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朝廷吸取明亡的教训,实行奖励垦殖,轻徭薄赋政策,特别是鼓励生殖,全县人口到雍正九年(1731)增加到18 万人,土地面积增加了30 多万亩。县衙在湭河上游的五渠沟、清水河及赤水河、零河、杜化谷修筑引水渠道18 条,可灌田3300 多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顺治末康熙初,渭南县的经济又一次恢复发展起来。
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使商业经营日益活跃。渭河北各集镇、渭河主要渡口,从事粮食棉花交易者日渐增多,交易量逐年扩大。孝义镇邻近渭河渡口,是渭南当时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史书记载,孝义镇“为渭南河北要区,林木葱茏,人烟稠密,百货聚集……人语喧哗之遥闻,城市之繁庶,他属莫能与并。”孝义时有大小坐商50 多户,外来客商、本地商贩众多,渡口装船运货终日不断,人声鼎沸。在县城,东关、西关商户最为集中,经营的商品仍以粮食、棉花、布匹、日用品、牲畜为主,其他有酒、酱醋、菜、南山的山货、药材等。阳郭姜家姜恒泰在西门外开有一家规模较大的药店。南焦村焦耀栋在县城设“恒丰德”商号,咸丰初年又设“协盛成”商号,在故市设“复生堂”药房,在赤水设“永兴当”商行,在巴邑开“永裕当”商行。农村主要集镇交斜、来化、故市、下邽、上涨渡、赤水、阳郭、崇凝各有商户3—5 家。
道光年间(1821—1850),信义焦家的后人开设在渭南县城、故市、孝义、崇凝、赤水等地的钱庄、当铺、商号有12 家之多。故市常家仅在故市一地就开有“顺兴生”“公正诚”“凝远长”3 家钱庄。全县坐商发展到约200 户左右,岁缴纳税款96两6 钱。小商小贩则更多。(www.xing528.com)
清朝初、中期,经商大户除在本县加大投资外,把更多的资本输往外地,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在省内的泾阳、三原、西安、蓝田,省外的四川、新疆、青海、甘肃以及北京、山东开设店铺、钱庄、典当,经营遍及大半个中国。信义焦家到1894年资本在350 万两以上,房产300 多所,店员近千。故市常家在全县及外地至少有店铺100 余家,最盛时资本300 万两,店员800 余人。还有阳郭姜家、贺家,渭北的赵家、曹家、柳家,后镇李家,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这时均成为陕西著名商人家族,时称“盖省财东”。资本在100 万两以上的商人有安西的张玉峰、北焦的焦叔嘉;资本在50 万两以上的有詹家村的詹大兴、龙背的史国华、桥马村的马朝贵、信义的李瑛、赵家崖的赵正林、田市的宋宏儒等20 余家;资本在1 万两以上的约100 余户。渭南商人参与的陕商和山西商人在四川、江浙等地合建了许多山陕会馆、陕西会馆。渭南商人独自建立的会馆,史书记载有官道南家在北京建的渭南会馆,贺士英捐银35000 两、购房50 间,在西安北院门修建的渭南会馆,嘉庆二十二年(1817)渭南等县骡马客在丹凤建的马帮会馆。凤翔县的山陕会馆实为渭南商帮的专馆。此时,渭南商人已是陕西商帮的骨干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