天然形成的财富是自然使用价值,劳动产品是人造使用价值。马克思说明了自己的价值研究范围只包括劳动产品中用于交换的商品,没有涉及自然事物的价值。但是,马克思说过,人的劳动只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这说明,任何人所制造的产品都与自然物质有关。马克思揭示了劳动价值是不同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的同一性,但没有揭示自然物质与劳动产品的同一性。如果使用价值的功效是人们视其为财富的唯一理由,那么,自然生成的使用价值就与劳动产品没有二致。比如,人们发现在生荒土地上长出了野生的玉米,既没有施肥,也没有中耕,总之,没有投入任何生产性劳动,但秋后却收获不菲。这些靠天收获的庄稼可以用来充饥,也可以进行交换,与靠劳动收获的庄稼的使用效果是一样的。只要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的物品,就一定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非劳动产生的粮食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关于自然物质有没有价值和自然创造不创造价值的问题争论已久。例如,为什么陈年葡萄酒比新酿葡萄酒贵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还是时间创造价值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时间创造价值实质上指的是自然创造价值。李嘉图坚持劳动创造价值,反对李嘉图学说的人认为,时间也创造价值。他们举例说,葡萄酒在放置时间内,没有劳动参与其中,但葡萄酒放置时间越久,售价越高。李嘉图学说的拥护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认为:“时间什么也做不出来……因此,它怎么能够增加价值呢?时间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术语。它是一个词、一种音响。无论把一个抽象的单位说成是价值尺度,还是把时间说成是价值的创造者,在逻辑上同样是荒谬的。”[47]穆勒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陈葡萄酒增加的价值,是积累的劳动资本创造的。马克思评论说:“只要理解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其次理解利润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这种现象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如果想不经过任何中介过程就根据价值规律去理解这一现象,就是说,根据某一特殊行业的特殊资本所生产的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即无酬劳动(也就是根据直接耗费在这些商品本身中的劳动)来解释这一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那么,这就是一个比用代数求解化圆为方更加无能为力的问题。这简直就是企图把无说成有。”[48]马克思的意思是,当不同企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化为平均利润后,由于等量资本要获取等量利润,而保存陈年葡萄酒需要占有一定的资本,这些资本也要分得一定的利润,所以,陈年葡萄酒的价值大,售价也会高。如果不从平均利润去理解,只从个别利润去理解,肯定是无解的。

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就显得复杂了:有些物品比如某些中草药,随着保存的时间增长,会慢慢地丧失功效。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它的售价也会越低。此时,投入的资本越多,损失也越大。可见,价值、市场价格都与功效有关。

最早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科学观点的威廉·配第,曾试图把自然价值与劳动价值统一起来。他举了一个小牛自然增重的例子:如果把一头小牛放在一块两英亩的未开垦的土地上放牧,小牛一天天长大,一年后,假如牛肉可供人吃50天,但这并不是人的劳动所致,而是纯自然的作用。如果一个劳动者在同一块地上劳动一年,他通过劳动所收获的粮食,够人吃60天,人的劳动收获的粮食超过自然放牧所收获的牛肉的10天的口粮,就是人的劳动价值。威廉·配第在这里谈到了自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自然也创造价值。但他无法解决自然价值与劳动价值统一的问题。他提出的小牛自然增重的问题至今还困扰着经济学家。如果坚持劳动创造价值,显然小牛增重是自然的作用。如果承认自然也创造价值,劳动力也就成了与其他劳动工具一样的生产要素。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者正是从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出发反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

小树增价的问题与这个问题相类似:有人花5元钱买来一棵小树,种到地里以后,既没有浇水,也没有施肥,但经过5年后,这棵小树长大了,能卖100元钱,增加了95元。这增加的95元,没有任何活劳动和积累劳动的身影。如果说它不是由自然创造的,那么,它是怎么来的?有人说,这95元是投入的5元的利息。但是,5元在5年内有高达19倍的利息吗?如果再假设,某家的房屋前自己生出来了一棵小树,房屋的主人对它同样没有进行过任何管理,没有任何资本投入,但它长大后,卖了100元。这100元表示一定的价值,是自然创造的。这棵长大后的树之所以能卖钱,是由于它有一定的功效。

小牛增重、小树增长和葡萄酒增价问题,都说明了功效与价值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有功效,就必然产生功效价值。葡萄酒长期放置之后,由于自然力影响了葡萄酒的功效,葡萄酒对人的健康的功效提高,使陈酒产生了较高的价格。对于这类现象的结论应该是,自然创造价值,但不创造剩余价值。因为葡萄酒长时间放置后所产生的利润,归结于人的有目的的劳动,是人有目的地把酒长期放置,是人在利用自然力以增加葡萄酒的功效。药品、食品会失效,人们就会规定保质期。人正是利用自然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性,投入一定的劳动和资本,以获得利润。在这里,劳动生产率与自然生成率是混合在一起的。

