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渭南县坳底贺家村的贺氏家族,是名闻关中的盖省财东。至民国末年,历时八百余年发展,已族大枝繁,余支勃兴,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五门支系。其大院占据了东西长约1.5 公里,南北长约0.5 公里,面积约75 公顷(1125 亩)的船状村庄。该村庄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而村中间低,自西而东有九条南北走向的胡同穿插其间,与东西村道相通,群众称之“九龙巷”。村东南的灵源泉和西南的灵池,常年泉涌水出,与雨天从“九龙巷”淌下的雨水汇集于坳底,形成了村南的灵源湖。每当天气晴好的早上,远处望去,一片薄雾罩于村上,太阳初升,五光相映,十分壮观。村南一高台上建有魁星楼,像一叶桅杆耸立在贺家坳的船形建筑形制上,湖水涌动着贺家大船,汹涌澎湃,勇往直前。
纵观贺家大院,规模宏大,房舍布局有序,内室雕梁画栋,院中亭台楼阁。进入宅院,从前至后,庭院相连,曲径通幽,足不沾土,头不着雨。如贺家三门贺士英支系,其宅院由东院、西院、北院(当地群众称为东宫、西宫、北宫)构成,其中的北院(北宫)一个宅院前后有门房5 间,厢房(对四檐厦房)6 间,厅房5 间,书房10间,上房5 间,俗称:硬六进(栋)。大门前蹲立大型石狮子一对,二门楼子上镶嵌“谨修思永”,上房门额书“耕读传家”,并将清光绪皇帝御赐的三块黑底金字牌匾“文魁进士”高悬于门房外大门正中,“旗旌节孝”“巾帼完人”分别悬挂于五间大厅内两侧。贺家受此殊荣,倍感荣耀,亦显示了贺家人行商、做事、传家的基本理念和规则。宅院的东侧为绣楼、膳房、贺家会馆、义馆。西侧为花园、戏楼、追远祠堂。北院占地百余亩。整个贺家大院,已将贺家坳九条巷子全占满了,因之,人们称贺家为“九龙贺家”。(www.xing528.com)
贺士英北院(北宫)布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