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验内容
生丝是大宗的蚕丝类原料,商贸交流量很大,又是高档原料,其品质评定要比其他天然纤维或纱线复杂一些。依据现行国家标准GB 1797—2008规定,生丝检验项目见表2-23,分为品质检验和重量检验两部分。重量检验有生丝净重、公重(公定回潮率11.1%时的重量)和回潮率等。品质检验的四项分别考核数项质量指标,可分为器械检验和外观检验两大部分,见表2-24。器械检验包括生丝线密度或纤度、粗细均匀度(清洁、洁净、均匀度变化)、强力及伸长度、茸毛等检验,主要指标计算参见后文。外观检验要考核霉丝、附着物(黑点)、污染丝、水渍、成形不良等疵点状况。
表2-23 生丝的检验项目分类
表2-24 生丝的品质检验项目
(二)分级规定
现行标准规定,根据受检生丝的品质技术指标和外观质量的综合成绩,按品质优劣顺序将生丝分为6A、5A~2A、A共计6个级别和级外品,其中6A级品质最优。
首先评定基本级,而后根据辅助检验项目、外观品质等确定最终级别。根据纤度偏差、最大偏差(最粗或最细的丝绞与平均纤度的差异)、均匀二度变化、清洁、洁净五项主要检验项目中的最低一项评定基本级,五项主检项目中的任何一项低于最低级时定为级外品。辅助检验项目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允许范围做降级处理,根据情况降一或二级。外观评等分为良、普通、稍劣和级外品。外观检验评为稍劣者在前面基础上降一等,外观检验评为级外者最终级别一律为级外品。
(三)主要考核指标
线密度和粗细均匀度是生丝品质的重要指标。丝织物品种繁多,如绸、缎、纱等。其中轻薄的丝织物,不仅要求生丝纤度细,而且对粗细均匀度有很高的要求。细度不匀的生丝,将使丝织物表面出现色档、条档等疵点,严重影响织物外观,造成织物其他性质如强伸度的不匀。
生丝线密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tex或dtex,习惯用纤度表示。按标准需检测如下两项指标:
Di——相同纤度的若干绞为一组,第i组纤度丝的纤度,dtex;
fi——具有Di纤度值的纤度丝的绞数;(www.xing528.com)
N——受验纤度丝的总绞数,按纤度分为n组。
纤度偏差σ:这是检验整批各绞丝偏离平均纤度的程度,用σ表示:
最大偏差:是指整批纤度丝中最粗或最细线密度偏离平均线密度的情况。目前是取受验绞数的2%最粗和最细纤度丝的平均线密度,分别和该批丝的平均线密度比较,取其中差额较大的作为线密度最大偏差。
生丝的粗细均匀程度习惯通过“黑板”目测检验,即把一定长度的生丝均匀绕取在黑板上,通过光的反射,黑板上呈现深浅不同、宽度不同的条斑、阴影等变化,通过观察黑板上生丝的清洁、洁净、均匀度变化,以评定生丝的粗细均匀程度。这种检验方法最直接,但难免存在人为误差,所以近年在向仪器检验方法过渡。
均匀二度变化:这是黑板上丝条均匀变化程度与标准照片对比的评定结果。
清洁、洁净:是在黑板上检测而得的表示生丝品质的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