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方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多是关于技术性和具体应用性的理论与方法。比如,投入与产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理人采购指数、汇率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性的科学成就是需要我们学习和采用的。但是,经济学一般的理论,即支撑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理论,却少之又少。自从马克思解决了价值是什么,又根据价值是什么解决了剩余价值问题之后,在一般经济理论方面经济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建树。虽然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惹人眼球,被称为显学,但其基础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并不多。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共同性,在改革开放后采用了资本主义的某些办法,某些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有了扩展的气候和土壤。有的经济学家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非科学的经济价值理论,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1.肯定生产要素价值论。自萨伊提出生产三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现在一般指机器)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至今,已经有200多年了。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放弃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转向生产要素价值论。如,有学者说:“面对历史演变和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这种理论(指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本书作者注)的先天性缺陷和根本性局限已经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深化和扩大’该理论上做文章是没有出路的,应当从劳动价值论转向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财富论。”[30]
2.迷信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是萨伊从亚当·斯密关于商品效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萨伊说,只有一个物有用时,人们才会承认这个物有价值,没有用的东西,谁也不会认为它有价值。所以,效用决定价值。因为萨伊意识到,如果不知道效用是什么,在现实中,就无法衡量其大小,所以,他提出用价格来测量价值。而价格是价值的转形,用价格衡量价值,就是用变了形的价值衡量原来的那个未变形的价值,这当然不科学。对于效用是什么,人们探索了100多年,至今也没有解决。有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但如何衡量效用,经济学家们始终没能找到答案。效用价值论者坚持认为,效用价值由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决定。也就是说,人们认为这种商品对人的用处大,这件商品的价值就大;认为这件商品对人的用处小,它的价值就小。比如,在市场上,同是一双鞋,对于穿上它合适的人来说,它有用,就会出钱买;而对于穿上它不合适的人来说,白给也不要。有的有钱人买一双鞋可能会出几千元,有的没钱人买一双鞋可能只愿出几元,两种鞋的价格可能相差上千倍,但效用则是相同的。这种情况,只能用人对鞋的效用的主观评价来说明。但是,我们也可以反问:你去买鞋,尽管你说人家的鞋只值几分钱,卖方是否就真的把价值几百元的鞋按几分钱就卖给你了?如果商品的价值真的是由人的主观评价来决定,那么,市场上的同类商品就不会有一个大致相同的价格。
有的经济学家从效用无法精确计量而只能从人的主观判断出发,认定效用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把使用价值等同于效用。也就是说,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如此一来,还谈什么价值研究,还谈什么经济科学?
可能是由于主观效用价值论的缺陷太大,于是有的经济学家企图借助马克思对劳动进行抽象的方法,从不同的使用价值中抽象出一个同一的效用来。但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重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功的基本单位是焦耳,马克思抽象劳动的价值单位是时间的“时、分、秒”,效用单位是什么?效用价值论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效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即如何计量的问题不能解决,于是,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又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他们说,商品的价值是由人们所需要的最后一个商品的效用决定的,最后一个即是“边际”,所以叫边际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受到了某些马克思主义者的称赞。例如,伯恩斯坦(1850—1932年)就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抽象掉了商品的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者庞巴维克抽象掉了商品由劳动创造这一事实,因此应该把他们二人的学说结合起来,互补缺陷。我国有经济学家认为,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水是生活必需品,对人的价值极高,但价格极低;钻石是奢侈品,对人的价值并不高,但价格很高。这一矛盾现象,被称为“价值之谜”,或“斯密难题”。边际效用价值论可以解决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的“水与金刚石的价值饽论”难题,因而价值之谜就不是谜了。因为尽管水是必需品,效用大,但其数量极多,边际效用几乎是零,如果不是在沙漠这类缺水的地方,水的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是正常的。钻石虽然效用不大,但数量极少,边际效用高,钻石供给小,总供给远远少于总需求,价格高当然正常。
3.赞同均衡价值论。均衡价值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842—1924年)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的。他认为供给和需求平衡时的那个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由需求与商品效用以及人的主观因素共同决定。市场上的讨价还价现象就是需求者的主观因素的表现,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后的价格双方都满意,此时的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实际上,马歇尔是以价格代替价值,即使这样的价值,也是由主观、效用、供求几个方面决定,既不科学也与事实相悖。假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卖家和买家的主观因素决定的,没有内在规律的强制作用,则卖家都想卖极高价,买家只想出极低价,二者可能永远谈不出一个均衡价格来。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凯恩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非常赞赏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不过他主张用国家干预的办法,使商品的供求达到均衡状态。