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物流业正在成为各企业、各地区乃至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的利润呈递减趋势,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物流领域。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物流领域是“一块未被发掘的黑土地”,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企业脚下的金矿”。因此,物流领域被称为“第三利润源”。世界经济飞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与此相应,现代物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和认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内涵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Arch 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流”一词,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出物资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转移会产生附加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军火战时供应中首次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出现了“物资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配送工程”(distribution engineering)、“企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市场供应”(market supply)等术语来表述物流的内涵,现在多以logistics表示。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动”、“实物流动”。此后,物流概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
随着物流科学的迅速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以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概念给出了各种定义,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定义是天衣无缝的,各有各的侧重,因此,关于物流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以下几个:
(1)美国学者、组织的诠释。美国著名的物流学者查尔斯·A. 塔夫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对到达以及离开生产线的原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运动、存储与保护活动的管理,包括运输、物料搬运、包装、仓储、库存控制、订货销售、选址分析和有效管理所必需的通信网络。
美国物流管理权威机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 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存储进行的计划、执行、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2)日本学者、组织的诠释。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认为,物流是指包装、输送、保管、装卸工作,主要以有形物资为中心,所以称之为物流。
日本工业标准的物流定义是: 物流是将实物从供给者物理性移动到用户这一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输送、保管、装卸以及与其有关的情报等各种活动。
(3)我国学者、组织的诠释。我国著名物流学专家王之泰认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不论国内外各学者、组织对物流概念的具体理解有何差异,都认同以下几点:
第一,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流动过程,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信息流动。
第二,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应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括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
第三,物流的活动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收益(增加利润),即通过经营时间(快速送达)、物流质量(优良和无差错运送)、备货(所需商品及其数量)、信息(在库、缺货、运送中及到达信息)等物流品质的提高,降低从物料调运开始到商品的生产以及最终顾客的让渡整个过程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的高收益。因此,我们认为: 现代物流是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流动并提供增值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处理活动。
二、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与现代社会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广泛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物流管理和物流活动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现代物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代物流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力求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物流系统化是现代物流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2)手段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活动及其管理由手工作业到半自动化、自动化直至智能化,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现代物流活动中,运输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单元化,仓库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为开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物质保证。
(3)物流标准化。物流业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要求物流设备、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必须满足统一的国际标准,以适应各国各地区之间实现高效率物流运作的要求。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实现物流标准化是发展物流技术、实施大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保证。
(4)服务社会化。在现代物流时代,物流业已得到充分发展,企业物流需求通过社会化物流服务满足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将成为现代物流的主体,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物流网络化。这里,网络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之间,甚至全社会之间均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二是指物流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ranet)。物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6)物流可视化。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论是用户,还是供应商,不再为看不到货物而担心或烦恼。他们可以在办公室通过网络了解货物的存储、运输状况,并以文字、数字、图片等信息形式,看见反映货物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各种情况,物流管理不再是“看不见的手”。例如,库存可视化,可通过多重定位提供当前库存的实时资料,用户可以用获得的信息来控制和管理库存。货运可视化,可以提供网站访问,以获取货运的具体情况,包括发货人、运货人、收货人、货物的详细信息以及基于事件的状态或区域更新的信息等。
(7)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条形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没有物流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
(8)反应快速化。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物流网络的支持下,为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的需求,物流对于需求的反应速度在加快,可以实现“今日订货,明日交货,上午订货,下午交货”的理想物流,快速反应是当今物流的重要特征。同时,物流企业及时配送、快速补充订货、迅速调整库存结构的能力正在加强。
(9)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从传统的仓储、运输延伸到采购、生产、分销等诸多环节,通过集成,可以优化物流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物品价值。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物流领域的广泛运用,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同时,大量高新技术的采用,也使企业面临着各项技术高度集成的问题。(www.xing528.com)
(10)物流国际化。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过程中,产生了货物和商品的转移,从而带动了国际运输和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其他领域的国际化产生了对国际物流的需求,即国际化物流; 二是物流本身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国际物流贸易、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交流。
(11)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包含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趋势。
(12)柔性化。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需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未来的物流正如捷克著名物流专家诺瓦克博士所说: “在物流中,到处是自动化商店,它们可以自动为你提供你要的东西。仓库全成了自动的。机器人可听懂人话,随时为人取货、存货。你可以通过电话等远程控制它们。送货服务时间以最佳方式排列,生产、包装、运输协调一致。一切机器都自动工作。产品按消费和运输需要包装,然后装上托盘,运输一律使用托盘和集装箱……这便是未来的物流。”
三、现代物流的分类
在社会领域中,物流活动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各个领域的物流,虽然其基本要素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物流的对象、目的、范围和范畴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按照物流系统涉及的领域、物流活动覆盖的范围、物流的作用、物流的性质、物流活动的主体和物流的特殊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流进行分类。
(一)按物流系统涉及的领域可以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macroscopical logistics),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流活动的运行规律以及物流活动的总体行为。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如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以及国际物流都属于宏观物流。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物流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微观物流(microcosmic logistics),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微观物流仅涉及系统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或一个地区。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企业经常涉及的物流活动一般都属于微观物流,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生活物流等。
(二)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将物流分为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指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范围遍布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随之加快,国际物流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国内物流(national logistics),是指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局限在一个国家的领土、领空和领海内。国内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要小,较地区物流的范围要大,并且包括地区物流。
区域物流(regional logistics),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某一个区域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因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都有区域的特点。对于区域物流的划分有不同的原则,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按所处地理位置可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等,按经济圈可划分为沿海经济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等。区域物流对于提高该区域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以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福利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按照物流在整个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可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这种分类详见图1-1。
图1-1 按物流的作用对物流的划分
供应物流(supply logistics),是指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燃料或商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这一物流不畅或中断便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而这一物流费用太高,又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供应物流的目标是不仅要保证供应,而且还要以最少消耗、最低成本和最大保证度来组织好物品的供应活动。
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是指从生产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到成品库发送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它也是企业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生产物流均衡稳定,可以保证在制品顺畅流转,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时,货物的空间和时间的转移过程。它是将产品或商品所有权转让给用户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的特点是通过包装、配货、送货一系列物流活动实现销售,因而要求企业认真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的特殊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同时也指对企业在生产、供应和销售活动中所产生的边角料、废料、残损品等进行回收的活动。在一些企业中,如果回收物品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如废气、污水、废渣等)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废弃物流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企业对这类废弃物如不及时进行合理的物流处理,便会造成公害并直接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四)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可将物流划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external logistics),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企业外部及企业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它是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社会物流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网络分布是否合理、渠道是否畅通是关键。
行业物流(industrial logistics),是指同一行业,为了本行业的整体利益或共同目标,而形成的行业内部物流网络。为了某一行业的发展,同行内各企业在行业物流大领域中,常常需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行业物流系统化,既能使参与的各物流企业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又为全社会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企业物流(internal logistics),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它以营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为各类用户从事各种后勤保障活动,即流通和服务活动。从企业角度描述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