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分析

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源互联网与传统电力能源网络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和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多样化生产,并由此带来的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以用户需求和经济性为要点,推动能源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产业的大规模应用必然会反馈到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效果上,淘汰不合理的技术,强化有生命力的技术分支。

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分析

1)新技术催生新产业

能源互联网需要新技术,新技术及技术升级必将产生新产品、催生新产业:直接催生新型产业;促进以电力为主的传统能源运行模式下配套产品与系统的升级;衍生和壮大间接相关产业。

(1)在直接催生产业方面。能源互联网与传统电力能源网络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和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多样化生产,并由此带来的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由此,势必催生出一系列新型产业,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如能量管理与交易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和能量路由器等能源互联模式下的新一代能源领域产品;也包括储能领域变革产品,如相变储能产品;还包括能源互联模式下用户需求多样化而催生的需求侧管理产品等。随着产业化的逐步推进,能源供应端、传输端和消费端都会产生差异化的需求,势必出现更多产品和服务。

(2)在传统能源模式下配套产品升级方面。能源互联网对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要求会有所变化,如快速响应性、耐压性和抗饱和能力等,如信息与电力电子技术结合的智能电力开关等,基于能源路由机制的特高压传输网络技术和基于智能微电网的配电网络等。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基于能源互联网模式下的产品性能评估和技术升级改造。

(3)在衍生和壮大间接相关产业方面。以电动汽车为例,能源互联网可方便地建设智能化充电桩,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而电动汽车的发展则可以带来众多配套产业的发展。以能源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结合为例,能源互联网在物理上可连接到千家万户,而其中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方便了人们无线通信的需求。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未来无线基站完全可以挂靠能源互联网的终端,实现通信信号的接收与发送。

2)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完善

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要有新设备和新产品,需要新技术支撑。以用户需求和经济性为要点,推动能源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产业的大规模应用必然会反馈到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效果上,淘汰不合理的技术,强化有生命力的技术分支。例如,天然气分布式、建筑节能改造、电力电子、传感及通信、物联网等行业,可紧密依托能源互联网而实现技术发展、行业转型和升级。

中国在清洁能源、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微电网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如何促进这些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更高效发展,如何完成新能源体系和传统能源体系的对接融合,需要技术界与产业界、政府部门等进行创新协作。一方面,对于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微电网、能量路由管控、柔性电网、智能配用电等先进技术,其设备化、集成化、产业化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能源互联网对传统能源组织形式的冲击、消解,相关传统行业找到了发展、转型的突破口,促进了这些行业已有技术的改进升级和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成山,武震,李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电工技术学报,2014,29(2):1—12.

[2]杨新法,苏剑,吕志鹏,等.微电网技术综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57—70.

[3]Finn P,Fitzpatrick C,Leahy M.Increased penetration of wind generated electricity using real time pricing&demand side management: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Systems and Technology,2009:1- 6.

[4]董旭柱,吴争荣,刘志文,等.智能配电网研究热点.南方电网技术,2016,10(5):1—9.

[5]王晓寰,张纯江,高彩云.等.基于下垂控制的双模式逆变器一体化控制策略.电网技术,2016,40(7):2148—2154.

[6]郭慧,汪飞,张笠君.基于能量路由器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2):3314—3324.

[7]王成山,武震,李鹏.分布式电能存储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6):1—8.

[8]叶季蕾,薛金花,王伟.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中国电力,2014,47(3):1—5.(www.xing528.com)

[9]Crow M L,Mcmillin B,Wang W,et al.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 of the FREEDM system: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Minneapolis,MN:IEEE,2010:1- 4.

[10]季阳.基于多代理系统的虚拟发电厂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11]Saboori H,Mohammadi M,Taghe R.Virtual power plant(VPP),definition,concept,components and types: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PEEC),2011 Asia-Pacific,2011:1- 4.

[12]高原,张尧学,周悦芝.TVSDM:一种支持透明计算的虚拟存储设备驱动模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7):1064—1068.

[13]王野平,杨彦,荆朝霞.智能代理模拟在电力市场中的运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109—122.

[14]张颖,容展鹏,张宇雄.基于微电网的电网需求响应研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21):20—26.

[15]丁伯剑,郑秀玉,周逢权.微电网多能互补电源容量配置方法研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16):144—148.

[16]Sandholt K.Lessons Learnt from Grid Planning in Europe.中国电力,2012,45(11):13- 17.

[17]陆秋瑜,胡伟,闵勇.集群风储联合系统广域协调优化控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9):3132—3140.

[18]刘道新,郭万祝,王世成,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型需求侧管理模式研究.电力建设,2016,37(6):10—16.

[19]马钊,周孝信,尚宇炜,等.能源互联网概念、关键技术及发展模式探索.电网技术,2015,39(11):3014—3022.

[20]张长水.机器学习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12):1612—1623.

[21]刘世成,张东霞,朱朝阳,等.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技术思考.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8):14—21.

[22]陈启鑫,刘敦楠,林今,等.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市场机制(一).电网技术,2015,39(11):3050—3056.

[23]王先培,田猛,董政呈,等.输电网虚假数据攻击研究综述.电网技术,2016,40(11):3406—3414.

[24]王明俊.智能电网与智能能源网.电网技术,2010,34(1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