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衰落的覆盖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逐渐引起关注。城市衰退是城市失去发展动能的综合表现,可以分为两类:整体衰退和局部衰退。前者是区域整体人口和经济规模减少,后者是区域格局调整引发的局部区域出现变异,呈现表象和实质两个特征:表象是城市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数量上的减少,主要使用人口和就业两个变量;实质是城市社会功能发生变异,包括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及服务、重大的社会改革和生产革新、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为居民创造社会保障系统等基本功能[3]。城市衰退过程主要体现在人口、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相互关联形成马太效应(见表1),具体特征如下。
表1 城市衰退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异
1.核心特征——人力资本
城市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降低甚至消失,人才要素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根本性要素,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不完全成正相关,而与人力资本成正相关。因此,衰退型城镇的核心特征是市域范围内尤其是中心城区人力资本的严重净流出及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并体现总人口规模的下降,由此而带来的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基础设施等在空间上的废弃空置以及社会环境问题凸显。
2.时空特征——相对性
城市发展的历史具有阶段性,经历繁荣与衰退的循环。城市衰退有相对衰退和绝对衰退之分。前者是纵向对比,指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指标及空间利用率与以往相比的绝对下降。后者是横向比较,指一个城市的各项经济社会环境等指标是相对以前递增的,但在所处区域环境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增速偏小,逐渐处于弱势地位,并质疑日益增长的全球城市化意味着所有城市都在增长的普遍假设。(www.xing528.com)
3.动态过程——系统性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和物质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结构。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城市内部组织结构无法适时调整适应,以至于出现各个系统的组成要素相互削弱,整体性降低,进而导致功能紊乱、结构失调,出现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甚至停滞衰退等复杂现象[4]。因此城市衰退过程是城市内部子系统随之产生连锁反应的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动态过程可慢、可快、可缓、可急,它们相继衰退、相互影响,即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加剧,进而导致环境恶化、空间空置浪费等连锁问题。
4.调适过程——难控性
城市衰退是难以控制的,搬离城市并不是政府可以规划和左右的,因为居民的选择是多变的,受市场规律、偏好、文化和本身的素质等多因素影响。随着城市的衰退,越来越多的缺口和“溃疡”出现并分散在不同地区,使得城市从均匀型转变为多孔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