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链理论简介,波特价值链介绍

价值链理论简介,波特价值链介绍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最初提出价值链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该理论被称为企业价值链理论或传统价值链理论。随后学者们对这一理论进行发展,余长春在2012年对价值链理论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可以将价值链理论发展演进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企业价值链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全球商品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简介,波特价值链介绍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波特最初提出价值链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该理论被称为企业价值链理论或传统价值链理论。波特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基本上概括为两类,即基本活动(五种)和辅助活动(四种)。基本增值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环节,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划分为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五种类别;辅助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等四种,这里的技术既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等。”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如图3-1所示。随后学者们对这一理论进行发展,余长春在2012年对价值链理论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可以将价值链理论发展演进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企业价值链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全球商品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

当价值链理论的分析对象转向整个产业时,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理论。产业价值链是指“在行业中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由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构成的价值创造链条,这个链条包括供应商价值链、经销商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产业价值链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分析其价值创造活动及影响价值创造活动的核心因素,这样便可以找到产业价值链中能够创造出高附加值的战略性环节,并且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更密切的合作,进而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整个产业链上获得更高的价值创造。

(www.xing528.com)

图3-1 波特价值链模型

20世纪90年代Gereffi提出了全球商品链概念。Gereffi认为,“全球商品链是指通过系列国际化网络,把针对某一商品发生关联的一系列企业以及其他相关联的机构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投入、营销、组织运输和最终消费等多个不同环节。”他还将全球商品链分为两种类型,即订户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全球商品链是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解释全球经济的生产、贸易和消费进行了全面性的分析,但又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即没有突出企业在价值链运营中创造价值方面的重要性,难以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说明价值创造体系的生成及运作机制。

在产业价值链和全球商品链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化出全球价值链概念。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了界定,认为“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它囊括了从原料的采集和运输、半成品产成品分销、最终消费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完整的过程,还涉及其中所有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进行的价值分配活动。该理论清晰地解释了在商品价值创造和分配等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阐述了产品价值创造体系中不同价值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随着价值链理论的发展演化,许多学者开始从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互动发展问题。刘鹏、刘宇翔(2008)运用价值链理论,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互动的过程,运用价值链的价值转移和创造解释了产业互动的机理。认为,“产业互动的关键是打通产业链上各企业的价值链,破除企业之间的价值壁垒,通过构建产业价值链畅通的价值通道来实现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过程实质就是原有产业价值链的分解和整合。从顾客的角度审视以往的价值链,顾客购买实物产品并非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产品所带来的服务效用。因此,价值链的中心发生转移,转移到能带来更多利润的服务环节。在这一价值链的策略驱动下,按照“微笑曲线”调整其价值链重心,将业务重点转向产业价值链中增值空间更大的上游或下游环节将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互动的必然选择。”万春华(2009)在价值链的四个环节分别阐述了信息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互动的过程,分别是“新产品发现、产品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环节”。“新产品发现是指根据特定市场和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确定新产品,这个环节的产业互动主要特征是,在逐渐融合的过程中,新产品的质量有了飞跃,产品质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本产业技术状态与被融合产业技术状态的融合可以产生多种潜在性新产品,并且这些潜在新产品所对应的特定消费群体能够被确定。产品研发设计环节是指产品的研究开发、产品的总设计和分设计以及产品工艺设计等。在这个环节中,产业互动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的研究实验设施、设计工具和研发设计组织方式有质的突破,这样便大大提高了本产业的研发能力。对于实现途径来说,要求被融合产业充分了解本产业的研发技术需求,且其当前的技术状态可以产生本产业需要的新型的实验设施、设计工具和研发设计组织形式。产品生产环节是指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水平、成本质量控制等。这个环节的产业互动主要特征是,本产业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流程在质上的突破,比如新型生产流水线、新的机器设备等。实现途径要求被融合产业充分了解本产业的生产技术需求,且其当前的技术状态可以产生本产业需要的新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环节是指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物流和营销环节,这个环节的产业互动特征是在物流和营销环节实现突破。实现途径要求现代服务业充分了解本产业的销售环节需求,且当前的产业规模和服务水平可以产生本产业所需要的新型物流模式和销售模式。”李美云(2011)通过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的价值链分析,认为“融合是两大产业全部价值活动的有效组合及通过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而实现的有效制度安排集合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互动方式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类型,并对不同融合方式的实现机制展开了分析。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互动过程中,往往是由一些先行制造企业率先发动,通过对自身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以及相关服务业的核心价值活动,然后借助技术手段或管理手段的创新,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延伸或拓展进入到服务业的产业活动领域,再结合其内部价值活动对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最终优化整合而成涵盖有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当大多数制造企业都进行这样的价值链重构时,则实现了两大产业的融合化发展。”李美云得出结论,“从价值链的视角出发,两产业互动过程实质上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的过程,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周霄,狄强(2015)“在提出全价值链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价值链演化视角下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间的融合与发展,并建构起融合过程中具有逻辑关联的价值要素系统,从价值基础要素层面、价值核心要素层面、价值提升要素层面和价值保障要素层面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全价值链是指在全方位考虑产业价值链上引发价值活动的各项价值关联要素的基础上,贯穿于产业内、外部价值链系统中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全过程的一个集合体,它由各项价值关联要素自组织的价值链模块纵横相连而成,具备模块化和网状结构特征。全价值链的理念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揭示出,政策、功能、资源、产品、市场、品牌、文化情感、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12项价值要素在两大产业经济运行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价值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产业发展。也正是这些内生或外附于产业间的价值要素跨越原有产业边界的联姻,促使价值链重构,实现了两大产业的融合化发展。”这篇文章基于全价值链的理论视野,说明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多重价值要素共同动力作用的结果,具有融合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各个学者所用的价值链理论具体来说都有所差异,但都比较详尽地阐述了产业间相互融合的机理与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