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优化城镇体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集中,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其中县城人口达到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
1.优势与机遇
区域优势明显。双牌位于泛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南下广州、北上长沙、西出桂林均在4小时之内,进入华中、华南两大经济圈内主要大中城市,均可朝发夕归。双牌不仅受到以长沙为代表的长株潭经济圈,以衡阳、郴州、永州为中心的湘南经济圈,以娄底、邵阳为中心的湘中经济圈的影响;同时,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圈内的经济交流的日益加深,广东等沿海城市对双牌的辐射会进一步加强。省内来说,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核四轴五区”。“一核”是长株潭都市核心区;“四轴”分别是岳—郴城镇经济发展主轴和株—怀、怀—张、常—永城镇发展轴;“五区”是指湘东、湘北、湘南、湘中、湘西城镇发展区。这给处在湘南经济区、位于发展轴上的双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外部机遇。市内而言,双牌县城位于永州市南面,处于永州市域的极核圈层和“四轴两片”的北区南北向“中心城市—双牌—道县—江永”主城镇发展轴上。双牌县城距永州飞机场35千米,处于永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内,距衡昆高速公路入口30千米,距离二广高速公路(拟建)入口20千米,区位条件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双牌县城依山傍水,空气新鲜,水质清澈,安静舒适,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无天然污染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好。县域内森林蓄积量大,生态环境调剂能力强。独特的生态环境,又赋予了双牌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阳明山、“水美山美赛桂林”的潇水、“石洞奇探龙宫”的青龙洞、白虎岩五大景区等,为双牌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与生俱来”的基础。
投资环境良好。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剂良方。随着双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洛湛铁路、二广高速、207国道、工业大道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双牌县城的投资环境日趋改善,在引进企业、利用外资方面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
千载难逢机遇。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部地区更好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如国家发改委将加大中部地区结构调整力度,财政部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3+5”城市群的发展、提升“三化”战略、提出了“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和任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加快“一核四轴五区”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标志等一系列的战略决策,都为双牌县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双牌本身处于区域的重要位置,很多的潜在优势条件需要精心的经营,将优势与机遇等条件同县城发展的现实和理想紧密结合,将其转化为县城内部发展的动力。
2.目标与指标(www.xing528.com)
县城发展目标。双牌县城应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突出县城特色,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升县城地位,增强县城综合竞争力。走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发展;更新、优化县城经营理念和社会机制,做强优势产业,构建根植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建立山水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就业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文化底蕴深厚、包容并蓄、开放度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县城。
县城发展指标。为了实现上述县城发展目标,参照湖南省“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确定双牌县城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见表4-1。
表4-1 双牌县城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一览表
续表
3.具体举措
宜居城镇建设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也离不开各界公众的参与。政府在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划布局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身为这个社会的每一个重要的个体,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切实加强自身能力,政府在此期间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建设工作能够高效、高质的完成,促进社会的发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的决策部署,形成以山为脊,以水为源,以绿为脉,“群山环绕水穿城、青山碧水绿绵延”的城市形态。与此同时,强化城市的公共设施和运行机制建设,体现城市发展个性。一是在城市绿化上下工夫,凸显城市的“大气”。从“大生态、大环境”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县城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护好山体植被。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世行造林等“绿色工程”,营造10万亩生态公益林。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并通过城市道路延伸、桥梁的连续,逐步把环绕城区的群山引入城市,将207国道规划建设成绿色走廊。同时,加快建设了以滨江景观生态轴为绿地核心,以城市外围绵延数百平方千米良好生态绿地为依托,以滨水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园区绿地、小区绿地等为连接网络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县城绿化覆盖达到48.5%。二是在水质保护上下工夫,赋予城市以“灵气”。大力“治污”,加强对入河道水质的监控,及时测报水质水量。严格执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加快建设污水和生活废水处理厂。致力“治河”,迅速实施潇水、永水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范河道采沙行为。与环保、林业等部门联动,加大减排和营林力度,使潇水、永水两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成为县城特有的生态景观带。全力“建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水务管理办法,打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水管理界限,建立起城市和农村、水源和供水、供水和排水、用水和节水、治污和回用一体化管理的城乡水务综合管理体制。三是在景点提质上下工夫,体现城市的“和气”。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对浮洲岛、青龙洞、潇水湖、白龙洞、永和塔等一批景点进行改造,完善景点的休闲与观赏功能,提高景点的实用性。合理规划布局县级公园和街头游园,营造优雅和谐的宜人、宜居环境。把城市广场与文化体育中心、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结合,建成易识别且有个性的节点景观。注重街景的建设,将紫金路、双电路、阳明路建成县城街景的文化品位的样板街。同时,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升级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正日益成为永州中心市区的后花园,并在公路沿线重点打造牙山羊肉、潇水河鱼等特色饮食,做大农家乐产业。四是在公共设施上下工夫,彰显城市的“硬气”。围绕网格化社区管理活动的创建,投资2000余万元,按照路面平、管道通、道路宽、街道畅、秩序好、设施全、路灯亮、绿化齐、环境美的目标,对县城三个社区20余个背街小其小巷工程进行整治,改造巷道路面2800平方米,新修路面3000平方米,排水沟300米,排污管400米,清淤1200米,人行道铺贴1800米,路灯换新300余盏。新建污水管网近10千米。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县城的脏、乱、差。五是在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凸显城市的“底气”。一是取缔市民反响强烈的黑石巷等违法占道经营摊点群,联合交警共同执法规范了县城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二是对规划范围内的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查处,对闲置土地和批而未报土地进行了清查清理,对小区建设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形成了综合治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新局面。三是大力推行门前三包,组建保洁队伍定时保洁,各责任单位轮流值守等方式,不断创优城市环境。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培养。通过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正确引导市民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新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