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决定着西部地区是走传统工业化老路,还是闯出一条新路的重大战略问题。强调生态优先,根本上是由西部地区的实际决定的,也是由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责任和担当决定的。过去西部一些省区市经济一度的高速增长是以粗放式资源开发换取的,这既牺牲了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经济增长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和锁定,产生了挤出效应,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生态保护、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精髓要义。
但是,生态优先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也不是未来仅仅就搞生态保护与建设了,更不是要回到原始文明,而是追求什么样经济增长的问题。我们知道,生态不等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从文明的阶段性讲的,是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级的阶段;不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恰当的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退化。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致的,是相得益彰的;从短期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也还是有一定矛盾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要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如承接产业转移时,一些能源资源密集的产业,就不能来者不拒,不能简单地与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要保持战略定力。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时,根本的出路是守护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针对资源型产业特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重构绿色发展的经济形态,既要按照产业生态化要求,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供应链,又要把握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打好绿色品牌,利用生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www.xing528.com)
西部地区是国家着力培育的绿色发展引领区,也是自然资源富集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后备耕地、草场、森林、水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的潜力巨大。但是,这些产业大多是非税(或低税率)产业,在国家新一轮转移支付政策不明朗情况下,势必影响内蒙古的税收及财政收入,进而影响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支出,可能导致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低于全国,进而使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外流,陷入“贫困恶性循环陷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