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化建筑的碳排放测算意义

工业化建筑的碳排放测算意义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全球建筑行业的CO2排放量已经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据研究,1994至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从983.1百万吨CO2增长至6 764.3百万吨CO2,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2.7%。但是工业化建筑碳排放监测工作仍面临大量的挑战,突出的问题是在工业化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难以直接应用传统建造方式下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上述这些特征都表明传统的、面向传统建造模式的碳排放量化和监测模式不能有效支撑工业化建筑的碳排放测算需求。

工业化建筑的碳排放测算意义

据统计,全球建筑行业的CO2排放量已经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据研究,1994至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从983.1百万吨CO2增长至6 764.3百万吨CO2,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2.7%。如何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是当下我国建筑业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而工业化建筑的兴起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工业化建筑方式能耗降低了20%~30%、材料损耗约减少了60%、建筑垃圾减少了83%。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并提出在10年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的目标。工业化建筑环境友好的特征与我国时代发展需要,都突显了工业化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角色。

作为能源节约和减排管理的基础,对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系统准确的量化是第一步工作。但是工业化建筑碳排放监测工作仍面临大量的挑战,突出的问题是在工业化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难以直接应用传统建造方式下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工业化建筑在建造过程、管理要素、施工活动方面的独特性,使其具有集成化、工厂化的预制装配模式。以传统串联体系下建造模式构建的碳排放量化方法,不仅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工业化建筑项目碳排放监测的具体实践,不能有效实现各阶段碳排放数据的实时、准确反馈,还会使减排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减缓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从碳排放量化与测算的情景来看,工业化建筑碳排放监测较以往项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项目主体差异、计算模型差异以及管理工具需求差异三个方面:①在项目主体方面,工业化建筑具有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的特性,颠覆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使得其在产业链阶段划分、碳源构成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亟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②在计算模型方面,工业化建筑在国内还未实现全面标准化,部分构件生产、运输和装配方式不统一,在多个可能场景下的项目实施过程难以用一套计算模型进行碳排放测算;③在管理工具方面,工业化建筑多阶段、多场景需要匹配多种计算模型,但现实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需求间仍有鸿沟难以跨越,缺少理论成果对于不同场景的计算模型变形。上述这些特征都表明传统的、面向传统建造模式的碳排放量化和监测模式不能有效支撑工业化建筑的碳排放测算需求。(www.xing528.com)

鉴于上述分析,本手册针对现阶段工业化建筑碳排放量的量化与测算研究存在缺失、监测方法空白的问题,分析工业化建筑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差异性,以刻画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阶段划分、建筑部品及碳源体系;建立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的能耗和碳排放的核算方法;构建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工业化建筑主要材料和部品的能耗及碳排放清单和因子库,为我国的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本手册计算模型以及部品碳排放清单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以及预制构件作为主要碳排放测算对象,后续研究可以不断补充完善,继续丰富计算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