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运输、包装与仓储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运输、包装与仓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与生活有关,也与批发商业和银行业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商品生产相对过剩。[25]马克思曾经历过多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经济危机危害的范围越来越广。马克思逝世后的100多年里,资本主义又发生了十几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包装业和仓储业也属于生产过程的继续。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运输、包装与仓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独立,商品的批发、运输和销售也相对独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之相关。

1.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计划性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使再生产的基本比例受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周期性爆发,每一个周期一般经过危机—萧条—复苏—高涨4个阶段。一般来说,当经济异常活跃时,就孕育着危机的到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与生活有关,也与批发商业和银行业有关。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些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频发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商品生产相对过剩。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如下一段话是简明的,也是深刻的:“因此,在危机中发生这样的现象: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业中暴露和爆发的。”[24]“的确,工厂主可以把产品卖给出口商人,出口商人可以再把它卖给他的外国主顾;进口商人可以把他的原料卖给工厂主,工厂主可以把他的产品卖给批发商人;等等。但是,在某一个看不见的点上,商品堆起来卖不出去了;或者是一切生产者和中间商人的存货逐渐变得过多了。消费正好是在这个时候兴旺到了极点,这部分地是因为一个产业资本家推动了一系列其他的产业资本家,部分地是因为他们雇用的工人由于充分就业,比平时支出多。资本家的支出也会随着他们的收入增加而增加,此外,正如我们以前已经说过的(第2册第3篇),不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会发生不断的流通(甚至把加速的积累撇开不说也是这样)。这种流通就它从来不会加入个人的消费来说,首先不以个人消费为转移,但是它最终要受个人消费的限制,因为不变资本的生产,从来不是为了不变资本本身而进行的,而只是因为那些生产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不变资本。由于所期望的需求的刺激,这种生产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安稳地进行下去,因此,在这些部门,商人和产业家的营业非常活跃。一旦那些把货物运销远处(或存货在国内堆积起来)的商人的资本回流如此缓慢,数量如此之少,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这时,强制拍卖,为支付而进行的出售开始了。于是崩溃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25]

马克思曾经历过多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初期,经济危机只在局部发生。例如,1788年,在纺织业最发达的英国首先发生经济危机,破产的纺织厂达50%。1793年、1797年在英国又发生过两次经济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经济危机危害的范围越来越广。马克思逝世前,发生过10次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逝世后的100多年里,资本主义又发生了十几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有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把经济危机说成经济危机,而是称作金融危机。比如,1981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87年日本金融危机,1990年芬兰、瑞典、挪威银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又称次贷危机)。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危害到世界各国,无一幸免。按照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金融领域,所以,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经济危机。社会实际情况已经证明了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趋利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生产过剩原理的正确性。(www.xing528.com)

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掌握金融工具主导地位的便利,制造世界金融秩序混乱,目的就是为了转移自身的经济困难,进行国际剥削。所以,金融领域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激烈斗争的领域之一。形势迫使我们必须熟悉马克思关于价值工具的理论,熟悉资本主义金融操作手法,以挫败他们损人利己的图谋。

2.关于商品的运输。马克思认为,商品的运输属于生产过程的继续,属于生产过程本身。马克思说:“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运输业一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从而形成生产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如下特征: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过程而继续。”[2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它与商人资本的职能相混淆。马克思说:“第一,那些不是在生产者的工作场所发挥作用但属于生产过程本身的职能,同商人资本混淆起来,或者说实际上或多或少是同商人资本联系在一起的。”[27]“这些职能中的第一个职能,就是运输业(商品的转运)。商品的使用价值诚然是现成的,但是在这种使用价值方面还会发生变化。它的位置,空间存在会改变。这个过程属于生产过程本身。商品不发生这种位置变化,就不会出现在市场上,从而不会处于流通中。凡是与这个过程有关的都属于生产过程。”[28]运输业像其他产业一样,雇佣工人运输。马克思认为:“因此,投在运输业上的生产资本,会部分地由于运输工具的价值转移,部分地由于运输劳动的价值追加,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后一种价值追加,就像在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下一样,分为工资补偿和剩余价值。”[29]同其他产业一样,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运输业。马克思说:“在一定距离内运输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死劳动量和活劳动量——越小,劳动生产力就越大;反之亦然。”[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追加到商品中去的绝对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的距离成正比。”[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去的相对价值部分,和商品的体积和重量成正比。但是,引起变化的情况是很多的”[32]“运输费用追加到一个物品中去的相对价值部分和该物品的价值成反比,这成了铁路大王们按照和物品价值成正比对物品收费的特别理由。”[33]也就是说,运输业的雇佣工人也创造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不是从生产工人那里转移来的。

3.关于商品的包装和仓储。马克思认为,商品的包装业和仓储业也属于生产过程的继续。他说:“第二,商品在真正作为商品存在以前,它的使用价值首先必须按照同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存在相适应的数量进行分割、分离。例如,一夸特小麦只有在这一夸特被过秤并从小麦总量中分离出来以后等等,才作为一夸特存在。这种计量、过秤,即把商品实际上化为若干同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存在相适应的,并且最初只在观念上存在的计量单位,这也属于商品的配备,属于它的生产过程。商品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才能在批发业中或零售业中作为商品而存在,所以这是使用价值本身在它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准备就绪以前必须完成的一种程序。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是大规模的生产,而个人消费是零星进行的,所以上述程序就构成零售商业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工作场所中的包装工、仓库管理员、过秤员等等同纺纱工、染色工等等完全一样,属于生产工人,而这样花费的资本也和直接投在纺纱等方面的资本一样,是生产资本,所以资本的这样的使用,即使是在流通领域内发生的并反复进行的,也完全属于商品的生产过程。”[34]不论是生产性消费的商品,比如纺纱工厂主把棉花贮存在仓库中,还是生活性消费的商品,比如为家庭贮存的粮油,都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因此,马克思说:“用于运输、零售(分装)(计量)和商品库存的资本,表面看来属于流通过程的资本,事实上与其他生产资本的差别仅仅在于,它形成一些特殊的领域,正如农业中、采掘工业中、加工工业中的资本以及它们的所属部门只是作为创造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各个特殊领域而互相区别完全一样。因此,从这里不会产生资本一般的任何新的形式差别,并且用不着考虑那种从资本所创造的使用价值的性质中引出的资本生产过程的特征。”[35]花在这方面的不定资本和可变资本,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如同在资本的所有其他领域中一样,利润在这里部分地是来自直接在这些领域中剥削的雇佣劳动,部分地是——如果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是平均构成,例如,如果资本包含较少的可变资本,较多的固定资本——来自其他生产领域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个份额(与资本量的大小成比例)”[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