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一林丰烟业传奇

探秘一林丰烟业传奇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兰州有烟坊80 多家,其中赵家的“一林丰”资本达一百万两银子,在水烟业中独领风骚。赵家仅在上海五码头就设有五家仓库,主要经营向南洋的贸易,“一林丰”生产的“青字牌”水烟成为畅销全国和南洋的名牌产品。“一林丰”烟叶入厂后要通过撕绺分级、晾晒入库、焖烟配料、压捆刨丝、出风装箱、装箱六道工序进行加工配置。

探秘一林丰烟业传奇

晚清到民国兰州烟业持续发展,进而到鼎盛时期而闻名全国,是陕西烟商的渭北同(州)朝(邑)帮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渭南孝义赵家则是这个团队的领头羊。

陕西种植烟叶很早,清初陕商在与晋商的合作中,从曲沃商人那里学得烟叶的种植和炮制技术,从而带入陕西,开始试种于渭南、富平等县。渭南、汉中清代就成为重要的烟叶产地,所产烟叶为“邓州烟”,颜色淡黄,品质优良,人称“黄金叶”。而渭南、富平一带恰是后来在兰州垄断水烟产销“同朝烟帮”的故乡。赵家在清代就改变经营战略,既主打盐业生意,其他的产业只要看准商机,就果断出手。赵家与本地“同朝帮”商人到甘肃经商,便将烟草的种植和吸食传入甘肃。陈琼《烟草谱》一书记载:“水烟出甘肃之五泉,一名西尖,从陕中来”,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延绥镇志》中也有详细记载。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兰州水烟业经历了光绪二十年(1894)至民国十年(1921)的黄金时代,迅速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这是因为当时左宗棠的军队调防西北,士兵以湘人为多,他们把兰州特产水烟,带回南方赠送亲友,一些有闲阶层视为珍品,互相称赞宣传,使长江下游的水烟市场迅速兴起。渭南孝义赵家见有利可赚,就在兰州投资兴建了“丰盛兴”水烟坊,收购当地小烟坊的产品,并设厂制造水烟丝,装箱运沪。当时兰州有烟坊80 多家,其中赵家的“一林丰”资本达一百万两银子,在水烟业中独领风骚。

水烟为西北特产,闻名全国后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成为有闲阶层日常生活的奢侈品。据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的途中,一路靠吸食“一林丰”出产的“泾烟”解闷。所以水烟产销给甘肃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近代兰州城二分之一的人口就业与水烟业有关,水烟经销的税收占到甘肃省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使兰州经济基本上成为水烟经济。从民国十二年(1923)到十七年(1928),兰州水烟业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也是赵家的生意除过盐业之外走向的另一个高峰阶段。

赵家烟业的成功一路走好,与赵家采取“联号”,即大厂设总号、分号、驻庄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控制产销主动权的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赵家除在兰州设立的烟庄“丰盛兴”(兴记)外,在泾阳还设有“一林丰”烟坊,“一林丰”烟坊垄断着陕西水烟产量的百分之六十,长年雇工达二三百人。上海设有“一林丰”分庄,南通、苏州、石港、平湖设有支号,汉口天津包头洛阳、太原、成都、重庆、潼关泗水安化、宝鸡设有临时分庄,这种层次分明,蛛网般的销售网络,使“一林丰”与另一烟庄“协和成”的销售量由原来的2000 多担,增加到3000 至4000 担,最高时多达5000 担,资本也由原先的30 万至40 万两银子增加到100 多万两银子,成为兰州和陕西的“百万富翁”。赵家仅在上海五码头就设有五家仓库,主要经营向南洋的贸易,“一林丰”生产的“青字牌”水烟成为畅销全国和南洋的名牌产品。东家赵某因富有出名,曾在上海遭绑架,被勒索现银40 多万元,成为当时上海很有影响的“绑票案”之一。(www.xing528.com)

兰州水烟素以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闻名于世。“一林丰”烟叶入厂后要通过撕绺分级、晾晒入库、焖烟配料、压捆刨丝、出风装箱、装箱六道工序进行加工配置。在配料上更讲究色味俱佳,像青丝烟要配合一种由五种原料配合成的叫“绿沫子”的综合辅料,才显得香味独特。销售方面赵家的“青烟(青字牌)”在全国有销烟分庄,泾阳设分庄转运改装,在汉口、洛阳、上海等城市设销售分庄,在南通、苏州、常州、重庆等地设销售分号,在这些城市周围各县和古镇也驻坐门店,形成结构合理的连锁销售网点,让“青烟”从大城市走向广大乡村。

在长期经营水烟的过程中,赵家更懂得商品的名牌效应。各地的连锁机构统一购置木料,由自家的建筑团队统一建造,保持统一的建筑风格,从而使企业品牌形象得到了有效的传播。

民国年间,由于西方机制卷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纸烟清香,便于吸食和携带,于是逐渐代替水烟,陕西烟商因市场变化,水烟销路日渐萎缩,至20世纪中叶,赵家的水烟产业走向衰落。

赵家在兰州、泾阳经营烟业,创造了赵家经营商业和工业的历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成为赵家五百年亦工亦商一体化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