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需品供应不足将不利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供应过量又会造成浪费。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物流发展进程也有所差异。实物配送阶段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实物配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特征的时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英文名称此时为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简称NCPDM。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现代物流的起源

物,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这类物质资料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如商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无形的如煤气、天然气、沼气等。

流,泛指物质的一切运动形式。既包括空间的位移,又包括时间的延续。可以是宏观的流动,如洲际、国际的流动; 也可以是同一地域、同一单位中的微观运动,如一个生产车间内部物质资料的流动。

如果从“物质资料的流动”来理解,物流是一种古老又平常的现象。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而如果将物流作为一门科学,从系统的角度和观点来研究,它却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因此说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物流(logistics)的起源和发展与后勤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而后勤管理最初起源于战时军事物资的供应管理。因此,物流学在欧美还广泛使用“后勤学”这个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于前方战线变动很快,如何组织军需品的供给,在各供应基地、中间基地、前线供应点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如何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降低军费开支,形成了一系列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军需品供应不足将不利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供应过量又会造成浪费。美国军事部门运用运筹学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物流科学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生产的发展,产品数量急剧增长,生产成本相对下降,而流通成本有相对上升的趋势。于是,人们开始对各种物流活动的规律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找出降低流通费用的途径。由于目标是降低整个流通过程的费用,所以,必须考察和研究物流的全过程,即整个物流系统。研究物流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原来处于潜隐状态的流通系统显现出来,并开始以物流系统为中心开展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了现代物流科学。

集成物流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把企业的输入与输出物流管理以及部分市场和制造功能集成在一起。紧接着,90年代出现了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并随之出现了集成供应链(integrated supply chain)概念。此时,企业的目光由企业内转向了企业外,试图通过和其他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物流的协调而寻找更新的商业机会。目前,物流管理已经扩展到包括上游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物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指的是供应链范围内企业之间物资转移活动(不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现代的企业物流管理已经把采购与分销两个为生产服务的领域统一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物流供应链,这就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含义。

综上所述,物流是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出发点,以集成思想、系统理论为指导原则。物流具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流的物质表现形式、价值表现形式和信息表现形式。物流的物质表现形式为企业之间物质资源的转移(包括时间、空间和形态的转移); 物流的价值表现形式为物流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是一个能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过程;物流的信息表现形式为物流过程是一个信息采集、传递与加工的过程。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

物流是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物流管理经历了多次变革,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物流发展进程也有所差异。

(一)美国物流的发展

(1)实物配送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配送阶段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实物配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特征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管理科学飞速发展,买方市场的局面导致企业竞争加剧,而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物流(被认为是为顾客服务的重要手段)逐渐引起企业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196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物流领域是企业重要的利润源泉等观点,对物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背景下,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物流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职业,已从市场营销中分离出来,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这一阶段对物流的研究仍以分销过程为主,即产品从制造商成品库到用户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物流通常被称为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MM),并不包含在物流管理之中。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英文名称此时为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简称NCPDM。因此,这一阶段的物流管理被称为实物配送阶段。

(2)综合物流管理阶段(inter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综合物流管理阶段指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以综合物流的形成为标志的阶段。当时,企业界及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把物料管理与实物配送综合起来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与效果,而环境、制度、技术等的一系列变化使之可成为现实,见图1-2。首先,跨国公司的兴起导致全球性竞争加剧,使企业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改进物流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成为必要。其次,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首先实行了运输自由化,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管制,承运人和货主能自由定价,服务的地理范围也扩大了,承运人与货主之间建立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了企业系统地分析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可能。再次,一些先进管理技术与理念,如MRP、MRPⅡ、DRP、DRPⅡ、TQM、JIT的产生及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把握物流管理,而微型计算机的商业化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综合物流观念的确立。书中也普遍以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但由于习惯仍译为物流)取代phy-sical distribution。为了区别军事后勤,也常使用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一词。

图1-2 综合物流管理

(3)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阶段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以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为标志的阶段。供应链管理是指从初始供应一直到最终用户,向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商务过程的一体化管理。综合物流管理阶段的一体化管理只限于企业内部,受企业内部资源和活动范围的限制; 而供应链一体化是超越企业边界的外部一体化,覆盖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到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顾客的整个过程(见图1-3)。这一概念同时基于制造商与分销商、零售商及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趋势,强调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与市场竞争力,以期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双赢。

