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合力量,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整合力量,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做好群众工作,也要求政府部门整合各部门力量,集聚社会各界资源,形成合力,方能夯实群众工作的基础。首先,双牌县委、县政府积聚力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社会组织实现社会治理,回应群众诉求;特别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扩大这些传统人民团体做群众工作的覆盖面。

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任何领域中的工作都已经由单个单位的“单兵作战”逐步向着联动、合作的“团队作战”的方向进行了转变。资源整合逐渐成为民生之常谈。现阶段,做好群众工作,也要求政府部门整合各部门力量,集聚社会各界资源,形成合力,方能夯实群众工作的基础。

1.整合政府各部门力量,联动政府资源推进群众工作

构建协同推进社会治理新格局,须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群众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改革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构成之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很强的改革举措,必须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比如:探索研究如何创新双牌县的社会治理体制,把以往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社会治理的层面来总结、来思考;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根本目的,不是“治理群众”,而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群众工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2014年以来,双牌县已经通过实践总结了许多有益经验,具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群众工作体系的基础和能力,敢于先行先试,在落实这项重大改革过程中探索积累新经验,取得了具有复制意义的新成果。

2.发挥社会各阶层力量,集聚社会资源推进群众工作(www.xing528.com)

社会治理工作的本质要求是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的主体队伍越壮大,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就越稳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双牌县在社会治理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便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积极依靠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是尤为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洽良性互动。首先,双牌县委、县政府积聚力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社会组织实现社会治理,回应群众诉求;特别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扩大这些传统人民团体做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在社会组织中双牌义工协会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为广大群众所信赖认可。

其次,县委、县政府在基层社区、乡村大力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居民的主体力量是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公益性、社团性组织等群众自治组织和部分社会组织,应当更多、更优地集聚蕴藏于群众之中的自治资源,实现基层社会的共洽和自治,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基层乡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细胞单元,是连接政府与广大群众的重要枢纽。目前,广大群众对于强化基层社区服务功能的现实需求非常迫切,在基层社区实现“居民自治”,可以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双牌县本着“弱化街道,坐实社区”的理念,有效减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府成分,鼓励群众参与治理,几年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基层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在社区党组织的统筹、组织、带动和监督下,定能建立起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内部和社区间组织交流合作顺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