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营药铺:从诊疗到销售,悦济堂的故事

经营药铺:从诊疗到销售,悦济堂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铺前店后厂,使诊疗、研制、销售融为一体。药铺内设坐堂医生、取药相公,其他工作皆由子经一人承担、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子经研制,“悦济堂”药铺生产的“人参猪肝散”“一捻金”“戒烟丸”中成药在当地颇有名气,购买者常常络绎不绝。姜家药铺受其家风和子经的影响,予以代代相传,一直坚持经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公私合营。

经营药铺:从诊疗到销售,悦济堂的故事

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姜家在渭南县城西门口(今渭南老城西门街23号)开了一个药铺叫“悦济堂”,坐北面南,占地二亩余。由姜恒泰具体管理,聘用当地有名中医坐诊,抓药治病,使许多疑难杂症得到治愈,且价格合理,童叟无欺,穷人买药可长期赊账,在渭南颇有名气。他组织多位名医深入民间收集整理了许多名方、验方、偏方,对中医养生长寿、祛病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总结,汇编成一本叫《达生篇》的医书,很受时人推崇。

民国六年(1917)后,药铺由姜家后人姜子经(字赢,姜氏十一世)经营,他连东(东家)带掌(掌柜),亲自采购药材,配制丸、散、膏、丹,严格把关,确保了药品质量。药铺前店后厂,使诊疗、研制、销售融为一体。药铺内设坐堂医生、取药相公,其他工作皆由子经一人承担、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药柜上竖行写着“但愿天下人无病,岂虑架上药生尘”“没药就是没药,岂能以羊易牛”等对联,很引人注目。特别是一幅“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小红娘坐车前头戴金银花”的对联,将药名巧妙地嵌在其中,许多顾客驻足而观。由子经研制,“悦济堂”药铺生产的“人参猪肝散”“一捻金”“戒烟丸”中成药在当地颇有名气,购买者常常络绎不绝。姜家药铺受其家风和子经的影响,予以代代相传,一直坚持经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公私合营。其后代有多人在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工作。

姜家的石碑

清代,渭南县南姜村姜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连续六代,创办实业,成为关中有名的富商。在渭南西塬以钱多官大,乐善好施而称著。(www.xing528.com)

姜家房内的雕刻

姜家发财后,按照清朝规制在阳郭镇南姜村修建了大院。所需建材全是姜家山林所产,整个建造过程,不用雇用别人,全靠自家的建筑团队。姜家大院共分四院,占据了南姜多半个村。依村中东西大道为轴,分别坐落于路南和路北。其中座南朝北两院,为姜恒泰、姜恒晋居所。建于高台之上,台阶长石条砌成,台阶下放置上马石、拴马桩、石狮子。大门两侧门墩石雕石鼓一对,门楼上及两侧墙壁皆镶嵌砖雕图案、门联横匾。房舍为十开间(即分为各有五间的两座独立院落),有门房、厢房、厅房、上房、书房、围房,还有角楼大车门、绣楼和花园等。在西院上房屋内地下建有窑洞三孔,冬暖夏凉,并有地道与村南的沟道相通,遇到紧急情况用以逃避;坐北朝南的两院,为姜氏祠堂和姜恒豫、姜恒谦居所。祠堂居中,有门房三间,厦房六间,上房三间,大门前矗立有牌楼和两个铁旗杆。祠堂两侧分别为宅院和花园。花园的东北、西北两角各有角楼大车门及饲养牲口和伙计居住的围房。居所除有门房、厢房、厅房和两层楼的上房外,大门内均有照壁。房舍采用“七檩六椽带暗券”的建筑风格,余柱上雕刻“丹凤朝阳”“鹊戏红梅”等浮雕,颇为精致。姜家四大宅院内除花坛外,一律砖石铺地,不见黄土,廊坊连接,头不着雨,纵横相交,院院相通。整体体现“中规中矩,端南正北”的方形体貌以及“兄东弟西,兄南弟北”的传统排序。与众不同的是,大院外围不用围墙,而是建成围房,房檐高五六米,外人很难爬入。过去一般大户人家盖房,房脊上都有兽头,如果是商人住宅,兽头的口就是张着的;如果是官宦人家,兽头的嘴就是闭着的,以示保守官府秘密。姜家大院的房脊却与众不同,其兽头一边是张口的,一边是闭嘴的,一看就是亦官亦商的人家。

姜家建筑分布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