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和使用密度在不断的推进和完善,各行业、各公司电子信息数据量激增,数据结构更加多样和完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更加密切。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审计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所需,大数据时代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全方位挑战。新时代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掌握信息技术、挖掘信息数据、分析数据关系、查找潜在问题,以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一、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部门管理
(一)树立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
大数据发展迅速,要在内部审计确立好数据思维理念。数据先行是重要的理念观念,海量数据相比较过去的手工信息原始资料有着更大的特性,高度概括、高度关联。
这都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确立以数据为核心,数据先行,再与现场相结合。其次紧跟着信息发展的流向,关注重点业务的走向,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关联也是重要的。把企业各部门之间有利益关联的相关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行深度挖掘,才有利于发掘有效信息。再者根据数据发展,建立相关筛选分析对比模型,比较数据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从更大范围内去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通过数据关联度,实现信息数据的增值。最后要树立加强审计信息化的信念,从人力物力多方面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准,把数据思维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去。
在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理念面临着创新的发展。数据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怎样利用好数据资源也成为更多企事业单位关注的重点。所谓数据,体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为数字、汉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种种形式,其不同形态也为不同情况下的资源整合提供更加方便便捷的形式。在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含有审计信息的数据就作为了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良好资源,在进一步的整合提取之后就会变为有用的审计信息。数据的审计价值会被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审计价值而另一种就是间接审计价值。直接审计价值就是通过直接提取就可以获取的有效价值,而间接审计价值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数据转化、整理加工。大数据全面性有效性的特点,对于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表现在直接体现出来的信息部分,也会体现在因为数据分析而加工处理的审计价值中。
在内部审计过程当中,利用大数据及相关工具对大数据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搜索、筛选、采集,并加以深人分析及归纳,获得更加客观,更具有专业性及准确性的信息,这是一个变数据资源为智慧资源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环境下,单位可以把内部审计工作着眼于组织运营中的方方面面,多方面撷取有效审计信息,包括更加全面的财务数据,更加专业的统计数据,并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数据形式,全方位的分析审计情况。虽然信息量巨大,但是大数据信息手段同样先进,借助新型计算机工具可以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审计证据,也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审计方式,达到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效果,满足内部审计综合性多方面的需要。
(二)制订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工作的长远战略
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主要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探索、试行、推广。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它包括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在实践方面上的探索。在研究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理论领域的研究,从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手段交叉领域分析人手,探索其相通之处以及发展之路,形成一个关于大数据的完整理论体系研究。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实践方面的探索,在真正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步应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实践者的经验以及实际案例,初步总结出符合大数据环境发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试行阶段。将在探索中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应用在内部审计领域,使得大数据的技术与应用在一些特征鲜明的子系统中首先试用,与之前的审计结果相比对,分析其发展与不足,提取经验弥补缺陷,在今后的应用中修正不利因素,使其逐渐达到成熟的阶段。
第三阶段推广的阶段。可以把在第二阶段初步应用的大数据内部审计平台应用到整个内部审计系统中,将各个相关子系统与内部审计平台相连接。在这一阶段中,面临着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中的全面推广,要更加注重数据使用的效益和质量,使得其应用获得更多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同时,在推广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手段也需要不断与大数据理念相融合,反复修正可能在组织系统衔接,人力物力投资中所遇到的阻力,达到一个平衡的效果。
在大数据应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个阶段,应进一步做好应对工作。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各方面环节也在随之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大数据的当前环境,内部审计各界应未雨绸缪,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
1.国家战略支持发展大数据内部审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在内部审计领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制定一个完善的大数据发展战略,需要内审行业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内审质量的提高和内审实务的大数据化。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业务和技术长期发展的过程,必须在大战略的宏观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战略指导下,内部审计这个行业应该从各个方面去积累发展,人才、技术、平台都是不可或缺的。依靠丰富的大数据审计数据资源、先进的云计算手段和可靠的内审分析模型和软件,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加快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储存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云计算功能。
