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发展生态旅游,双牌县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水域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双牌县作为林业大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县委、县政府要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管理力度,严格限额采伐管理,开展好《双牌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的专项检查工作,落实《双牌县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决落实禁伐减伐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停征育林基金以后,加大财政在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管理和森林防火扑救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将市县级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纳入财政预算,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
二是着力建设“海绵城市”。双牌县全域旅游引入“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双牌县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首先,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更多利用自然本能力量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方式,建设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渗透塘、雨水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人工土壤渗滤等内容,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对雨水的吸纳和利用,构建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体系。其次,采取高标准、长远规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避免因目光短浅致使城市马路经常被“开膛破肚”的现象频发,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科学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给排水等市政管线,打造百年品质工程,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涵养系统,提升防涝、蓄洪能力,让我们在城市里不再“看海”,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再次,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态理念构建的“海绵城市”,本身就是双牌城市的一大看点,同样又促进旅游的不断向前发展,更多体现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www.xing528.com)
三是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双牌县的生态基础虽然好,但环境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村更加突出,县委、县政府重拳治理环境污染。一是农村垃圾治理。要结合现有的垃圾处理场,创新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要全覆盖,建立清扫保洁长效机制,探索环境自净的新方法、新形式,做到垃圾处理无害化。二是水土污染治理。坚决推行“河长制”,河域范围延伸至规划范围的渠、塘、沟等区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清洁处理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再生水厂,推行污水科学处理后再利用。三是聚力生态农业。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栽培措施,将传统农业的生态经验和做法与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相结合,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产业物质能量自循环,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