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俊(1893—1974),字百川,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权张村人。他身材劲健、敬事容人,力事成都金盛元银号马姓东家,从学徒熬到账房先生至总掌柜职位总共43年。曾兼任成都电灯公司董事长、城东烧坊(全兴酒厂前身)董事,被推举为陕西同乡会主席,时在川陕工商界颇有名气,1950年回归故里。
张文俊自幼随父读私塾十余载。其父张培坤(1873—1945)字子厚,光绪十九(1893)年赴陕西省乡试,列为副榜。乡里尊称“张副榜”,被举为民国初期陕西省参议会议员。后弃官场,教书育人,先带儿子文俊在板桥常家教私塾,后任下邽景贤书院主事、故市渭阳中学校长。严庄(字敬斋)、蔡屏藩(字江澄)、杨晓初、梁午峰、姜宏漠(姜伯范)、屈武、韩述之(韩仲范)、校养子、雷五斋等都是“张副榜”的学生。父严教、子用功学,文俊随父读书不但学业有成,还结交不少社会名流。
张文俊16 岁时,持焦家财东书信,独自跋山涉水,步行四十余天到达成都金盛元银号当学徒。初,常受同行欺辱,挨打挨骂罚跪是家常便饭。特别是与他同期学徒的东家外甥宋矮子,故意找碴糟践他。一次银号招待达官贵人,文俊端一托盘酒菜,宋矮子故意碰撞,盘碎菜倒,引来管家一顿打骂。他忍气吞声,起早贪黑,谨言慎行,注重修德习文,钻研计算业务,东家数次派他单独外出结算收账,均无差错,成为银号骨干。他建议东家将原来钱人各半的分成比例,改为钱四人六,提高了店员的积极性,使店员主动拓展业务,增加了银号的收入。张文俊二十年熬到账房先生,特别是担任掌柜后,为人宽厚,奉职循理,银号的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他热心为同仁办事,陕西在成都商人推选他为同乡会主席,协调解决不少问题。本村人焦茂茹,抢了板桥粮仓后,官府追捕,奔成都藏身。文俊说:只有帮红军干事才能保命,随后茂茹参加了红军,还立了战功。文俊与四川军阀刘湘结交甚深,取得信任,刘湘将军饷存入金盛元银号。1937年8月,蒋介石邀刘湘参加中央国防会议,刘湘发言:“竭力抗日,四川可以出兵30 万,供给壮丁100万和粮食1000 万石。”刘湘回川后安排文俊办理捐款事项。文俊以他在工商界的声望号召捐助,众商积极响应,共筹集稻米2000 余石,银洋3000 多元,支持刘湘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张文俊大儿子尚武在成都上大学期间,游泳溺水身亡,一时众说纷纭,文俊怀疑儿子遭人暗害。刘湘亲自派人到学校及现场查明真相,追认尚武为宣传抗日的进步青年,学校组织召开追悼会,以安文俊失子之痛。四川都江堰需要修复,张文俊组织带头捐款捐物,办了不少公益好事。他任电灯公司董事长期间,为满足市民照明需要,从德国购进大型发电设备。设备太大进不了城,他提出将城门楼拆掉,待机器进城安装到位,重建城门,引得市民一片赞誉。
1949年11月,蒋介石溃逃台湾前夕,招待四川财团豪绅在金盛元吃饭,实质是要银子,文俊软磨硬抗,没有拨付分文。于右任与文俊的父亲张培坤是好友,也是金盛元银号的常客。于右任、张大千赠文俊多幅字画,可惜的在“破四旧”时焚为灰烬。于右任在随蒋去台湾的最后十多天,吃住全在金盛元银号,和文俊论诗文,谈天下,张劝于说“别跟老蒋去台湾,那家伙对咱陕西人不好”。右任出于无奈,终未留住。(www.xing528.com)
1948年前后,国民党内战败退,全国通货膨胀。金盛元银号面临破产,发不出薪金,店员闹事,遂决定用收回的土地给员工顶薪酬。文俊在什邡分得20 亩水田,第一年派人收租时,因种地户男人死亡,没收分文;第二年地也不要了,离开成都回乡。
文俊在成都金盛元任职期间,从山里购买二百多棵柏树苗栽在自家坟地,成立初级社时,树已成材,他除给本人留一幅棺材板外,其余全部捐给社里盖饲养室和仓房用。文俊很重视乡情,他在四川时有一次回乡探亲,了解到一张姓村民老婆病重,主动资助十块大洋救人。“文化大革命”时,有人揭露张文俊放债收息。这一张姓村民立即制止说:“人家文俊连本都没要,何来收息之事”。文俊虽是地主成分,也没受多大冲击。临终叮嘱子女不睡棺材,不留遗体,81 岁去世,火化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