2.实践工作中做好大数据内部审计发展规划
在实际生活当中,大数据内部审计的发展还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时还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有部分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不是很完善,内部审计员工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平台来进行数据的提取总结。并且企业中使用的财务软件可能各有不同,要对不同的软件进行不同的内审数据平台建设。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规划: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动用资金去完善相关的网络管理、计算机管理、全面实行账务的电子操作,对于公司内部的计算机进行联网设计。
(2)建立完善的网络架构。对于公司内部所有计算机进行分级管理和联系设定,成立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公司内部计算机和外部信息的一个合理有效连接。通过相关端口,对大数据运营进行管理。
(3)制定全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全国实行大数据战略很重要,明确大数据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各个企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技术方向的实行,把大数据发展落实到实处。在总体上可以实现,大型国企先试行,企事业单位跟进的局面,从而全面实现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大数据化。
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变化非常重要,全社会全国家实现一种支持大数据发展审计的潮流,那么大数据下内部审计工作将会进一步顺利开展,那么在大环境的支持下,各项技术方法也会逐步完善,而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良好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明晰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目标
内部审计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实现职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
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人员及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工作,被称为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下列目的:
1.内部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三个层次(图7-1)。
图7-1 内部审计的目标
(1)基本目标:监控。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组织管理层可以了解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行动。
(2)中期目标:预防。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组织完善其运作系统,通过在运作系统内设立适当的内部控制,从而在事前预防问题的发生。
(3)长期目标: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是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组织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组织内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组织成员担负起组织全面质量管理的责任,形成不断完善的思想,从而增加组织价值,提高组织竞争力。
2.促使内部审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内部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可以使内部审计资源效用最大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好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与评价。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内部审计部门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捍卫和提升其在组织中的地位。
4.促使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
所有内部审计活动都应当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及本组织内部审计章程的要求。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以及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内审机构负责人要对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及适当性负责。
(四)加强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的人才培养
大数据内部审计在应用过程当中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原来进行内审工作只需要专业的审计人才,但是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加深。对于内审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了审计和计算机两个方面的要求。但目前在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专业才能的人员还较少,在互联网方面知识丰富的审计人员还比较缺乏。因此,为了大数据内审的长远发展,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内审人员既精通审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可以将系统开发人员适当的转变为大数据内审人员,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原有优势相结合,不断发展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综合能力将决定内部审计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决定企业内风险管控能力的基础。因此,审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尤为关键,企业内部可通过开展数据取数、数据分析、审计取证、业务培训、案例交流、审计系统内经验共享交流等方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电子数据分析取证业务能力。包括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解,把握宏观分析能力,信息化水平,审计取证责任意识,对电子数据的处理能力,对证据的获取判断分析能力等。同时,由于数据审计取证工作对计算机语句撰写有较高要求,从目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看,无论是经验积累和提炼总结方面,还是相关理论创新方面都有所欠缺,有较多技术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如数据分析如何与现场审计较好地结合;电子数据分析取证如何更好发挥审计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如何提高电子数据分析取证的质量;如何对电子审计证据进行有效的保存和管理;提炼总结电子数据分析取证经验等,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都很重要。因此企业要结合管理实际,对审计人员进行选择性或全面性的培训,或是引进专业的审计人才,以提升审计队伍综合能力。