2.劳动生产率包含了自然生成率。不仅仅是小牛增重、小树和葡萄酒增价问题涉及自然生成率,任何劳动都混合着自然力,都是劳动力和自然力的结合,人们的劳动生产率都包含着自然生成率。

李嘉图曾针对斯密关于价值问题的混乱观点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中,造成错误和分歧意见最多的,莫过于有关价值一词的含糊观点”[49]。他试图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的唯一尺度衡量劳动价值,在他的著作中对于劳动工具的耐久性问题的论述已涉及自然价值。他说:“没有某种武器,就不能捕猎海狸和野鹿。所以这类野物的价值不仅要由捕猎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决定,而且也要由制备那些协助猎人进行捕猎工作的资本(武器)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决定。”[50]他的原意是捕猎者和捕猎工具制造者协同劳动的时间决定捕猎劳动的价值,但在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工具的制造是在前人劳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把过去劳动价值的物化部分弄丢了。马克思说明了不变资本就是过去劳动价值的物化,解决了过去劳动积累价值再现的问题,但没有更详细地论述这些积累的价值如何物化于工具中,如何计量。二是关于劳动工具的自然基质问题。李嘉图说:“在前节中,我们假定猎捕鹿和鲑鱼所必需的用具和武器耐久性相同,并且是等量劳动的产品;同时我们也看到鹿和鲑鱼的相对价值的变动完全取决于渔猎所需的劳动量的变动。但在每一种社会状态中,不同行业所使用的工具、用具、厂房机械的耐久性可能是彼此不一的,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量也可能各不相同;维持劳动的资本和投在工具、机器、厂房上的资本的比例也可能有各色各样的配合方式。固定资本耐久性的这种差别,两种资本配合比例的这种变化,在商品生产所需劳动量的增减之外,又引进了另一个使商品相对价值发生变动的原因,这就是劳动价值的涨落。”[51]在这里,李嘉图把劳动工具的耐久性作为影响商品价值变化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劳动工具的耐久性与其自然基质有关,自然基质是自然生成的,也就是说,是由自然创造的。李嘉图并不认为自然可以创造价值。后来李嘉图与萨伊论战时,虽然认为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在生产中与人类协同会增加使用价值,但认为不会增加交换价值,也就是不增加价值。关于劳动工具的耐久性问题,在李嘉图之后的研究者均没有涉及。马克思把这个问题归于使用价值的效用问题,认为这是商品学研究的问题,不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所以也没有研究。

马克思曾谈到过自然生产率:“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地方,自然生产率的差别——土壤、气候以及一切有关的东西——造成所使用资本的相对生产率的差别,因为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也完全和它的社会生产率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率,所以,这一生产率的程度表现为资本生产率的程度。但是,并不是这一自然生产率促进资本的发展或引起资本对自身关系方面的发展。这一点使我们能深刻地理解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的性质,从而立即发现重农学派(部分地是斯密)的臆造以及马尔萨斯为土地所有权辩护的观点,即似乎剩余价值是自然界的某种恩赐。假定某一个国家有很多野兽。如果猎人满足于猎获或者捕获他所遇到的野兽,他便不会生产剩余的野兽。如果人都满足于从丰富的自然界取得他所必要的东西,那么他便不会生产出资本。土地的肥沃会使他少劳动并把自己的劳动用在1/40英亩的面积上。在这种场合,他生产的剩余不比他整日劳动去耕种40英亩贫瘠的土地多。生产无论在哪里都不是从资本开始。资本开始于其他生产方式下——无论它们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工业人口已经发展了的地方。这取决于自然需要的量,从而取决于对劳动的自然推动。这种推动同土地的自然生产率成反比,取决于行动的必要性,取决于必须克服的障碍。当然,如果土壤和气候过于恶劣,那结果就像它们过于肥沃的情况一样。”[52](www.xing528.com)

马克思这一段话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人的劳动离不开自然界的物质和自然力。既然物质的基质是自然创造的,劳动力也是自然力,那么,自然创造价值就是合乎逻辑的结论。马克思说明了自然界会产生自然物质,有自然生产率,自然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自然生产率可被并入资本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说到底,是自然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混合物,人们不可能把二者截然分开。比如,如果在一块土地上自行长出粮食,只要有产出,那么,粮食的自然生产率就等于粮食的自然产量除以粮食的自然生长时间。这表明,自然力产生自然生成率。人通过精耕、施肥、浇灌、培育良种等,使粮食增产,最后的总收获,人们多视为单纯的劳动创造。其实,总收获的产量中包含了自然生产的粮食在内。工业生产也如此,一堆钢铁,放置久了,会发生锈蚀,这也是自然力的作用,是自然力的功效。锈蚀的时间,形成自然价值,不过,对人来说,这是负价值。

但是,自然力不会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一是价值只是人对使用价值进行衡量的一种工具,自然不会利用价值这个工具来衡量使用价值的多或少。二是自然力不会生产资本,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三是只有劳动者的劳动才能转变大量的自然物质的形态为人所用,自然没有这样的目的性,不会有意识地积累价值,也不会使前人积累的价值再现。四是自然生成率离开了人,就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与自然之间没有相互衡量的实际意义。深山无人区果树结的果子再多,如果没有人享用,它也只能在成熟后烂掉,再成熟后再烂掉,如此循环。自然没有计算自然力的功效和果树生产率的活性。

