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揭示,随着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微观物质财富的价值创造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加快人类社会化进程。微观物质财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加快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劳动是人的本能。人类劳动所创造的财富,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首先是满足人的生命的需要。人若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必须时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以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方式进行的。食物是可与人进行质量、能量相互转化的物质,追求吃饱是人类的生物性需要。因此,人把食物当成人类第一需要的财富。其次是满足人适应环境的需要。人们动手制作衣服,建造房屋,制造出行工具,人们的这些劳动创造都是为了创造出满足人的衣、住、行需要的财富,即构成人类适应环境需要的财富。再次是满足人认识自然和认识人自身的需要。人在不断的劳动创造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和劳动积累,于是,人类创造出了用于传承积累的文字。后人在前人知识积累和劳动积累的基础上,转换自然物质财富的能力大大增加。随着财富形态的转化速度加快、范围扩大,财富满足人的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在满足人的生命需要、适应环境需要的基础上,创造出的财富还支持人们认识自然和认识人自身的需要,于是发展起医药学、数学、哲学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后是满足人类社会化也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对自然的认识和予取,使人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是个人全面发展的保证。于是,最先认识到这个道理的先贤们,努力探讨人类社会化的规律。马克思的探讨最有成就,并且抓住了人类社会化的实质。能够满足人类在社会化中需要的财富,不是鬼神创造的,而是人在协作劳动中逐步创造积累的。在协作劳动中,人们逐渐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人的力量逐步聚合、结合起来,控制、改变自然使之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获得财富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是人们相互联合的最主要目的,是人类社会化的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化的进程,人类劳动的联合方式、协作方式都将改变。人类社会劳动方式的改变,财富积累的加快,知识积累的增速,也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微观物质成为财富,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地域缩小,各种信息以光速传播。大量的太阳光能被利用,太空正被开辟成为人类新产品新工艺的试验场,纳米材料、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量子通信技术、核磁技术等等的应用,都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人的劳动改变着社会,也改变着人自身。当多数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联合、人类的协作、人类的知识和财富积累而献身时,人类的文明程度就随之不断提高。这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蔚然成风,多数人都将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6]。而为了一己私利、为了集团的利益损害别人、对别人进行掠夺等等丑恶行为将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侵略战争是国家规模的集体掠夺,是破坏人类社会化进程的自私行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动,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化程度的加深而被消灭。
2.加速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们在不满足中创造,在创造中获得满足。后人生活于前人创造的环境中,他们的起点是前人的终点。前人的满足是他们的不满足,于是他们又在不满足中创造,直至达到他们的满足。这样一来,人们就会把需要的视野扩大到一切自然存在,不断地发现着一切自然事物的有用性。用什么来衡量不同使用价值有用性的多或少?在交换的产品为私人生产、社会使用的情况下,人们发现了不同使用价值的同一性作为衡量不同使用价值有用性的工具——价值。因此,从确切的意义上说,价值不是人所创造的,而是被人发现的。价值在人利用事物的有用性时得以实现,人们以拥有价值的多或少作为衡量拥有财富多或少的标准。
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以价值为特征的生产,也因为现在的微观物质财富创造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所以,微观物质财富创造不能不打上资本主义价值生产的烙印。在微观物质财富的创造采用光速时间标准时,这种时间标准也必将成为物质的价值标准。光速时间标准不但影响了人们财富和价值创造的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私有制的影响更为深刻,将加速它的灭亡。一是因为价值交换普遍化是由人类的社会化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在私有制下,私人劳动产品的价值实现,必须通过交换才能成为社会的产品,由此商品也就承担起了人类社会化中介的责任。商品流通的速度、手段都影响着人类社会化进程。当微观物质成为人类的财富时,在采用光速时间价值标准后,商品流通的时间大大缩短,人们的交换更加快捷方便,因而使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最后将消除这个矛盾。二是因为社会分工是人类获得更多财富的方法之一,也是阶级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人们对权力是什么的问题认识不清,于是掌握权力进行生产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人,从利己的动机出发,利用权力占有社会剩余财富,并编造出种种谎言欺骗人们。恩格斯说:“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出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都是从一部分劳动可以不再用于单纯生活资料的生产,而是用于生产资料的生产的时候开始的。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剩余,以及社会的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靠这种剩余而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这种基金都是一个特权阶级的财产,而政治统治权和精神指导权也和这种财产一起落到这个特权阶级的手里。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将把这种社会的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即全部原料、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从特权阶级的支配中夺过来,把它们转交给全社会作为公有财产,这样才真正把它们变成了社会的基金。”[37]权力保护下的私有制,分割了人们的相互联系,使人的社会化进程受阻,并产生强制性社会分工。在财富包括了宏观的、微观的、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等方面内容,在采用光速时间标准来衡量微观物质的价值后,不仅流通速度加快,而且交换范围扩大,垄断也被打破,消除强制性分工的速度也在加快,社会的阶级分化受到社会化进程的制约,受到新的生产方式即以财富生产而非价值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文明的制约。一方面,财富的大量涌现使两极分化加剧;另一方面,由于道德、良心的价值可以被衡量——它们既然有价值,自然也就有价格——使人们能够一眼看出谁的道德水平高,谁的道德水平低,因而对抑恶扬善,促使人类社会文明水平提高,抑制私有制的剥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们将不再为资本家的剥削辩护,不再将资本家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微观财富的创造,逐渐消灭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注释】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4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4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48页注③。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49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50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2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5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55-456页。
[14]杨河著:《时间概念史研究·自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页。
[15]杨河著:《时间概念史研究·自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页。
[16]杨河著:《时间概念史研究·自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2页。(www.xing528.com)
[17][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第132-133页。
[18]杨河著:《时间概念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5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8页。
[20]《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7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3页。
[2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35页。
[23]邬昆如主编:《哲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8页。
[24][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94页。
[25]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9页。
[26]李德顺著:《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3页。
[27]庞井君:《社会价值论的理论定位及意义》,《光明日报》2007年5月15日第11版。
[28]王玉樑:《论价值与和谐》,《光明日报》2007年7月31日第11版。
[29][日]牧口常三郎著,马俊峰、江畅译:《价值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9-80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93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22页。
[32]滕泰著:《新财富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页。
[33]滕泰著:《新财富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34]滕泰著:《新财富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页。
[3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2页。
[3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0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7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