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衰退原因分析:我国的情况

城市衰退原因分析:我国的情况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当代城市衰退主要有以下原因。中国的“衰落城市”出现,并非美国式的“郊区化”原因引发,主要表现为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差异拉得更大,输家城市的数量也相对更多。城市内部竞争剥夺。因此,当下中国的城市衰退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膨胀制度背景下的经济和政治决策导致的城市空间、建筑、房产过度开发继而被闲置,即供需失衡导致的空间过剩。

城市衰退原因分析:我国的情况

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家层面的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根据北京城市实验室的该项研究,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密度减少的一共有180个城市,其中地级市41个,县级市139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其中唯一一个省会级别的城市(见图1)。我国当代城市衰退主要有以下原因。

图1 我国衰退型城市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城市中国网,http://www.ccud.org.cn/2014-09-09/114342538.html

1.资源枯竭

由于资源日渐匮乏,采矿业和纺织业等核心工业衰退,替代产业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城市的整体衰退。2010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指出,10年之内中国将陆续遭遇人口零增长的局面。由于区域和城市之间发展差距的存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人口外流现象尤为明显。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定67个城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包括24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5个县(自治县)和16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各城市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发现:24个地级市中有8个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下降(见表3),约占总数的33%;且这8个城市全部位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2009年则是明显的拐点。其中,又有4个城市适龄劳动力人口(15~64岁)数量下降,占总数的17%,最高的伊春市2000—2010年10年间劳动力缩减8.32%。22个县级市中有21个城市位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13个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下降,约占总数的60%。伴随人口收缩的同时,很多资源枯竭城市也出现了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社会问题突出等系统性问题。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规模的老工业城市由于资源压力增大、增长乏力也正面临类似的、甚至更为严峻的衰退困境。[7]

表3 常住人口缩减的地级市统计一览表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局关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

表4 常住人口缩减的县级市统计一览表(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局关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

2.竞争剥夺

城市间竞争剥夺。中国的“衰落城市”出现,并非美国式的“郊区化”原因引发,主要表现为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差异拉得更大,输家城市的数量也相对更多。具体体现在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东部城市对西部城市的竞争剥夺。虽然我国频频出台类似“限制大城市人口,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政策,但由于每个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能力各不相同,大城市尤其是区域中特大城市有先天的集聚优势,其人口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中小城镇,并对其周围的中小城镇形成吸纳作用,从而导致城市群中的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及中心城市附近中小城镇“灯下黑”,产业和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城市优劣之差凸显,如环首都贫困带。毛其智教授(2015)等著的《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东部,呈现出人口自乡镇向街道流动、自欠发达的城市群外围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核心区流动的态势。在全国层面,形成了两大明显的人口流出连绵区。一个是西部的川渝黔连绵区,另一个是东部的浙西南—闽西连绵区。

城市内部竞争剥夺。去工业化、郊区化、产业转型、甚至老龄化这些导致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衰落的因素已经在我国一些城市中潜伏[5]。进入21世纪,城市衰退的进程深化趋势依然出现,由于办公自动化、转移家庭办公、离岸办公、依靠移动电话和无线设备转移到办公室外空间工作等原因,减少了对传统办公楼的空间需求;服务行业的其他领域,如零售业也将遭遇结构重组过程[8]

3.过量化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的顶层设计,由于中国的行政和财政体制的主导,又深受城市增长管理导向规划理论的影响,绝大部分大中小城市都有做大做强的梦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显示,多数地方政府靠出让土地使用权,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下,各地政府竭力推动土地使用权交易,千方百计挖掘土地资源,抬高土地价格。即使城市人口规模已经开始衰退,城市承载力已经富余,用地需求已经下降,规划师和地方城市管理者仍然盲目追求城市规模和边界的扩大,不切实际地预测人口未来的规模。根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1.5个新城新区。

因此,当下中国的城市衰退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膨胀制度背景下的经济和政治决策导致的城市空间、建筑房产过度开发继而被闲置,即供需失衡导致的空间过剩。城市体量规模的过度增长是有害的,当房屋被理解和处理为一种投资方式、一种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时,过量的建筑不再是扩大内需的措施,而是能源、资源、土地的非理性挥霍。由于房屋的巨大资源、能源和土地消耗的属性,房屋资源的消耗与所提供的服务之间的严重非线性关系,无节制地再以房屋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且还需要持续的能源消耗来维持运行,却不能给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任何实质的促进。同时大量的空置房屋和过高的房价随时可能导致楼市崩盘,建筑存量越多,崩盘对经济造成的危险越大,可能出现致命的危机。而且过高的购房压力形成资本沉淀,也抑制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