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计算出了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则用平均利润率与投入的资本量相乘,就是投入资本按比例获得的利润量。例如,如果全社会投入的总资本是30万亿元,总利润是3万亿元,则平均利润率=3万亿元/30万亿元×100%=10%。如果从全社会计算出的平均利润率为10%,机械制造业资本总投入是100亿元,则机械制造业的平均利润p=100亿元×10%=10亿元;如果纺织工业投入的资本量是20亿元,则纺织工业的平均利润p=20亿元×10%=2亿元;如果电力工业投入的资本为30亿元,则电力工业的平均利润p=30亿元×10%=3亿元;如果金融业投入的资本是10万亿元,则金融业获得的平均利润p=10万亿元×10%=1万亿元……
在实际生产中,是先有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和利润,之后才形成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和利润。正是由于不同行业的利润有差别,资本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才展开了激烈竞争,竞争引起利润率的平均。比如,钢铁业的利润率高,食品工业的利润率低,则食品工业的资本被抽去办钢铁厂,因而导致钢铁业的产量大大增加,钢铁的市场价格下降,利润率降低,利润减少。此时,食品工业由于不少资本被抽走,食品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利润量增加,投资于钢铁业的资本又会有一部分重新投资食品业。最后,在达到利润率基本相等时,这种竞争才会相对平静下来。
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是先有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和利润,再形成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和利润,所以,在计算全社会平均利润率时,常常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而是采用加权的方法计算的。(www.xing528.com)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一方面,说明各个行业的资本家在共同剥削劳动者,比如以利息形式表现的金融资本的利润,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它说明了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是对立阶级,工人阶级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消灭资本。消灭资本的根本办法,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从而使剩余价值为公共占有,使货币恢复自己的本性,成为计量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工具,而不是剥削的工具。在消灭资本的过程中,不是消灭资本家个人,而是消灭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平均利润率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从表面上看,似乎利润与劳动者毫无关系,只与资本有关。但实际上,无论投入的资本收益如何,其收益都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列宁在评价马克思的这部分论述时说:“《资本论》第三卷所解决的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问题。马克思把经济科学推进了一大步。”[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