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扩张历程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扩张历程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大多织户与公有企业订立合同或者不完全合同,按照合约的要求从事生产。表7.1 作坊和工厂的增长图7.1 20世纪50年代初公有商行和独立织户之间的竞争资料来源:中央工作组:《高阳县经济的基本情况:解放后高阳县手工织布业中的私人资本》,1954年手稿。1950年销售代理机构设在北京、太原、邯郸、石家庄、郑州、洛阳和济南;1951进一步扩张至开封、许昌、徐州、西安、包头和沈阳。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扩张历程

无论是从织机的数量,还是从从事布匹批发、印花和染色业务的商行数量来看,高阳工业在1949—1953年间取得了迅速的增长(见表7.1和图7.1),不论是批发布匹还是织物印花都取得出较高的利润。1954年的一项高阳工业调查例举了两个商号:庆昌印花作坊和天成批发商行。庆昌的投资额是3000万元,1953年头6个月营业额达8.1亿元,创利润7000万元——比投资额的两倍还要多;天成批发商行的资本额为3600万元,同期营业额达6.4亿元,实现利润5050万元。这些数字使我们对50年代初织布工业可能创造的利润有了一个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新进入者都愿意投资于织布工业,从而引起工业的快速增长。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大多织户与公有企业订立合同或者不完全合同(contract or semi contract),按照合约的要求从事生产。1950年一家新的国有企业——全国花纱布公司的地方分支取代了原来的国有批发商行成为机纱的主要供给者。织户可以与花纱布公司、国有染色厂或新建的合作组织签约生产;或者,如果他们愿意冒险,可以独立生产,自行购买原料,向国有公司或私营批发商销售成品。印花作坊一般与国有商行或私营批发商签订分包合同,从事以收取加工费为基础的业务。

表7.1 作坊和工厂的增长(1950—1954年)

图7.1 20世纪50年代初公有商行和独立织户之间的竞争(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中央工作组:《高阳县经济的基本情况:解放后高阳县手工织布业中的私人资本》,1954年手稿。

随着织机数量和产出的增加,销售网的地理范围也在明显扩张。公有商行和私营批发商都开始在远距离的地区市场建立销售代理机构。1949年的销售代理机构都设在石家庄、易县和泊镇等大运河地区市场的销售中心。1950年销售代理机构设在北京、太原、邯郸、石家庄、郑州、洛阳和济南;1951进一步扩张至开封、许昌、徐州、西安、包头和沈阳。由此,到1951年企业家们已经在他们主要的传统销售区域——中国的北部、西北和东北地区——都重建了销售代理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