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规划步骤

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规划步骤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ArcGIS自动生成的农用地地类图斑的统计信息,计算待评价农用地图斑“面积—数量”分布频率,结合基本农田管理人员的经验,确定入选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的图斑标准。

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规划步骤

把城市区域生产功能较高的农用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保护,可在出现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变动等急切情况时,使之发挥应急生产功能,提供城市生活的应急农产品需求保障的作用。

应急生产功能的基本农田规划,必然是通过对农用地生产能力评价而确定的。与生态功能规划和隔离功能规划方法中的评价对象不同,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评价的对象直接是农用地,而且要是高质量和高生产能力的农用地。所以,为了减少数据的处理量,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规划的对象可以设定为未划入生态功能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区和隔离功能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区的农用地。其重点是将集中连片的优质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满足应急生产功能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设定集中连片和质量等级的标准,确定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的空间布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功能基本农田(耕地)和隔离功能基本农田(耕地)的协调程度等。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基础处理

考虑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比例尺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比例尺不一致,将会给后续计算带来问题,故而首先将其在ArcGIS软件平台中,进行评价单元的重新划分,并将农地分等定级成果转存为1公里栅格数据

2.确定入选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的指标

借鉴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评价方法与成果,建立城市农用地应急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自然质量等别和农用地利用等别和集中连片规模。具体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下:

(1)自然质量等别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自然质量等别的分等因素主要包括:

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位;

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状况、剖面构型、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障碍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地表岩石露头度等;

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等;

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条件、田块大小、平整度及破碎程度等。

农用地分等因素权重是指各项诊断指标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权重越大,说明该性质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越大,权重越小,说明该性质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越小。分等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可直接采用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推荐的指标权重体系,也可以根据区域实际进行一定修正。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是对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划分的结果,等别划分间距为每200分为一个等别。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i为分等单元编号;j为指定作物编号;k为分等因素编号;p为分等单元的数目;n为指定作物的数目;m为分等因素的数目;ωk为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fijk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分值。

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R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αij为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C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β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定义:(www.xing528.com)

式中:Ri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2)土地利用等别

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集约化水平能使潜力相同的土地表现出不同的生产能力,从而获得不同的土地产出,产生不同的土地利用系数。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作物实际产量去除以作物最高产量得出的利用系数能够反映当地现实经济发展水平下所能发掘农用地生产潜力的能力。

土地利用等别通过计算利用等指数划定,等别划分间距为200分一个等别。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农用地第j种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式中:Y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Yi为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R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KLi为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3)集中连片规模

城市应急生产功能的基本农田除了具有较高地自然质量等别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即集中连片规模。

3.入选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的指标标准设定

(1)自然质量等别和农用地利用等别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条件迥异,农地利用状况差异明显,从而使全国农用地的等别取值范围较大,不同区域的农用地等别从1到30,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不同区域入选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标准和农地利用等别标准不宜强求一致。并且,考虑到我国大都市多发源于农地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区域,故大都市农地入选基本农田的自然质量等别标准和农地利用等别标准也不宜太低。

入选标准原则可以设定为:大都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农地利用等别,由低至高排列,选择全部等别的前1/2或1/3为宜。

(2)集中连片规模

与前两个指标相同,考虑到我国农地利用现状的区域差异,入选基本农田的农地集中连片规模标准也不宜强求一致。而且,大都市农业发达,人均农用地少,农用地转换程度高,导致其农地利用的破碎化问题尤其严重,绝对集中连片规模难以达到。因此,入选基本农田的农地集中连片规模不仅要考虑单片农用地规模的大小,还应当考虑将间距较小的多片农用地近似看作整体。

集中连片规模的入选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确定:一是单片农用地的规模达到一个较高标准;二是多个小规模的农用地彼此之间的毗邻距离控制在一个较低标准。具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ArcGIS自动生成的农用地地类图斑的统计信息,计算待评价农用地图斑“面积—数量”分布频率,结合基本农田管理人员的经验,确定入选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的图斑标准。

4.提取入选图斑,生成应急功能基本农田(耕地)规划结果

使用ArcGIS软件的数据提取功能,提取同时满足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集中连片规模的农用地图斑,生成应急生产能力基本农田规划结果;进一步提出保护区内各类用地的面积、地类、质量、等别以及区县等字段属性,结合Excel软件,分析应急生产能力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构成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