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电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意义

供电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意义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小节将以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概述为研究基点,重点分析研究“两化”融合对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研究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内,我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稳定并且取得了稳步上升的成果。此外,在电力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进程中,安全生产和信息安全防护两个方向构筑了电网的安全生产防线,推动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供电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意义

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小节将以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概述为研究基点,重点分析研究“两化”融合对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电力企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国家支柱型企业的电力企业,其资产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业化和信息化体系的完善、发展的重要性。“两化”融合是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的、高深度的结合,依据国家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掌握我国电力行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归纳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的“两化”融合的特征,并发现其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分析电力企业的“两化”融合的效益,对于推动我国电力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以及电力企业“两化”融合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以来,国资委对我国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行了一系列评估考核,得出我国电力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其信息化水平的结论。通过学习研究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内,我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稳定并且取得了稳步上升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企业从信息化逐渐向“两化”融合过渡,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电力企业的自我调控下,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回升,我国电力建设投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应用投资总额为143.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基础网络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信息安全的建设等。其中,我国投资硬件设施81.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6.8%,软件系统投资为25.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7.8%。

我国电力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使信息化管理发生滞后,进而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实施“两化”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的改革,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了企业财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与企业计划机构设置的共同进步。在企业财力方面,创新了新的变革模式,将企业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资本运作、风险监控等进行集中,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建立电网调控模式,将电力的监控、运行及维护进行分离,实现了电网调度和管理的一体化,这些创新性的管理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www.xing528.com)

此外,在电力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进程中,安全生产和信息安全防护两个方向构筑了电网的安全生产防线,推动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成果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认识到“两化”融合的巨大作用,纷纷加入到“两化”融合的队伍中,推动了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制造、能源、材料等传统领域的创新叠加,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徐徐拉开帷幕。从早年学界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化制造,到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先进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此外,中国制造业传统的成本优势不再,但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明显,我国互联网产业实力仅次于美国,且本土应用市场空间大、创新牵引力强。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还处在从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因此,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之路一定要走“两化”融合之路,必须推进深度融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产业附加值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将智能制造这一新兴技术快速应用并推广,通过规模化生产,尽快收回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从而持续推进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无疑会为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个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浮出水面,“中国智造”成为其中亮点。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会打造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核心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