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妥协成就共赢的利益调解之道

以妥协成就共赢的利益调解之道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停、化解利益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妥协。正是有了这种妥协,才成就了美国日后的平稳发展,成就了美国的辉煌,同时也成就了各个州的繁荣。近代英国的形成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妥协之道,首先纠正的便是“赢者通吃”的逻辑。妥协,便必然成为对各阶层最有利的路径选择。

以妥协成就共赢的利益调解之道

妥协,也就是我在上一章所讲的——作为儒者行为模式的“中庸之道”。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妥协的意义,妥协并非无原则的后退,也非丧失立场。我想说的是,唯有强者才能妥协,唯有强者才有必要妥协。所谓妥协,就是“不为已甚”,不要得理不饶人、得利不让人,把自己的立场、利益尽量扩大而不给别人机会。妥协,就是既保全自己的利益,也保全别人的利益。

1.理解妥协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基础关系便是个利益交换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没有一方能够脱离另一方而独享、专有利益。如资方离不开劳方,劳方也离不开资方。彼此尽管相互对立,但也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NBA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体育组织,2010年NBA官方公布球员的平均年薪达到500万美元,而每隔上几年NBA就要停摆一下,劳方和资方关起门来为各自利益讨价还价。每逢停摆,开始时放出的消息是形势岌岌可危,前景黯淡,球迷为之操心不已,生怕下个赛季无球可看,球星流散。但协议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如愿达成,因为停摆对双方都不利。道理摆在那里,双方都懂得一方面要据理力争,另一方面更知道适可而止;总之,都了解妥协的必要性,都是能玩转妥协之道的行家里手。

调停、化解利益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妥协。有些人厌恶妥协,害怕妥协,认为妥协就是放弃原则、委屈了自己,或者妥协就是示弱,妥协的结果是放纵了不该放纵的人,树立了坏的例子。其实真正善于坚守原则、真正的强者,恰恰是懂得妥协的人。能够适机妥协,这应该是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成功经验所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败者的失败教训所在。美国立国之初,十三个州对参院名额分配各持己见,为维护自己核心利益各不相让,形成僵局。所幸的是那些开国元勋们富于妥协的精神为达成一致、建立联邦立定宪法开辟了道路,后人津津乐道于此段故实,还称之为“伟大的妥协”。正是有了这种妥协,才成就了美国日后的平稳发展,成就了美国的辉煌,同时也成就了各个州的繁荣。

近代英国的形成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英伦三岛民族成分复杂,有英格兰、苏格拉、威尔士、爱尔兰等族,还有较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些民族聚居在孤悬海外的岛屿上,除了相互包容、谦让,便无他法生存。几代英国国王都是从外国迎立的,并非国内的强势者。迎立外人为本国国王,这本身就是国内各种势力妥协后的产物。正因为善于妥协,没有把力量用于内耗,保持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一举奠定了富强的基础。毛泽东也注意到这一点,1957年他在省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到:“英国资产阶级历来老奸巨猾,是最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妥协的一个阶级。”[22]当然此话不无贬损,而如果不考虑具体语境,抽象来看,所谓“老奸巨猾”,无非在说英国人比较理智,不那么固执和盲目,懂得适时掉头和转向,更好地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正确理解妥协,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妥协有方向、有目的,目的是为了利益分配的均衡化、公平化。抱此目的,必须注意避免不公平所产生的情绪、仇恨。

当然,这样的妥协是一个利益关系不断调整、重新适应的过程,同时决定了妥协的渐变性。

2.妥协与渐变

妥协之道,不是安于现状、拒绝改变,而是一种渐进式的改变。妥协,并不否认革新,只是否认革新所采用的激进、裂变的方式。(www.xing528.com)

我们看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在清帝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中接受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在短短的一百多天内,颁布一系列政策,涉及范围从经济、军事、政治到文化等各个层面,可以说,这是对社会的大整顿、大改组,是全面性、整体性的社会变革。革新的力度既然如此之大,所遭受的反弹必然与之对等,于是制造了更大范围的对立,激发起更多的情绪、敌视,乃至仇恨。因此,最终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理不足怪。然而吊诡的是,被视作保守派首脑的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却接过变法的旗帜,把光绪皇帝想做却止步于摇篮中的改革事业推行得更加彻底。这就说明没有谁在不断变化的形势前一贯冥顽不灵、头脑僵化,也根本不是社会不接受变革,而是不接受激进的变革方式。

变法还只是政策的调整,制度的创新,以及人事的更迭,尽管激进,还未彻底撼动社会基础。革命则不同了,它的激进是全局性的。革命行动,充分动员民众,以疾雷迅风般的威力迅速革新现状,以朝理想的社会形态迈进。但我们都知道,革命对社会造成剧烈的动荡,成本极大,而收效则很难满足革命者的预期,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革命者大多抱以崇高的理想,意欲毕其功于一役,不惜牺牲,想全面更新现状,但社会犹如有机体,也有生命,它的新生绝非一蹴而就,只能是渐变。正如拔苗不能助长,变革也难于速成。

妥协不一样,它是缓进的,而非激进;它是渐变的,而非裂变。原因就在于,妥协是退让,是顺应,是以退让的方式顺应事物的变化,因而事物是自化、自成。

3.妥协与共赢

妥协之道,也是保全、保护之道。保护什么呢?保护所有人都有共存的机会,都有共赢的机会。这是公平真正的含义,也是公平真正的作用。

妥协之道,首先纠正的便是“赢者通吃”的逻辑。赢者通吃,好像对赢者有利,实际上,通吃,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赢者,不可能建立和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他要时刻防止既得利益丧失,一旦丧失,按照“赢者通吃”的逻辑,作为输者,是一输到底,输得精光,什么也没有。所以,他必将使用各种手段保住已拥有的,并是时时以警惕、防范和敌视的心态对待他者。他把自己放在和他者绝对对立的位置上,他为自己堵塞了调和的余地;与此同时,输者,也不可能建立和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他得不到赢者的信任,也不可能信任赢者。即使在某些问题上让赢者有所退让,也是惴惴不安,因为害怕秋后算账,害怕遭到报复。

可见在“赢者通吃”的逻辑所支配的社会中,在这样不公平的态势下,不可能有真正的赢者,在此意义上,所有人都是输者。一句话,不公平,对所有人都是不利的。

妥协,便必然成为对各阶层最有利的路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