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实行国家宏观调控,这就是罗斯福新政。这也是对凯恩斯理论的验证。实际上,国家对商品生产实行宏观调控就是对商品的计划性生产,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趋势,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这次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倒退了20年,相反,同期的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却高速发展,罗斯福新政受到了苏联经济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社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微观放活,表达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很推崇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比如,有人在肯定生产要素决定供给侧商品的价值后,又说它的另一个侧面是包括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价值决定,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才是商品价值的完整法则。在市场上,一个商品在卖家来说,是供给,它有一个价值;这个商品,在买家来说,是需求,它又有一个价值。同样是这个商品,可以因此而具有不同的价值,难道这也是科学?
4.鼓吹知识价值论与科学技术价值论。科学技术和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活劳动耗费越来越小,因而有一些学者提出知识价值论和科学技术价值论。他们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劳动,是一种高智能的劳动,不但可以生产出自身的价值,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价值。但他们仅仅是以一种论断的方式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对此进行论证。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假定生产商品的劳动是简单劳动,其中没有知识、科技和管理。有学者反驳说,马克思对于科学技术和管理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是受资本家剥削的“总体工人”等论述,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并不排斥科学和知识,要对其进行挖掘和拓展。于是,有学者进行再反驳:试图通过拓展内涵来扩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是不足取的。“持此观点的少数人显然认为,这样的‘拓展论’两全其美,既能肯定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的作用,从而使现实需要得到了某种满足;又可坚持劳动价值论,因为所涉及的只是劳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扩展。”[31]“人们面对此类论证的感觉与其说是可喜,不如说是可悲。就算这种拓展真是想要承认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工作者也应列入价值创造者之列,这种承认也来得够晚的了。就承认经营管理者的地位来说,比西方经济学要晚至少100年,因为早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新古典经济学最大代表者马歇尔就已经系统地论证了这一点并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和继承。如果就肯定科学技术工作的作用来说,则至少晚了200年,因为早在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论证了这一点,虽然是在比较原始和粗糙的形态上。”[32]这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影响不可低估。(www.xing528.com)
5.主张以价格论取代价值论。有人认为价值就是价格。持这种观点的人过去有,现在也有。比如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26年在《经济学之数量研究论》中,主张把价格当作价值研究。现代也有很多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就是价值,比如美国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价格就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价值。也就是说,价格就是价值。他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大发明,各国都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世界通用,很简便也很实用,而GDP就是以价格为基础进行统计的。所以,与其大费精力考查虚构的价值,不如直接考查价格。
6.散布其他流派的经济学说。还有不少经济学流派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比如,垄断价值论者认为,拥有垄断权力者可以垄断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这时,其他的商品垄断者会与之竞争,与垄断权力相抗衡的力量如消费者、劳动者会联合起来对之反击,如进行罢工、组织消费者协会等与之对抗,结果会使市场价格保持在均衡状态,这个处于均衡状态的价格就是价值。这种说法其实是均衡价值论的另一种说法。虽然利用权力可以造成垄断,这种垄断是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没有说明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又把价格、价值相混淆,当然也不科学。
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美国的社会经济存在着“二元体系”,即“市场体系”和“计划体系”。大公司规模大,拥有生产主动权,可以用计划原则代替市场竞争,可以挤垮受市场支配的众多中小企业。所以,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里,两大体系之间的矛盾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这个学说涉及了权力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但没有说明权力与价值创造、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关系。有学者以垄断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为依据,攻击我国关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凯恩斯把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综合起来,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学说,试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若干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实际上,这不是关于价值的学说,而是价值学说与权力如何结合起来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国家干预下的宏观调控也是计划。凯恩斯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但经济发展的规律逼迫他不得不按马克思主义办事。
