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经济变迁70年:发展壮大创新新趋势

西部地区经济变迁70年:发展壮大创新新趋势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70年来,西安市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57年全年社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到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349.86亿元。总体来看,新中国7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变迁经历了以下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下,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20年和十八大以来西部经济发展取得最快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西部地区发展。国家在“一五”“二五”以及“三线”建设时期,在西部地区布局和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据统计,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8年突破90万亿元;而197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28亿元,到2018年则突破20万亿元。根据2018年公布的中国百强县(市)、中国百强区的名单中,西部地区共有25个县(市)、区上榜。另外,西部地区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1978年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元,2018年则达到30652元;1978年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元,2018年则达到10618元。特别是2012年到2018年,西部地区贫困人口从5086万减少到1634万,年均减少25.5%,西部12省区市贫困发生率均降至10%以下,西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以陕西为例,新中国70年来,陕西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巨变,表现出了数量追赶的特征。(1)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数量追赶的特征。1952年陕西GDP是1.92亿元,1978年陕西GDP是81.07亿元,2018年达到了24 438.32亿元,新中国70年来陕西生产总值增长了12 723多倍,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生产总值增长了270多倍。十八大以来实现历史性突破,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到2017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24 438.32亿元。从1978年的81.07亿元到2010年的10 123.48亿元经过了32年时间,而从1万亿元超越2万亿元仅用了8年时间。进入“十五”计划以来,陕西每五年超越两个省份,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9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4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3位提升至第2位。(2)财政实力的增长体现了数量追赶的特征,新中国70年来陕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财政实力大大增强,40年来财政实力增长了102倍。1978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19.76亿元,2017年跨越2000亿元,达2243.11亿元。1999年突破百亿元,2004年跨上200亿元台阶。2010年为958.21亿元,2011年为1500.18亿元,跨越千亿元大关。此后快速增长,2014年是1890.4亿元,2015年是2059.95亿元,跨越2000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2243.11亿元。

新中国70年来,西安市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57年全年社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到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349.86亿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前西安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速度7.6%,1979—2017年,以年均12.1%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2.6个百分点。新中国70年来西安经济的变迁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时期,而改革开放时期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结构的变迁。计划经济时期初步形成了西安市的产业机构,但是产业结构单一,改革开放以后逐步走向结构多元化,1978年西安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分布为19.05∶57.55∶23.40,经济发展对工业拉动的依赖性特征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西安市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优先位置予以重点推进。2018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调整为3.1∶35.0:61.9,第三产业对西安市经济的贡献率已达70.4%,表明经过多年努力西安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正在逐步迈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对外开放带动了西安的经济变迁,对外开放有效提升了城市发展的国际化水平。2018年全市外贸总额达到3 513.78亿美元,目前在西安注册的外资企业已达3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50余家。(www.xing528.com)

总体来看,新中国7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变迁经历了以下阶段。(1)西部地区工业化基础的奠定阶段。我国西部是一块广阔且资源丰富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京、南京、无锡等少数沿海地区和城市,西部地区社会总产值占全国份额不足10%。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为平衡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布局,改变沿海与内地的巨大差异,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并考虑到国防的需要,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我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重工业建设,即“三线”建设。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建设。1969年至1971年,“三线”建设全面铺开,初步建成了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大大改善了我国西部工业发展落后的布局。“三线”建设打下了西部工业发展基础,西部很多省份第一次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三线”建设时期新建、改建、扩建的一家家企业还为西部输送了一批极为宝贵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这些人成为以后西部工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使西部工业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2)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下,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20年和十八大以来西部经济发展取得最快的历史时期。从1999年开始,为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缩小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政策,2000年3月成立了西部大开发办公室来推动西部经济发展。20年来西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70年来西部经济变迁取得的历史经验有: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70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本条件,70年来在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下,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西部的基础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初期的主要任务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随着大量基础建设工程的启动与推进,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青藏铁路这三大标志性工程的实施,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初期,根据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与生产总值增速等指标,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都较为缓慢,而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后,西部地区的经济产生了飞跃式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在增长,可以得到在该阶段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指数型增长,这表明西部大开发前期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西部发展的经济基础,也为后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硬实力”。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为70年西部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计划经济时期通过“三线”建设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加快了西部经济发展,1999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互动发展,带动了西部经济的不断增长。根据70年西部工业化与城市化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占比呈先升后降的发展规律,而城镇居民占比则不断上升,而通过联系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与生产总值增速等指标,可以发现其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说明工业化是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地区工业化发展对西部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三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西部经济70年的发展提供了增长点。新中国成立初期西部地区工业化落后,通过三线建设和工业化形成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但是这一时期产业结构是单一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20年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西部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西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西部地区的产业趋于合理化与高级化,有利于西部资源配置的优化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西部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吸纳农村人口,有利于西部的城市化发展,同样也为西部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渠道与方式,且近年来,第三产业对西部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逐渐增强。四是改革开放为西部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从1999西部大开发至今,国家对于西部开发的政策支持为推进西部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强为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是对内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进行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深化改革为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创新提供了新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国家对产业技术的创新扶持力度加大,西部地区在各个高技术领域均有了较大突破,在高铁、移动通信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并跑甚至是领跑地位。开放政策,即对外开放,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随着我国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西部地区对外交流也日益加强,正是由于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能力加强,从资金支持方面,对西部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为西部经济发展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了双重发展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