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发展区域经济的方式,可以说是被逼的。第一,如果贵州省还是按照原来的传统思维承接产业转型的话,东部向中部转移,中部向西部转移,必然还是扩大工业污染再升级的路子,转移之后还是面临落后的局面,因为人家不可能把新兴产业转移给你,只会把落后的产业转移给你。这对贵州省来说不能接受的,也不能再走那条路子。第二,强调环保的理念,如果再走污染再治理的路子已经无以为继。这就逼着贵阳市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子。
可以说,贵阳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破釜沉舟地去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优势反而是它最大的优势。另外一个资源是跟中关村的联系。陈刚原来在中关村任职,原来管过中关村管委会,对科技的认知是非常充分的。在这个过程中,贵阳市几乎派了所有的官员,到中关村管委会来挂职、锻炼,一般一到两年,去学习、感受这个东西,然后再回到贵阳市工作。这是在人才上采取的措施。
贵阳市的发展过程,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家都不信。说贵阳市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这么个地方凭什么搞得成。贵阳市的主要产业是酒和煤炭,跟高科技基本不沾边,当时把大数据作为重点来做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在这个阶段,贵阳市干了一些很基础的工作,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造势。
第二阶段,大家慢慢认可。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贵州省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甘肃省,摆脱了倒数第一。大家开始慢慢地认可它。现在贵阳市市长出来都讲贵阳发生了什么,讲顶层的蓝图,比如七朵云,讲一些重大工程,比如701、702、703、801、802、803等工程。其中,701工程是互联互通的WiFi工程,702工程是数据交易市场工程。贵阳市开始建设大数据的基础设施,抓手已经有了,工程也开始做了,已经初具规模,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高地。(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引领未来,即未来要干什么。贵阳市在理论上提出了“块数据”的思想。原来是“条数据”,公安的数据、民政的数据、工商的数据等,都是孤立、分割的,而“块数据”是打通的、开放的、共享的,用新的理念来引领经济的发展。
我们回顾一下贵阳市的发展路径,也非常符合一二三五N的模式。第一,它有一张蓝图,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完善。第二,通过蓝图的实施,带动老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的升级,同时还带动人才的交流,让人才为贵阳所用。新兴产业聚集也已经初见成效,富士康也建了数据中心,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的许多企业也在贵阳落地了。第三,贵阳市的制度变革、要素升级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它出了很多政策,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全城WiFi一定是基于整个生态来做的,别的城市没有这样的思路和魄力。结构优化也很清楚,医药、大数据、健康等产业,结合环境优势、位置优势来做,都统一到一张蓝图下面。第四,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跟外面的联盟合作,成立了贵阳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智库方面,跟贵阳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也在建设一个数据研究院,承担着智库的角色。传播上面,成立了中国大数据产业公开网,去做传播,基金也在成立,园区是贵阳新区、高新产业园区建设,高新区、开发区、贵阳新区,都在做这些事情。第五,N个工程是701、702、703、801、802、803等工程。它是一步一步往好的方向发展,从质疑到认可到引领,贵阳市克服了本领恐慌的问题,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在贵阳市的区域经济实践中,大数据产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贵阳市着重发展了“块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