1.建立学术精湛的内部审计人才团队
面临着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应该充分适应新的发展方向,内部审计行业也同时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因此,怎样快速培养出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来应对大数据的到来?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1)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大数据方面的培训。培训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基础和高级两个大的种类。在对于审计人员培训大数据技术使用方面也可以按照这两种培训体制进行规划。各个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可以在现有专业基础之上,针对新兴大数据软件与平台进行学习,初步掌握大数据内部审计的流程,展开新的内审工作。对于一些高层次的审计人员,在掌握了专业审计数据库操作基础之上,可以研发新的互联网审计队伍建设。
(2)对从事信息化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原有的IT人员在接触大数据新兴技术更加容易掌握,但他们的会计审计知识普遍缺乏,所以在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忽略从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可以对信息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培训财务知识和审计工作流程,作为大数据内审工作的后备储蓄力量。
2.健全大数据内部审计管理运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数据发展相关的内审控制制度没有跟上,缺乏规范的管理体制。并且在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上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大数据来临之际,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以供参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国的审计机关和立法机关应该就这一问题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应该让更多的内审人员认识到原有的计算机审计和如今的大数据审计的区别,有一套专门的规章制度让内审人员去学习。并且在内审人员新一轮的考核机制制度中,做出一定的变革,加人更多的大数据方向的内容,以供学习和在日常的工作中参考。
3.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控制风险能力
完善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全部内审人员的共同参与,需要集体的努力和进步,需要加强技术应用以及各个监控系统的建设。大数据的发展刚刚开始,我国相关内审工作人员在这一方面的素质还不够完善,没有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这对于我国大数据内审工作的发展是不利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三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对内审人员关于大数据内控风险相关的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内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方向的认知,提高其在日常工作中的能力;第二,提高内审人员在运用大数据中的风险意识,提高在平时工作中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多加注意多加关注;第三,开发一些适合内审人员进行大数据内审质量控制的相关软件,简单易行十分必要,发挥员工的技术,用简便的操作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各种审计情况,来保证审计质量。
(五)审计过程中的沟通管理
1.组织内部沟通的管理
对内部审计活动计划、资源需求和重大临时变化等,首席审计执行官需要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批。此外,首席审计执行官还必须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沟通资源受限制的影响等内容。
有效的组织内沟通的好处在于:
(1)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之间公开和详细的沟通有助于改善组织治理。
(2)有效的沟通也是建立“客户”关系的基础,无论内部审计部门是服务于董事会、管理层还是其他主体,都必须清楚地界定其活动并传达给这些主体。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利用沟通技巧,说服客户接受其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召开事前、事中、事后的项目会议对客户需求进行讨论,让客户完成项目的某些方面,就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沟通等方法来改善与客户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如果能使用有效的协商策略,创造双赢,不但使客户愿意执行审计建议,同时也增进了双方未来的合作关系。(www.xing528.com)
(3)内部审计人员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持续的互动交流。内部审计负责人应当积极促成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工作经验、审计成果的沟通,以便更大程度地实现审计部门内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扩大以前审计成果的应用面,为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服务。
2.组织外部沟通的管理
对于大中型国企而言,需要以国家规定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资产评估等工作。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保持内外联系、内外沟通顺畅,协调执行好与外部审计相关的工作。加强内外部审计协调,是节约内部审计资源的重要措施。
在协调内外部审计工作时,首席审计执行官还应当对其他确认和咨询服务提供方工作的范围、目标和结果有清晰的了解。内部审计负责人应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与外部审计工作重复,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来保障内部审计适当的覆盖面。内部审计应当加强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充分考虑外部审计因素,尽量避免工作重复,最大限度地节约内部审计资源。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协调好外部审计机构对本组织开展的审计工作。虽然在范围、目标和重点方面,外部和内部审计机构有所区别,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彼此的工作质量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能够达到降低审计成本、减少重复审计内容、提升审计效率、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的目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在制订年度内部审计计划时,也要将外部审计工作纳人考虑范围内,从而将重复性工作量降到最低。
协调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确定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在开展工作前,要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工作计划展开讨论,确定最合理的工作覆盖面,将重复性工作量降到最低。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协调,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能及时有效地完成。
