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前提,这是当代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逻辑前提与制度保障。
1.构建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城市空间治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形成完整的城市治理体系。体系就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任何体系都是由一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是围绕解决空间内部各利益主体关系而展开的治理活动而形成的由一系列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完整系统。城市空间是一个集产业、人口、住宅、交通、商服、生态等多元要素耦合而成的系统,要着手将这些元素纳入空间治理体系的框架下,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臃肿而无所不包的政府管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改变传统分散与僵化的管理体制,在治理体系的引导下,实现各管理环节的整体性与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性。努力寻求计划与市场结合、水平与垂直结合、集权与分权结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结合的“治理体系”。一直以来,规划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与财税体制等是进行空间关系调整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这些手段都在某一方面调整着空间主体的行为方式,将这些制度进行有机整合与联动,使其系统化,是空间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基础。
2.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及其激励约束机制
(1)空间治理结构的内涵。城市空间治理结构是实现城市功能的制度保障,因而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政府推进的、以市场为主导的,以提升城市功能、建立现代城市治理结构为目标的城市公共资源和资产的配置和重组的市场化过程,同时也是政府行为的规范过程。空间治理结构就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单一行动力量为主体的空间管理模式为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个人多方参与合作的多元空间主体治理模式。从形式上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对传统政府权威的分化和行政体制的解构,各个行为主体的参与表明彼此间形成建立在协商而非强迫命令基础上的社会关系。这种结构转变,将告别过去“权威人治”的管制方式,而逐渐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并有相关制度给予保证以形成科学分工、密切协同的“法治化”的治理方式。而这在治理理论的话语下则是构建一个成熟的空间治理体系,需要更具开放性的治理结构调整,以理顺空间中的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政府、国家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而科学的制度与公共政策安排、强有力的组织支撑、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是理顺这四大关系的基本路径。通过重塑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在空间问题上的关系,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空间运行方式,确保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治理效力。
(2)完善空间治理的激励约束结构。在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过程中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发挥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问题的重要作用,借此转换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促进城镇化从科层自上而下推动转向公共权利导向的自下而上驱动。重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弱化政府的权力约束,压缩政府肆意侵入市场领域的行为空间,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城镇化内源发展。城镇化在“解构”传统社会空间关系的同时,相关社会空间关系问题被“结构化”,而新型城镇化必须突破权力逻辑治理的支配和过渡性制度安排固化的危险,着手加强改革,不断推进制度变迁,减少制度系统与城镇化之间的不适应而引发的混乱和无序,构建基于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规则体系,调节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利益关系,约束地方政府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依法行政,促使地方政府行为从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推动城镇化由运动式治理到制度化治理转变,促进城镇化从无序运作转向规则主导,减小地方政府的非正式运作的策略空间,压缩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空间和策略性分配利益的行为空间。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中央要重构激励约束考核指标体系,改革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引导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城镇化从效率、数量增长向包容发展和质量提升转变。
[1]陈绍友,田洪.城市社会背景下的“产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2]钟顺昌,王德起.产城分离视野下对增长极理论的重新审视[J].现代经济探讨,2015,(11).
[3]钟顺昌,简光华,李坚.产城融合视角下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4,(17).
[4]丁志刚.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J].学术界,2014,(2).
[5]刘卫东.新经济地理学与空间治理[J].地理学报,2014,(8).
[6]王德起,钟顺昌.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治理路径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5).(www.xing528.com)
[7]王佃利.城市管理转型与城市治理分析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6,(12).
[8]黄奇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J].行政管理改革.2014,(08).
[9]潘玥斐,曾江.新战略绘就“十三五”发展蓝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17.
[10]唐洲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N].人民日报,2015-12-31.
[11]林念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行政管理改革,2015,(11).
[12]孙铁山.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8).
Spatial Organiz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Conversion
Deqi WANG(College for 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bstract:The dominant standard of spatial location in economy activities determines the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so that promoting the spatial organiz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bettering spatial development order turn in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he spatial resources and the intrinsic force of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conversion,which may get grid of the obstacles and present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dustrial-urban separation,countrysideurban isolation,and improper municipal division etc.so that optimal allocation of the spatial resources can be realized.Therefore,the spatial organiz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conversion for the spatial structure promotion ma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patial resources utility.
Keywords:the New period;Governnace on Urben space;Mechanism Pat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