萨缪尔森曾在20世纪60年代担任过美国总统经济委员会委员,还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经济理论对美国和我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影响很大。
萨缪尔森的理论,是把要素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结合起来,解决资本主义生产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他认为可以通过财政赤字增加投资,使不充分就业达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的增加,又会影响下一轮投资。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使市场供需均衡,形成均衡价格。因为他认为价格就是价值,因而他也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多余的,与其大费精力考察虚构的价值,不如直接考察价格。也就是说,没有必要研究价值,只要研究价格就可以了。
尽管萨缪尔森和他所代表的资本家们不知道这种表象背后的实质,但他们是实用主义者,一切有利于剥削的手段他们都会运用的。他的这种理论为资本家利用价值进行国内剥削和世界性剥削提供了一种手段和便利。不过,萨缪尔森想不通,抽象劳动怎么会是同质的劳动,为什么要下大力气研究价值。既然想不通,就应该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但是,他却不是这样,而是攻击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这说明他带有阶级偏见。我国的经济学界有些人在推崇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予以否定,这是没有远见的表现。其实,越是对经济学研究得透彻,就必然越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和伟大。萨尔缪森在他的晚年,可能是对价值问题研究得较为深入的缘故,终于带着崇敬的心情,称马克思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并借用另一史学家的话说:“马克思对全人类有如此坦率、准确和强有力的影响。”
7.推崇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是相对旧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国家干预主义而言的。旧自由主义是指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其经济主张是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由看不见的手即在自由竞争中由市场按价值规律进行资源配置,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直到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前,旧自由主义一直处于主流地位。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否定了“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了国家干预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投资以创造就业岗位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理论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问题显现出来,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失业增加,经济增长停滞不前,通货膨胀恶化,即所谓“滞胀”,凯恩斯理论受到质疑。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黄金时代也已结束。此时,一直反对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1899—1992年),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1912—2006年)粉墨登场。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而他们的思想迅速成为国际性潮流。由于西方经济学没有一个基本理论支撑,学派众多,后来人们把凡是基于个人主义的“经济人”假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的理论都称为新自由主义,比如,把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另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等都归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试验基地是英国和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撒切尔政府组建后,掀起了一股私有化浪潮。1980年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实行供给学派的主张。虽然撒切尔夫人的自由经济政策造成了严重失业和贫富不均,但也缓解了英国的经济危机,经济也有所发展。里根政府抑制了通货膨胀,经济也获得了增长。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针对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提出了尽快私有化、最大自由化的结构性改革主张,这便是“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不仅影响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各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这一思潮主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后果。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经济是基础,经济问题可以化为政治问题,新自由主义也不例外。新经济自由主义也逐步地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它与古典政治自由主义结合,产生了新政治自由主义思潮。新经济自由主义与新政治自由主义结合形成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特点是,宣扬私有化、市场自由化,以资本自由流动、自由剥削为核心,以强调人权为前提,以强权、战争为依托,以民主化为借口,以摧毁社会主义为目标,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以实现资本的利益。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相吻合: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是古典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垄断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阶段,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之所以还能取得一些效果,是因为它适应了资本全球化扩张初期冲破各国壁垒的要求。它之所以现在会遭到挫折,一方面,仍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所引发的;另一方面,因为国际性金融垄断集团不希望别国的金融自由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价值问题搞得越复杂,他们就会利用货币工具把世界经济搞得越糟,更会利用强权把世界秩序搞得越乱。不过,由于他们的理论不是科学,他们的各种骗术终将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而被人们所识破,社会主义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效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