第二,互相接触审计方案和工作底稿。为了保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依靠外部审计工作的正确性,接触外部审计师的工作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是很重要的。这种接触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的责任是要遵守这些工作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规定。同样,应允许外部审计师接触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以便使外部审计师确定在审计中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是否恰当。
第三,交流和参阅审计报告。外部审计应得到的内部审计相关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最终报告、管理层对报告的回应、内部审计活动的后续审计等。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外部审计人员及时有效地决定和调整工作范围。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得到外部审计人员的建议书,其中所探讨的内容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确定未来的审计规划和工作重点。
第四,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进行沟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了解外部审计人员计划的工作范围,对外部审计师制订计划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及外部审计师计划程序的性质和程度有所了解。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充分理解外部审计师运用的技巧、方法和术语,从而能够:协调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评估外部审计工作以决定是否依赖外部审计;保证为实现外部审计师目标而开展工作的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外部审计师理解内部审计人员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术语,方便外部审计师在依赖这些技术、方法和术语的基础上开展审计。
第五,协调方法和要求。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在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监督与支持下由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组织开展;其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必须定期评估内外部审计工作的协调开展;再次,在外部审计对本组织开展审计时做好协调工作;最后,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面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二、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项目管理
(一)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目标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应达到以下目标:
(1)内部审计工作实现经高级经理层和董事会通过的内部审计活动章程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并履行章程所规定的责任。
(2)内部审计活动的资源得到高效率、富有成果的使用。
(3)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遵循《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17)。
(二)审计项目管理的因素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包括主体、对象和标准三大要素。
主体是指项目审计主体。加强对项目审计主体的管理是项目审计管理的主要因素。
对象是指项目审计过程。项目审计过程是项目审计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主要体现在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审计报告的编制过程。
标准是指衡量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优劣的尺度。
1.审计主体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优秀的内部审计工作组通常具有高效、精干、协调的特点。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内部审计工作组,首先,要挑选一位具有较高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人,从整体上把捏项目进展;其次,要对工作组成员进行合理调配,设置合理的队伍结构,明确每一位成员的具体责任,鼓励成员之间多进行交流,积极钻研业务,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每个工作组的成员所进行的工作都是由整体审计内容分解而来,因此有可能会出现由于分工而造成的遗漏脱节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为了发挥内部审计小组的整体作用,就要积极做好审计组的内部协调工作。审计小组负责人应当及时召开审计组会议,分析审计发现,明确下一步工作。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或疑难问题,则应召开小组会议,从实际情况出发,更深层、更详尽地确定取证方法,调整审计力量。
2.审计对象管理
在内部审计人员按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进行取证后,要进行必要的核对。核对人员要注意取证人员的判断和认识是否正确,证据的收集过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对所取证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及鉴定,判断证据是否恰当合理且具有证明力等。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要在审计组内对问题的性质、报告的结构、具体措辞等开展积极讨论后,再进行编写,最后由审计组讨论通过。这一流程可以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有效减少报告修改的工作量。
3.审计标准管理
审计评价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相互制约原则。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全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都不能由一个人包办,必须经过几个部门或几个人之手,按一定程序共同分工负责,以充分发挥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作用。
(2)记录完备原则。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总结、监督应有足够的、合法的、完整的、正确的记录,以保证企业所发生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都有详细的记录并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活动也应完整记录。
(三)提高内部审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进人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企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企业面临着业务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经营管理等诸多新问题。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司治理基石之一,在促进企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对当前重大风险形势作出总体判断,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企业内部数据分析与应用:
