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发展的研究,一般都是首先是从对两者的关系的讨论开始的。其次,研究的关注点就是如何探讨两者互动发展的机制,最后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进行的实证分析的角度来进行的。总体来看,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研究不足。二是往往停留在中观产业层面上,满足于二手数据,而缺乏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微观层面。三是缺乏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条件的分析研究。从对于辽宁省省情的研究文献来看,吕怀涛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装备制造业的滞后发展,是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深层瓶颈问题。宋帅官等认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规模小且分散、缺乏核心服务能力、供给与需求处于“低效平衡”的怪圈中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然而,以上研究角度主要是从中观层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而针对辽宁省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少。因此,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微观角度采用调研等方法总结出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将填补此方面的理论空白。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有如下问题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
(1)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差异性。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多个行业组成的概念,不是一个固定的含义。从其定义角度来说,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实际内涵。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制造业发展程度不同,市场化程度不同,等等。这些不同之处使得各个区域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存在阶段性变化的特点。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一般需求也有特殊需求,所以研究这种不同地区不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差异性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有助于探索特定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优路径。
(2)互动机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本书有一些总结,但是这些研究远远不够。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来看,他们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都非常发达,二者的互动发展非常充分。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出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深化研究与系统解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深化我国的服务业研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3)空间组织模式。从经济发展实际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是可以分离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也是不断变化的,总的趋势是朝着生产制造业集群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空间分布也表现为阶段性变化。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和优化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如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式互动发展,是辽宁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建立集聚度高、分工有序的服务业功能区,因地制宜的促进二者互动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等级序列重构、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