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场景营造:突破数字鸿沟的关键

农村场景营造:突破数字鸿沟的关键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农村数字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动“新基建”下沉农村。二是主动培育与供给场景。场景营造是组织新经济的工作基础。农村和城市一样,是场景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最后,构建营造乡村数字信用治理场景。推动市政府创建的金融服务信用信息系统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向农户、农业企业倾斜,更多地投入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上,强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处罚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农村场景营造:突破数字鸿沟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们应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农村数字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新基建”下沉农村。农村除了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外,和城市一样,也要推动“新基建”下沉农村。首先要提高网络普及率,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确保农民能够随时获取各种信息。 其次要推动5G基站向农村延伸,确保道路、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是主动培育与供给场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具有科技感和创造性的新场景。场景营造是组织新经济的工作基础。当前,拥有“全景化”应用场景的农村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主动培育和供给场景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的新竞争点。农村和城市一样,是场景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首先,台州可以构建农村金融的“中央大脑”应用场景,能够动态及时知道农村金融的运营情况,把政府、金融机构、农户、农村集体、第三方服务整合在一起,既形成合力又分工明确,能够有效解决以往的“卡脖子”问题和各种“疑难杂症”。其次,构建营造农产品的流通场景。加强与头部企业如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借助网络技术为农产品的流通开拓市场,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通过应用场景创新,使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相对接,更快地实现市场拓展和网络推广,不断丰富特色农产品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渠道,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最后,构建营造乡村数字信用治理场景。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推动市政府创建的金融服务信用信息系统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向农户、农业企业倾斜,更多地投入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上,强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处罚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三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积极采用订单培养和联合办学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电大农村教育基地的作用,安排农户通过参观和授课等形式学习网络技能,确保广大农民能够在网络上销售产品, 从而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

原载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2020年5月17日

《台州日报》2020年5月6日,学习思考版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4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4]《万里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2页。

[5]《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页。

[6]《决策失误:股市不能承受之重》,《中国青年报》2001年12月7日。

[7]《关注“电荒”》,《国际金融报》2004年1月9日。

[8]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9]尤元文:《现代领导决策方法与艺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10]潘宗白:《领导决策精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1]潘宗白:《领导决策精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7页。

[1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67页。

[13]《贞观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4页。

[14]《范镇传》,《宋史》,第337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84页。

[15]徐颂陶:《走向卓越的中国公共行政》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16]余潇枫:《比较行政体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www.xing528.com)

[17]龚育之:《党史札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1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1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20]《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44页。

[2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22]杨树标:《当代中国史事略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页。

[2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

[24]《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6页。

[2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26]《人民日报》,1986年8月15日。

[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一),1998年中央党校教务部编,第209页。

[2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二),1998年中央党校教务部编,第22页。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二),1998年中央党校教务部编,第151页。

[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二),1998年中央党校教务部编,第372页。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二),1998年中央党校教务部编,第471页。

[32]《新华日报》,2004年9月27日。

[33]《南方周末》2004年8月12日。

[34]《建立和完善党政干部退出机制研究》,《理论学刊》2002年第5期。

[35]以上数据来自《我国公共决策咨询面临的六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5期。

[3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6页。

[3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