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市的兴起与人类对服装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早期工业国家对粮食的满足,出现了人口的增加,对衣服的需要又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织布业是最早的工场手工业,而且一直是最主要的工厂手工业。随着人口增长而增长的对衣料的需求,由于流通加速而开始的自然形成的资本的积累和运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并由于交往逐渐扩大而日益增长的对奢侈品的需求。所有这一切都推动了织布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发展,使它脱离了旧有的生产形式。除了为了自身需要而一直在从事纺织的农民外,在城市里产生一个新的织工阶级,他们所生产的布匹供应整个国内市场,而且大部分还供给国外市场。织布是一种多半不需要很高技能并很快分化成无数部门的劳动。由于自己的整个特性,它抵制行会的束缚。因此,织布业多半是在没有行会组织的乡村和小市镇上经营,这些地方逐渐变为城市,而且很快就成为每个国家最繁荣的城市。”[3]由此可见,工业城市产生的初始动机,与人类社会人口的增加以及穿衣的需要增加有很大的关系。而由此又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需要。自纺织机发明后,各地纷纷建立了工厂,由于产品价格低廉,不久就从手工业时代转变到机器大工业时代,不仅棉织业发展,其他诸如羊毛及丝麻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带动了运输、交通和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大城市的发展也是由此而引发的。
与人类对于食物和服装的需要比较起来,居住的需要更是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因此,西方学者认为,建筑业是经济的最主要的促进因素之一,它比生产食品及服装行业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砌砖匠、木匠、泥瓦匠等属于建筑业的工匠需要雇用许多帮工;那些生产砖头、石灰、瓦片等建造材料的工匠则需要雇用更多的帮工;至于那些装潢工等制作室内家具的工匠几乎是不计其数。不仅住房,供热条件与照明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且家具也有了改进,朝着更考究、更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方面发展。布罗代尔在考察了世界各国住宅变化趋势时认为:“在我们考察的这几个世纪里,中国的家具没有显著变化。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西方在家具和室内布置方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爱好经常变化。西方在这两方面的演变速度,为中国所望尘莫及。一切都在变。虽说变化并非旦夕之间完成的,但是千姿百态的变化席卷一切。在博物馆里多走一步,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展厅,景色顿时改观;从欧洲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景观也大不相同。”[4]当然,不能把西方国家的变化完全归于居住地的变化和人的需要的变化,但起码可以说,这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直到20世纪中期以来欧美城市发展中,仍然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例如,英国20世纪初期的新城建设,就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称之为“卧城”;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迁居,迁居的人中约有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迁居外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