在现实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包括自然因素,比如土地、风、雨、水及其他因素,也包括前人劳动积累的物化,比如机器、前人的科学技术,还包括今人的科学技术、生产工人的技能,等等;但这些综合因素都必须在活劳动的作用下,才能使自然存在的物质(宏观和微观的)转化为为人所使用的财富。所以,劳动生产率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功效的综合表达。人是首要的生产力。

在现实生产中,人们往往把自然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融合在一起当作劳动生产率来看待。自然的温度、湿度、阳光、各种矿物质等,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如果人们仅仅满足于从自然界索取,与其他动物一样就不可能有劳动剩余。没有劳动剩余,也不可能有劳动积累,没有劳动积累,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到上天入地的时代。吃自然,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性;会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性。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马克思始终认为,自然事物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他说:“劳动价格和土地(或一切自然力)价格——是两个特别的不合理的说法。适当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不存在物化在物中的劳动的地方,不可能有价值,就这一点来说,土地价格是不合理的。因此,研究这一价格的秘密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之一。”[53]马克思详细研究了劳动价格的不合理性,即劳动没有价格,只有从事劳动的劳动力才有价格。因自然物中没有劳动物化在里面,所以对自然物的价格没有研究。马克思对土地的价格曾经有一个公式,但那只是从资本的角度研究土地的价格,没有说明土地的自然价格。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把不在他的研究范围的东西也都研究清楚。任何人都不可能研究完一门科学的所有问题。研究自然物的价值和价格,是马克思之后的人应该承担的任务。

自然物虽然有价值,但是,由于人们没有付出劳动,所以在交换中,人们往往把自然物的价值按社会平均自然价值量通约掉。正因为如此,这部分价值才对价格发生影响。如果某一地区因天旱而粮食减产,而另一地区因风调雨顺而粮食增产,人们在粮食市场上,会将粮食中所含的自然价值按社会平均价值量通约,这样,粮食减产的地方会亏损。正因为劳动生产率同自然生产率成反比,所以,越是依靠自然生产力生产的地方,生产力越落后,越是劳动生产率高的地方,自然生产率越低,资本积累越快,生产力发展也越快。劳动推动了资本的发展,工业生产由于劳动过程短,它的自然生产率几乎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按工业品的劳动生产率通约自然价值量,自然生产率占比越大产品的价值越大,按社会平均价值实现的个别劳动价值越少,亏损也越严重。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自然生产率成反比的论述长期被人们所忽视。

任何自然事物的自然价值都是它的形成时间。事物的生成过程越长,价值越多;生成过程越短,价值越少。例如,金刚石的自然生成过程长达几十亿年,它的自然价值就是几十亿年。人们把水循环一周的时间看作它的生成过程的自然价值(在这里不说水本身的生成期)。计量自然物的自然价值,都以自然物投入使用的时间为基础。不论自然事物的自然价值有多少,在使用中,这些自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只与它们的使用时间有关。由于自然价值没有经过人的劳动而形成,所以人们在市场交换时把它们通约了。这也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劳动之外的要素无偿获得的原因。

自然物价格的高低,与它们的功效和功效价值有关。水为什么不如金刚石的市场价格高?根据公式“劳动生产率=劳动产品数量÷劳动时间”来解释这种现象,就会发现,因为效率就是功效,所以金刚石的使用频率低,也就是说它的功效小,但它使用的时间长,所以它的功效价值多。水的量多,超出了社会必要的量,超出的部分,价值不能实现,似乎是无价值。一定量的水在使用中循环很快,它的效率很高,也就是它的功效很大,被使用的时间短,所以一定量水的价值少。由于功效价值决定市场价格,所以,金刚石的市场价格高而水的市场价格低。但是,在有效需求范围内和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少量的金刚石和多量的水的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交换是由功效价值决定的。如果在相同的时间内形成的自然物,由于质不同,使用期限不同,功效价值不同,市场价格也就不同。比如,在相同的时间内形成的小麦、果子,虽然自然价值相同,但由于功效不同,所以交换价值也不同。这个道理与产品形成的价值不同于它的功效价值是一样的。有的微观物质的生产价值即它的自然价值与它的功效、功效价值的关系还没有被揭示,比如微量元素对人体细胞的影响人们还不清楚,所以还不能精确计量它们的功效价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事物的质与功效有关,也与功效价值有关。人的劳动以自然生成的物质为基础。商品稀缺,可能是由于劳动生产的商品量少所致,也可能是由于自然生成率低造成的。

一切自然,都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也是自然的产物,可以能动地改变其他自然物的形态为人所用,所以,人们研究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如何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研究自然和人的关系,研究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研究在某种生产条件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其中,人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同时又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与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产方式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是十分宝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