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1862),焦家“协和堂”老屋被回民起义队伍焚毁。同治三年(1864),“协和堂”以五院一起重新建房。同治六年(1867),回民起义军与捻军联合,在渭北作战,刚盖起两年的新房,又被夷为平地。同治十一年(1872),南焦村城郭建成,城高壕深,哨楼更房,设施齐备,可防盗寇之患。焦家荣栋、耀栋、相栋三兄弟,投入3 万两银子,开始建设焦家大院。老大荣栋,一个儿子建两院;老二耀栋,两个儿子建三院;老三相栋四个儿子建四院,共九院大房,在城内东西大道的路北建设。同时在九院房的两侧建了两院车房,在首院车房西面,建立一个戏坊,在大路对面建了三院马房、一院车房、一个当铺和一个学堂等配套建筑。
焦家的门房
城内东高西低,西为首,东为辅。老大的两院坐西首,老二的三院居中,老三的四院处于东尾。第七院,为道台焦联甲住宅,门前有一对两丈多高的石旗杆。
九院房屋,坐北朝南,一体相连,每院三间,院子宽为三丈三,首堂两院前后长四十五丈,其他七院长三十三丈。院内房屋结构布局,采用“三拱跨双鱼”,形成五个独立部分。从大门到后院依次为门房、对檐六间厦子房、厅房、对檐八间厦子房、上房和后院。“三拱”指门房、厅房和上房,是拱脊房屋。“双鱼”是前后两个对檐厦子房。拱房与厦房屋面交叉,形成前后两个天井,有三尺宽,安有铁丝网防盗,天井含有“四水归堂”之意,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天井的下面,凿有流水池,各个水池有通道相连,收集雨水后,通过水道流出屋外。
“敦厚”“醇敬”“谦益”三堂九院房屋在内部都相互通连。本堂内,前后庭院之间的隔墙都开门相连。三堂之间,九院房屋通过每院上房屋檐下的侧门,连成整体。上房之后到后院墙,留有十丈的空地,作为后院。每堂的后院无隔墙,形成一个通用后园。三堂之间的后园,有小门连通。后园栽植花草树木,布局别致。当月朗星稀,清风送爽之夜,来到后园小憩,顿有“游子四海漂,此处一线牵”之感。
每院房屋从前到后地面不断升高。前后用了3年多时间,才将九院房屋建好。大部分时间花在内部雕琢上。屋檐相对的厦房侧墙嵌有大型的石雕或砖雕主题图案,有二十四孝和三国演义等内容,在上房前厦房的墙体砖雕或石雕下,还凿有小水池,收纳雨水,采纳阳光。上房厦房全是手工雕刻的紫红色的花格子门窗,屋内摆放楠木屏风,大型镜子插屏。在东、西两边山墙,空隙处都镶嵌有砖雕或石雕,内容为山水花草、人物故事、福禄寿喜等,在地面放置盆栽花草,增加房屋的韵味及雅致。每院门房的后檐台阶加宽,迎面有一镶嵌砖雕或石雕的影壁,进入大门从前向后经两边屋檐下行走。
焦家上房内的木板隔楼
门房的檐墙,距滴水线为三尺,檐墙前砌有二尺五寸高、二尺五寸宽的防雨台阶。每院房屋的大门,都采用黑漆双扇结构木门。门礅石高约四尺五寸,为整块墨黑色石头雕琢。石雕上部为一圆鼓形,下部为浮云或海水纹饰,寓有海水朝阳和云拥旭日之意。(www.xing528.com)
大门两边放置雌雄二狮,狮头微低,面目嬉闹憨厚。大门宽约四尺,门道地面铺有一块六尺来长墨黑色石板。门道的其他地面和房檐台阶,全部为青砖铺地。大门的门扇下沿,距地面有一尺二寸,装有门槛板。安装大门的这间门墙,向内退让五尺,寓意温文尔雅,谦和礼让,方便主人与客人在此话别。大门外铺有青色石条砌成的七尺宽五级台阶。
“敦厚堂”的两院,比其他七院房还要长十二丈,建造房屋较多。前部分建筑式样和其他院子相似。这两院房的后院很深,先靠东西两边界墙,建有四间对檐厦房,主要存放杂物。向后是一排六间厦子房,做灶房。然后是六间对檐厦房,东边三间是厕所,西边三间是碳房。往后建了一座叫“九间庭”的拱房做粮仓,房子入深四丈多,前后墙没有开窗,中间是过道,两边是仓房。最后有个小后院,中间有一眼水井,周围种植花木,后墙安有院门,后门外是北城墙的马道子。其他七院没有后门,后院墙和北巷住户相挨。
三堂九院房屋全部建好后,焦家又在首院正对面的路南,建起一院房子作当铺;在“谦益堂”第二院正对面的路南,建起了一座学堂。学堂和当铺的房屋结构,也是“三拱跨双鱼”,只是比九院规模小。门前铺有四尺多长、二尺多宽的花岗岩石板,在石板的两边和前面,用青砖立砌成斜坡。
在筹划建设这九大院的同时,车马房一并考虑。首堂第一院的紧西边和“谦益堂”第九院的紧东边,向外跨出二丈,建有荣栋和相栋的车房,停放轿车和轿子。各家的马房,建在村道的南边。耀栋的车马房全建在“醇敬堂”三院房的对面。各个车马房为三丈宽,盖有马坊和房屋,门前留有十五丈的小型广场,可停车马。在焦荣栋“敦厚堂”车房以西,前半部分夹了一院宽一丈五尺、入深近十丈的房子,在这户人家房屋西侧和后面,建了焦家三堂的戏坊,戏坊宽有三丈五尺,进深有四十多丈,焦家人看戏,不用走大门和村道去戏坊,都是通过后院花园的侧门直接到戏坊,看戏一度成为焦家人的主要娱乐活动。
焦家的上房
焦家三堂九院及车马房、戏房示意图
焦家三堂九院住房和九座配套建筑建成后,沿东西街道南北相对,占据了城内大部分地方,建筑与城墙相映和谐,相得益彰,院落古朴典雅,屋宇庄重大方,厅堂深沉富丽,九院大房栉次鳞比,整齐有致,具有清代渭南民居建筑工艺的较高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