图1-3 供应链管理

(二)日本物流的发展

日本物流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之快,经营规模之大,整体现代化程度之高,令世界瞩目。总体来看,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3年)。当时日本战后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经济。国内商品流通主要靠铁路运输,物流渠道尚未理顺,这一时期的物流主要指运输。

(2)以生产为主导的阶段(1954—1963年)。其经济高速增长,进入以生产为主导的时代。1956年日本企业界引进了“物流”新概念,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工作,强化了物流职能的作用,如加强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过程各环节和管理工作。

(3)以流通为主导的阶段(1964—1973年)。这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的时代,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年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成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采用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也不断增加。除此之外,日本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发展时期。

(4)以消费(生活)为主导的阶段(1974—1983年)。日本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进入成熟期。社会物流的发展,开始注意环境问题,特别提出了节约资源的问题; 开发物流服务新项目,重点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如开展城市之间和市内的送货、路线配送、集中配送、取送货到家等,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并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5)物流国际化时代(1984年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生产的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其结果是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货物流向多品种、多频度、数量少、时间快发展。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谋求全程物流整体优化和合理化。

(三)我国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发展过程也不是非常连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创建阶段(1949—1952年)。这个阶段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只是在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数量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还是航空运输等,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这一时期物流业的特点是: 多数是商物合一型、兼营型的物流企业,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或批发站(一些大城市除外)。

(2)发展时期(1953—1965年)。这个阶段,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建设也有较大进展,通车里程大为增加,因此物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物资、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流通部门相继成立了商物分离型、专业型的物流企业、如储运公司、仓储公司、中转站等,以及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批发站的商物合一型、兼营型的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了物流业。(www.xing528.com)

(3)停滞阶段(1966—1977年)。1966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破坏,物流的发展也一样。在此期间,物流渠道单一化,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基本上没有新的发展,甚至连原来的一些物流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4)改革开放阶段(1978—1990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物流业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快,新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基础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开展了水泥、粮食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开始投资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有关物流学术团体在此期间也相继成立,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国内国际的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物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确立,一些物流学的专著和译著出版发行。对物流的研究开始被企业界重视,在管理观念上人们逐步改变了孤立地对待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信息情报等物流职能,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它们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在对物流的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

(5)大发展和国际化阶段(1991年至今)。我国进入“八五”计划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开始高速发展,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迅速发展并与之相适应。正因如此,国家为高速发展的物流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在“八五”计划中明确地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重点。在此期间,由于引进了不少家用电器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的相比,无论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水平还是从社会物流标准化和国际化作业的效率来看,我国目前的物流状况总体还处于发展过程的起步阶段,我国物流与全球物流的联结和融合,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三、现代物流的未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的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信息化,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射频标识技术(RF)、条形码技术等; 自动化,采用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技术等; 智能化,采用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ITS); 集成化,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

(二)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integrated logistics)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成熟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的领导者和协调者,并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 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形成以物流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 物流业占到一国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物流一体化实现的基础是现代物流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物流一体化是21世纪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

(三)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厂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细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上。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 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态; 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总而言之,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还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四)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立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 荷兰的14个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4.5平方千米; 德国不来梅货运中心占地100万平方米以上,纽伦堡物流园区占地已达7平方千米。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全球化。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欧美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向和纵向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竞争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物流服务。除了并购之外,另一种集约化方式是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

(五)物流电子化

物流电子化是物流产业本身应用电子化的手段,实现物流运作的过程,包含了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业务流程中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的电子化,通过对物流业务实现电子化,可以改革现行物流体系的组织结构; 通过规范、有序的电子化物流程序,可以使物流进入一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良性轨道。可以把这一以电子化为主要特征的物流系统称为电子物流(electronic logistics)。无疑,物流电子化充分运用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物流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可以说,物流电子化已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六)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 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帮助客户安排一批货物的运输,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有时也被称为“承包物流”、“第三方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典型的运输或其他供应链服务公司的关键区别在于: 第三方物流最大的附加值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而不是靠提供低价的一般性、无差异的服务。

(七)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在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等,以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发达国家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