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苏与繁荣:1934年至1937年的经济发展

复苏与繁荣:1934年至1937年的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4年后,细布和粗布在高阳生产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些产品在1932年时曾占贸易量的55%,至1934年已下降到总产量的20%。鉴于这种产品线,高阳制造商主要针对的是专业化的产品市场。关税于1928年首次提高,1930年再次提高。这种情形导致1934—1935年的走私贸易活动非常猖獗,其中人造丝走私是重要的项目。人造丝的走私价格是每百磅83.84元,而天津合法进口的人造丝价格为每百磅98元。韩相辉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抵制日货运动所造成的对高阳布的高需求。

复苏与繁荣:1934年至1937年的经济发展

吴知著名的关于织布工业的调查是在1933年进行的,当时高阳正处在衰退的最低谷。其后的学术报告均称30年代早期的衰退代表了高阳织布工业的结束。然而,当我访问过去的商人和织户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对30年代早期的困境只有模糊的印象,但是他们清晰地记得其后一直到1937年夏天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繁荣景象。他们认为抗日战争之前的这几年是高阳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织户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无休止地工作。

战前高阳工业的复苏是当时整个中国经济长期改进中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对纺织业有影响的因素的复苏。[84]技术革新与市场变化的结合使高阳商人在失去重要的东北市场后重新找回了竞争优势。1934年后,细布和粗布在高阳生产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些产品在1932年时曾占贸易量的55%,至1934年已下降到总产量的20%。[85]从1933—1934年开始,主要的产品是各种类型的人造丝和人造丝混合织物以及花色布,包括印花布、条纹布、格子布、棉制精纺织物、棉毯、床单和桌布等。鉴于这种产品线,高阳制造商主要针对的是专业化的产品市场。

毫无疑问,高阳织布工业的复苏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动向的强烈而复杂的影响。最初,高阳的利益与日本商人的利益相互交织。铁轮织机从日本引进,日本制造商为高阳商人提供原料。随后,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关闭了高阳商人在当地的销售市场,使高阳陷入30年代的那场衰退中。高阳与日本的关系于30年代中期的复苏也很重要。

二三十年代,高阳地区为日本的人造丝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日本的人造丝业于20年代转向出口导向型增长策略。日本制造商最初集中于制成品的出口,20年代中期以后人造丝的出口日益重要。由于日产人造丝及其人造丝制成品大肆入侵世界市场,她的贸易伙伴国的反应是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的工业。在不平等条约下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是值百抽五。关税自主是国民政府的首要目标之一,在20年代末中国政府与外国势力谈判,中国政府开始提高关税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保护民族工业。关税于1928年首次提高,1930年再次提高。1930年人造丝制品和人造丝的关税都在45%。其后,人造丝制品的进口急剧下降。然而,人造丝不仅是高阳地区的主要原料,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原料,那里原来的丝织都也从单纯以真丝为原料的生产转向了人造丝和人造丝混合织物的生产。[86]

高关税并没有挡住人造丝的进口,但是确实降低了利润。然而,既然人造丝的卖点就是比真丝的价格低,那么提高制成品的价格已经难以弥补由关税引致的增加的成本。1934年经由冀东特区走私的廉价人造丝的出现给高阳的生产者带来了直接的好处。(www.xing528.com)

冀东特区是位于天津北部渤海湾沿岸的一个三角地带,是根据1933年中日签订的休战协定——《塘沽协定》设立的,该协定结束了日本军事入侵中国长城以南地区的行动。根据这个协定建立了一个非军事区,由中国警力管辖,建立了由亲日的中国武官管理的政府行政机构,这个特区实质上由日本人控制着。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在停战协定后撤走了,海关的官员们也都撤离。这种情形导致1934—1935年的走私贸易活动非常猖獗,其中人造丝走私是重要的项目。从日本进口的人造丝,首先运送到伪满洲国港口,然后再用小船分装,运送到河北东部沿海的各个港口,再由卡车装运到天津。人造丝的走私价格是每百磅83.84元,而天津合法进口的人造丝价格为每百磅98元。[87]

由于走私活动频繁,天津的日本进口商因失去了不少的业务而强烈抗议。1934年,冀东特区政府为所谓的“特别贸易”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税体系。新的关税只适用于日货的进口,人造丝的关税不及南京政府规定的关税的1/7。在抗日战争即将爆发前的那段时期,高阳商人仍在从购买冀东特区的低价人造丝中获利。[88]

尽管事实上高阳在人造丝织物和棉织物中非常依赖从日本进口的原料,但是高阳布在30年代中期抵制日货的民族运动中取得了巨大的增长。当高阳不断地打出它的“国产”特色时,毫无疑问,尤其是在这段时期,作为抵制日货的结果之一是高阳布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高阳商人强调他们商品的“本土”出身,在推向市场的新产品中,有种棉制精纺衣料,用以阻击日产精纺,俗称“抗日呢”。[89]韩相辉——高阳一家大型布线批发商号——大亨驻天津办事处主任,回忆起当时他们商号的布供不应求的情形,1936年和1937年,他们不得不从天津购买粗布和细布;布匹无论是在高阳还是在天津染色,都要贴上高阳的商标后销往国内市场。当时,高阳布和日产布的质量几乎相当,但是利润率却不同;一匹日产布可盈利0.4—0.5元,而同等质量的一匹高阳布则可盈利1.0元。韩相辉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抵制日货运动所造成的对高阳布的高需求。[90]

1937年抗战爆发前,高阳工业区正在全力以赴地运营,以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日本的侵略切断了高阳的原料来源以及与国内市场的联系,大多布线庄业主和掌柜也都逃亡了,工业在几个月内崩溃。长年的中日战争中,日本也曾几度试图恢复纺织业,但几乎都失败了。在本书下面的四个章节中,我们将看到高阳工业在战前的各种面貌,了解引领织布工业的大商行,以及乡村工业化为当地带来的社会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