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公司始终以战略眼光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把“两化”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这就要求“两化”融合工作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提升。要建成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融合智能的业务应用,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化保障体系,贯通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实现生产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实现智能电网电力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
供电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融合发展阶段
全面建成SG186工程,制订智能电网信息化总体框架和建设方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模型设计,开展六个环节智能电网信息化的试点,开展电网生产运行一体化全过程智能管控体系研究,实现两大领域的信息联动。
2)深度融合阶段
建成SG-ERP系统,主要业务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全面建设完成;用户用电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和双向互动;推广全面风险管理应用,实现两大领域的业务联动;全面展开智能决策研究。
3)智能一体化阶段
信息化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善提升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建成全面风险管理应用,实现核心业务的风险预测和辅助决策;建立电网生产运行一体化全过程智能管控体系,实现两大领域的高度融合;实现智能决策,支撑和引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持续提升绩效。
“两化”融合不是技术与过程的简单叠加,而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在战略、创新、产业、资源、技术、管理等多个层次上,实现全方位、跨领域、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供电企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等同业对标指标为抓手,把信息化融合于各业务过程中,通过规划引导,把短期任务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计划到位、强化执行、注重成效。
供电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设备密集型的行业,其任务是生产、输送、分配电能,同时作为社会公用行业,必须做到服务高效、优质。“十二五”规划中,国网公司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提出了更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架构,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从多个维度构筑电网企业的管理改进、生产经营的效率提升、市场营销的价值再创造是今后企业的长期任务。
2015年,国家电网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公司的信息化战略方向,加强信息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新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深度融合,构建新一代国家电网一体化集团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G-ERP3.0),从三个维度明确了新时期信息化发展的目标。(www.xing528.com)
1)信息化与生产紧密融合
随着国家“两化”融合和“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同主营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围绕“发输变配用调”六个环节,通过信息技术与电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电网感知、调度运行、智能决策支撑的优化和提升,助力智能电网创新发展,推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2)信息化与经营紧密融合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同经营融合,结合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智能用电、电能交易等新业务创新和拓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催生公司经营新业态,信息化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3)信息化与管理紧密融合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深化业务应用,推动高效集约管控协同,驱动业务融合体系建立;围绕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与信息系统“六位一体”,利用信息化实现业务深入融合与协同,为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精益化及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驱动,应用新技术,推进SG-ERP3.0建设,全力打造信息化“一平台、一系统、多场景、微应用”新常态。公司将重点强化一体化平台优化提升与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深化,实现平台资源充分共享、业务应用敏捷服务,实现信息技术引领业务变革与创新发展。
为落实“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国家电网公司精心筹划了43项任务262个项目,以重点项目为节点串连起信息化建设的两个阶段,2016到2017年为试点建设期,2018到2020年为推广建设期,实现信息化建设逐年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提升,有效支撑电网创新发展、公司高效运作。
“十三五”信息化蓝图即将铺展开来,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深度集成与融合将大力促进智能电网创新发展,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优化提升、业务协同融合,可以推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由条块分割向集约协同的根本性转变,支撑公司经营管理高效协同。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将引领智慧企业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