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学者一般认为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努力是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经济的结构问题。中国缺乏发展现代工业的必要的制度,最重要的是,缺乏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阿尔伯特·费维凯(Albert Feuerwerker)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达了这种观点:
晚清时中国发展现代制造工业的总体前景是有限的,它缺乏一种促使非条约口岸的储蓄投资于工业的制度——特别是现代的金融体系……但中国早期的工业发展并不是由于资本的绝对短缺造成的。1912年,农商部登记的制造业企业总投资为5480.40万元,同年农商部统计的银钱号和当铺的总投资为16485.40万元。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又被封存在传统的容器内,这个容器只有通过彻底的政治变革才能打开。[94]
费维凯并不是这个观点的唯一主张者。维克托·利普特(Victor Lippit)和卡尔·里斯金(Carl Riskin)分别估计了1937年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剩余,结论都认为中国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或私人部门的制度无力驱动经济中已有的剩余。[95]许多关于早期的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的研究指出,缺乏资金是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许多早期的现代企业都经历了招募股东的困境,有的企业不得不在文件签署前就开始生产。[96]现代的金融制度刚刚开始形成,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工业提供贷款。[97]因此,我们的发现是令人惊奇的,像高阳这样贫穷落后的地区竟然能为工业提供充足的资金而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乡村工业区。让我们由此转向资本积累问题的讨论,考察乡村织布工业的资金来源。(www.xing528.com)
批发商业所需要的资本主要有两个来源:本地形成的资本、高阳工业开始发展后进入高阳市场的其他地区的资本。批发商号主要从两条途径获取资本:商业资本,即从其他形式的贸易中产生的利润转化为投资;经营资本(mangerial capital),指由纺织企业的雇员创造和积累的、用于投资独立的企业的资本。
来自商业企业利润的商业资本是织布工业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几乎所有早期的企业家都是从商业获取资本的,主要是洋货贸易和粮食贸易积累的资金。在织布工业兴起之前,高阳是一个居民不到5000人的小镇,那时镇上最有实力的商人是8家经营粮食和货币兑换业务的商号老板。织布工业的繁荣使几乎所有的粮食批发和银钱号都转向投资于布线批发业务。资本积累和再投资的过程可以从个体商号的发展史中详细地了解到。让我们从高阳最大、最成功的商号——蚨丰号开始谈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