1.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和审计分析平台
企业内部审计的数据应以相应的技术条件、工具手段和经验积累为前提,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审计业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使大数据为大多数审计人员所用,切实提升大数据审计应用效果、扩大应用面,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亟须将有关数据和相关应用集中起来,建立健全基础性的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要突破以功能为中心的平台框架,力求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架构。传统以功能为中心的平台框架主要包括数据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层级,着重解决各层架构的功能要素实现问题,默认数据要素已明确并形成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着重解决大规模异构数据之间的交换共享问题,信息源和数据类型的显著不确定性与分析结果展现方式的相对确定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要根据企业审计任务的综合性要求,从基础架构层面解决不同来源数据信息之间的交互表达、效能平衡和权限保护等交互适配问题。
(1)建立内部审计项目管理专属数据库。在过去,部分单位内部存在审计数据库,但信息不完善,结构不健全,并且大多是以处理器为中心的。如今各单位应利用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建立内部审计大数据库,统一储存和提取各类信息,并实现以数据库为中心的内部审计工作,利用云计算和远程操作,最大程度上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保证数据的有效利用性。在内部审计数据库中应储备企业过去的财务数据,相关财务指标和行业内部信息等数据。多渠道的来源更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更新。
大数据环境下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个性化。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相关特点,创新数据使用管理方法,提供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服务。首先,可以不断扩大数据库内部储存的信息,使得相关数据更加专业化,提供反映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数据、财务指标、管理指标、风险控制等信息。其次,新的管理模式和内部审计方法对于适应大数据环境发展非常重要。最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管理模式,降低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不断发现信息系统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更正,降低整个公司运营的风险。
(2)不断完善大数据内部审计分析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大数据内部审计分析平台,对于发展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日常工作中所必须用到的,对于促进大数据在内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大数据审计要建立以云审计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远程操控,减少数据的使用成本,保证数据的使用效益。大数据内审平台有三个服务模式,IaaS, PaaS和SaaS,这些云计算手段可以更好的帮助建立分析平台,通过搭建一个完善的审计分析平台,来实现跨行业和跨领域的沟通交流,形成以SaaS为依托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分析平台是以集中统一的方式实现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单位数据网络。单位内部数据网络的建立,有利于审计数据平台进行操作和分析,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并实现内部数据和外部中央数据库的有效对接。内部数据网络有利于实现与有关单位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的流通,解决信息孤岛的现象。
中央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对各单位上传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结果转化,并进行储存,用于审计行业整体的分析以及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共享。
审计数据库。建立一个审计数据库,使内部审计人员对数据提取利用更加方便快捷,也有利于与中央数据库进行联系操作,实现远程储存和提取信息。
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不仅要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应数据库来进行审计分析以及质量控制,也可以运用中央总体数据库来实现共享,有利于我国整体审计事业的发展。这是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重要影响体现,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创建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审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相关关系分析或预警预测分析,挖掘出异常的有价值的信息,得出审计结论。因此,逐步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将是企业内部审计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核心所在。
2.加强大数据内部审计分析模型和审计软件的研发
(1)建立大数据内部审计分析模型。各行各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有着不同的分析模型,面对着不同的开发环境,模型建立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内部审计数据分析有三大类型:查询型分析、多维分析和挖掘型分析。大数据可以涵盖的内容为多方面多种类的,因此在解决内审问题时,对于行业人员要求更高,除了数据分析专家之外,可能还需要社会各领域,比如生态、地理、数学、统计等多方面的人才参与。大数据内审分析模型除了需要具备审计职能之外,预测功能更加重要,寻找数据之间的规律,利用模型分析事件风险的大小。审计人员在过去工作中依靠自己的审计经验来做判断和预测,如今转向靠审计数据来判断,这样的转变是大数据内部审计分析平台最大的贡献。
(2)开发大数据内部审计软件多项功能。大数据发展,工作中的软件也需要更新。结合公司实际需要,应用云计算技术,对于大数据进行更加合理的挖掘。软件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划分用户登录及权限。单位员工分工不同使得在公司内部进行登录用户分类十分必要。开发利用员工划分登录软件更利于工作展开。对于单位不同员工要求设定不同的登录模式,把控好权限的对应,以确保能够获得最相关的数据资源。
检索及挖掘数据。在相关权限范围内,对于不同职能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不同范围内的数据检索及挖掘,并进行储存。
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的特定的数据语言库对不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储存,应用在日后工作当中。
持续监控。内审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所有环节保证内审质量需要对审计数据进行一个全面而持续的监控检测。并根据情况及时扫描分析,发现问题以便归纳总结。
实施共享。将单位内部的审计资源上传至数据库,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软件在使用上更加便捷,实现系统之间的互相对接,更加灵活。开发这样的平台与软件,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新的方式,更有利于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