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中心是指对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往往没有收入,其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一般包括产品生产的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的部门和有一定费用控制指标的企业管理部门。
成本中心是责任中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责任中心形式。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上至企业,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规模不一,一个成本中心可以由若干个更小的成本中心组成,因而在企业中可以形成一个逐级控制,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心体系。
(一)成本中心的类型
广义的成本中心有两种类型: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是以实际产出量为基础,并按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的成本中心。通常,制造业工厂、车间、工段、班组等是典型的标准成本中心。在产品生产中,这类成本中心的投入与产出有着明确的函数对应关系,它不仅能够计量产品产出的实际数量,而且每个产品因有明确的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从而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弹性成本控制。实际上,任何一项重复性活动,只要能够计量产出的实际数量,并且能够建立起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都可以作为标准成本中心。
费用中心是指产出物不能以财务指标衡量,或者投入与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有费用发生的单位,通常包括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开发部门及某些销售部门。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的产出难以度量,研究开发和销售活动的投入量与产出量没有密切的联系。费用中心的费用控制重点在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狭义的成本中心是将标准成本中心划分为基本成本中心和复合成本中心。前者是指没有下属的成本中心,它属于较低层次的成本中心;后者是指有若干个下属成本中心的成本中心,它属于较高层次的成本中心。
(二)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
由成本中心承担责任的成本就是责任成本,它是该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基本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就是其可控成本,复合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既包括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也包括下属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之和即是企业的总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责任单位在特定时期内,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可控成本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预知成本的发生;
(2)责任中心能够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
(3)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这些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4)责任中心可以将这些成本的责任分解落实。
凡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成本就是不可控成本。对于特定成本中心来说,它不应当承担不可控成本的相应责任。
正确判断成本的可控性是成本中心承担责任成本的前提。从整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和较长时间来看,所有的成本都是人的某种决策或行为的结果,都是可控的。但是,对于特定的人或时间来说,则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所以,对成本可控性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的可控性总是与特定责任中心相关,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同一成本项目,受到责任中心层次高低影响,其可控性不同。就整个企业而言,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成本;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车间、工段、班组和个人来讲,则既有其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其各自的不可控成本。有些成本对于较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属于可控成本,而对于其下属的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讲,可能就是不可控成本。比如,车间主任的工资,尽管要计入产品成本,但不是车间的可控成本,而它的上级则可以控制。反之,属于较低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则一定是其所属较高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至于下级责任中心的某项不可控成本对于上一级的责任中心来说,就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不可控成本,要么是可控成本。
成本的可控性要受到管理权限和控制范围的约束。同一成本项目,对于某一责任中心来讲是可控成本,而对于处在同一层次的另一责任中心来讲却是不可控成本。比如广告费,对于销售部门是可控的,但对于生产部门却是不可控的;又如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是可控的,但对于生产耗用部门却是不可控的。
(2)成本的可控性要联系时间范围考虑。
一般说来,在消耗或支付的当期成本是可控的,一旦消耗或支付就不再可控了。如折旧费、租赁费等成本是过去决策的结果,这在添置设备和签订租约时是可控的,而使用设备或执行契约时就无法控制了。成本的可控性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间推移,成本的可控性还会随企业管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某成本中心管理人员工资过去是不可控成本,但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该责任中心既能决定工资水平,又能决定用工人数,则管理人员工资成本就转化为可控成本。
(3)成本的可控性与成本性态和成本可辨认性的关系。
一般来讲,一个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间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但实际上也并不如此,需要结合有关情况具体分析。如广告费、科研开发费、教育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可控的。某个成本中心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是直接成本,但不是可控成本。(www.xing528.com)
(三)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
作为产品制造的标准成本中心,必然会同时面对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两个问题,承担责任成本还必须了解这两个成本的区别与联系。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主要区别如下:
(1)成本归集的对象不同。责任成本是以责任成本中心为归集对象;产品成本则是以产品为对象。
(2)遵循的原则不同。责任成本遵循“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承担责任成本的是“人”;产品成本则遵循“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负担产品成本的是“物”。
(3)核算的内容不同。责任成本的核算内容是可控成本;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是应归属于产品的全部成本,它既包括可控成本,又包括不可控成本。
(4)核算的目的不同。责任成本的核算目的是实现责权利的协调统一,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调动各个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产品成本的核算目的是反映生产经营过程的耗费,规定配比的补偿尺度,确定经营成果。
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联系:两者内容同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就一个企业而言,一定时期发生的广义产品成本总额应当等于同期发生的责任成本总额。
(四)成本中心考核指标
由于成本中心只对成本负责,对其评价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责任成本,即通过各责任成本中心的实际成本与预算责任成本的比较,以此评价各成本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成本中心考核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变动额和变动率两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变动额 = 实际责任成本(或费用)- 预算责任成本(或费用)
成本(费用)变动率 = 成本(费用)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费用)×100%
在进行成本中心指标考核时,如果预算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致时,应按弹性预算的方法先行调整预算指标,然后再按上述指标进行计算。
【例9-1】某企业内部一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4 000件,单位成本100元;实际产量5 000件,单位成本95元。
要求:计算该成本中心的成本变动额和变动率。
解:成本变动额=95×5000-100×5000=-25000(元)
成本变动率=-25000/(100×5000)=-5%
(五)成本中心责任报告
成本中心责任报告是以实际产量为基础,反映责任成本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揭示实际责任成本与预算责任成本差异的内部报告。成本中心通过编制责任报告,以反映、考核和评价责任中心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例9-2】表9-1是某成本中心责任报告。
由表9-1计算可知,该成本中心实际责任成本较之预算责任成本增加230元,上升了0.8%,主要在于本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增加130元和下属责任中心转来的责任成本增加100元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设备维修费超支100元和甲班组责任成本超支400元,没有完成责任成本预算。乙班组责任成本减少300元,初步表明责任成本控制有成效。
表9-1 某成本中心责任报告 单位: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