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在这里,马克思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说得很清楚了。但对于什么是生产方式,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方式中包括生产力。斯大林说:“生产、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而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2]有学者认为,生产方式诚然由生产力所决定,但它本身并不包括生产力。如果生产方式中包含了生产力,则“马克思的这句话就成了:‘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是犯了逻辑混乱的错误。[3]
对于什么是生产方式,马克思本人有过解释,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如果套入原话,马克思的这句话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谋生的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的意思很明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会改变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和手段,改变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改变产品的交换关系,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改变物质资料的分配关系。
对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有过解释:“即资本家为一方,雇佣工人为另一方而存在的生产方式……”[4]如果把恩格斯的解释套入马克思的原话,则马克思的这句话就成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一方面有资本家,另一方面有雇佣工人存在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恩格斯点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生产与交换的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分配关系。马克思说的是广义的生产方式,恩格斯说的是狭义的生产方式。对生产方式不能做机械的理解,要联系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产品交换与分配关系来理解。
《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争论,还引发了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经济”一词,希腊文的原意是“家务”和“管理”的合称,“经济学”就是“家务管理”之意。后来演变为“政治经济学”。“政治”两个字的原意为“社会的”或“国家的”,也就是社会管理之意。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政治经济学就是我们现在所简称的经济学,不是研究政治与经济如何联系的学说。“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由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钦在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先采用。1879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主张把“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现在,经济学界把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称为政治经济学,把西方学者的经济学理论称为西方经济学,有人又把西方经济学区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大概是指以研究国际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问题为核心的理论,比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资源配置、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及总量控制等。微观经济学大概指的是以价格为中心研究个人行为对经济的影响的理论,比如用效用价格、生产要素价格、均衡价格等来说明分配、个人和生产者行为等。其实,这种区分是不科学的。具有相同意义的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被区别的可能原因:一是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显示他们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一样而故作区分;二是由于经济学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理论基础,所以不得不作这样的区分。(www.xing528.com)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教科书上说,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有经济学家不同意这种说法。如果是这样,就把非生产关系的资源配置问题排除在了研究对象之外。也有人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如此一来,就把生产关系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是要从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规定中引出来。吴易风教授说:“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规定是科学的定义。这一规定不仅解决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而且也解决了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从马克思的规定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导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从马克思的规定中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导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5]
吴易风教授的观点,基本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谈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他说:“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产品的交换——便不能发生。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6]恩格斯的意思是明白的,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不同社会的共同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那么,狭义经济学研究什么呢?恩格斯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弓和箭、从石刀和仅仅是例外地出现的野蛮人的交换往来,到上千马力的蒸汽机,到机械织机、铁路和英格兰银行,有一段很大的距离。火地岛的居民没有达到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世界贸易的程度,也没有达到出现票据投机或交易所破产的程度。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么,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因此,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个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生产一般和交换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规律。同时,不言而喻,适用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规律,对于具有这种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一切历史时期也是适用的。例如,随着金属货币的采用,一系列适用于借金属货币进行交换的一切国家和历史时期的规律起作用了。”[7]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的规律,所以,马克思由《资本论》所创立的经济学,是狭义的。但是,资本主义是从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产生的,马克思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根据辩证法,资本主义也是必然灭亡的,因而,马克思也不可避免地要研究资本主义的前途问题。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狭义的经济学中,包含着广义经济学的成分。或者说,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也得出了某些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普遍的生产和交换的原理与规律。
根据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阐述和恩格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结论就没有过时。比如,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和逐利性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性必然使世界联为一体、资本主义生产孕育着共产主义等等。二是随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迫在眉睫。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什么,社会主义怎样生产,生产什么,产品的分配、交换的方法和条件是怎样的,人们怎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活,等等,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某一种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现存的社会主义产生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并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中,社会主义如何既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生产力,又避免苟延残喘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死灰复燃,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学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研究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关系及交换关系,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益的成分,摒弃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部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