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过:“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一个国家向外扩张,大搞兼并,无往不利,并非难事;难的是“坚凝”。所谓“坚凝”,是巩固扩展势头,消化发展成果,把资源、力量整合成一个坚实的、凝固的有机体,而非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经不起风险的乌合之众。荀子虽谈论的是国家这种大型的复杂组织,但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企业特别需要“坚凝”,以凝聚力量,吸引人心,整合资源,结成一体,上下相安,互亲互信,形成合力,有愿景,有共识。这样的企业,组织化严,专业性强,亲和度高。
如何打造一支“坚凝”的队伍呢?知音文化管理有考虑和设想。其重点在培养关系、信任授权和保持人员的活力上。
1.培养关系,建立情感
我记得有句话,说管理实质上是“配合”。彼此配合得好,管理就好;配合得不好,管理就不好。这是把管理简化成人际关系的有效互动,大有道理。既然如此,带队伍,首要之举,是注重培养彼此关系,而培养关系,其目的是建立情感、促进认同。
管理中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认人”。也就是说被领导者对他的领导抱有选择性的态度,认他的领导,由衷信服,工作便积极主动,有呼则应;不认同他的领导,工作便消极,阳奉阴违,难被调动。甚至还有这种情形:如果员工们认同的领导受到其更上层的不公平待遇,还有可能打抱不平,乃至领导被调走,不惜放弃已有、矢志追随。这就说明,这样的领导和他的属下之间,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休戚与共是肯定的,且这样的休戚与共还不单单是利益关系,也不是制度化的工作关系,而是情感上的体谅、一致。
被领导者对他的领导,要是存了反感之心,彼此不对劲,扞格不入,工作很难顺利开展;而要是有了同情之心,彼此将心比心,互为对方着想,将很省事。我并不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后面我还要专门讨论何为制度公正;但在此处,我所强调的是:制度之前的人际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决定着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效力。孟子说过一句很见人心的话:“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制不能自我运作,要靠人来推动和执行。而在执行制度之前,这个执行的“人”若不被认同,情况就较糟糕。
2.信任授权
带队伍,合理授权是一大要务。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有专门的术语,把授权以及考绩,叫做“因任授官、循名责实”。
知音文化管理在授权领域应为擅场,授权能够顺畅、成功,与“知”有关。一个完整的授权行为,对领导者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领导者有知人的能力。知道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能力,以及适合于做什么事,或者在什么位置、领域中有培养的潜质。第二,要求领导者知道授权的界限,包括所授之权的内容和底线。西汉名将周亚夫,奉汉文帝命屯兵细柳,防备匈奴。汉文帝前往劳军,被挡于军营外,因为“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就是一项界定非常清晰的授权原则:军务由统兵将领全权处理,即使皇帝也无从干涉。第三,要求领导者有考核的能力。授权行为,始于任人,终于考核。在授权过程中,原则上不干涉被授权者的行事,只在事后考其成效。
总之,授权的宗旨是“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企业家柳传志甚至说“疑人也要用”。原来我还不懂,现在理解了,只是要跟上一句:但自己不要有情绪。大凡一起疑虑,忧心忡忡,一则授权不彻底,掣肘被授权者,令其心有不安,产生情绪;二则授权者本人也不安心,费神,同样有情绪。事情做不好,内心也不痛快。
可见,授权之能很好实施,根本上需要彼此信任。所以我把授权称之为“信任授权”,强调授权行为的信任前提。而信任源于默契,默契又是长期情感互动的结果。在第二章讲“情感交换”时,我对默契有过解释,这里不再赘述。(www.xing528.com)
我只讲一则历史故事。战国时秦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大将田章迎战。田章在前线却与秦国讲和起来,按兵不动,双方使者相互往来,田章还让齐军伪装成秦军。而齐国在前线的侦察人员不明就里,多次向后方的齐威王报告田章叛变,齐威王都不为所动。齐王的左右急了,说田章叛变的消息异口同声,应为确切,敦促齐王发兵攻打田章。威王则很肯定,田章绝不会叛变。过后不久,齐军胜利的消息传来。左右问齐王怎么这样信任田章,威王说:田章的母亲启得罪了他的父亲,被他父亲杀了,埋在马栈下面。出兵前,我对田章说,如果此次作战能全胜而归,我做主为你母亲迁葬。田章当时回答,他不是不能这样做,只是他父亲临死前没有遗命。没遗命就迁葬,是欺骗亡父,所以他说不敢这么做。作为人子,如果连亡父也不敢欺骗,何况是作为大臣来欺骗他活着的君王呢!很明显,是田章真挚的孝心,感动了齐王,以此对田章的忠诚有足够的信任。有这无言的信任在,齐威王坚定支持田章,放心他在前线按自己的思路指挥作战。
危急时刻的信任,难能可贵,让被信任者有安全感,内心很温暖。我们强调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绝非“情感用事”,绝非“讲究私情”,而是立足于情感所给予人的那份特别可贵的支持和信任。支持和信任,正是授权能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能施行信任授权,还取决于合理考察、评估一个人的效率。企业中员工所起的作用,有的因岗位性质特殊,他的作用很难精确评估。NBA官方统计球员的“效率值”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某种参考。球员位置不一,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如何放在统一的平台上来确认其贡献程度呢?NBA官方创造了“效率值”指数。总之,其要点是把本难量化的东西折算成较为精确的数据,提供评估的依据。对于员工的评估,可以借鉴。如有的员工,看似没有炫目的个人能力,可具体某一项目有他参加与没他参加,效果两样。那他的作用虽然无形,可不容低估、无视;有的员工,没他参加,团队运作正常;有他参加,团队运作起来磕磕绊绊,怨声不断,即使他个人能力极强,可“效率值”应该是低的。这不仅仅是个团队协作能力的问题,还关系到如何相对确认员工的工作效率。
3.人员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人员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流动性和稳定性,都是企业所需的。没有流动性,企业无法新陈代谢,可能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没有稳定性,企业中人员进出频繁,变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心思迁,视自己为过客,视企业为暂时栖身的驿站,企业则缺乏凝聚力。所以,流动性和稳定性,构成一对矛盾,两者都有合理性,不能偏废。解决矛盾的思路,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作为儒者根本特征的“中庸之道”,也是“度”的原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能判断人员进出的“度”在哪个点上最合时宜。当然,这个点难以拿捏精准,它纯系内心中的一种感觉,犹如大厨烧菜善于把握火候,犹如诗人作诗善于驾驭灵感,犹如赌徒打牌善于瞅准出手时机。换言之,这纯是一种艺术式的感觉。本来,管理就有其艺术性的一面。
具体来讲,如何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即如何留人呢?陆游不是有句诗吗,“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经验之谈,要做好诗,单求灵感、兴致是不成的,平时的生活阅历积累更重要,好像与直接做诗无关,却做好了丰厚的储备。留人也是一样,不能说等到人要走了,再来挽留,这已晚矣!留人的工夫也在留之外。作为知音式的管理者、领导者,平时对员工便要多加留意,在可能的接触中观察和了解其动态,特别是“知需求”,提供便利,给予帮助,建立彼此的情感互动,情感是在反复的互动中积累起来的。
如何对待员工的离开呢?人往高处走,员工执意离开,必是合乎他的利益期待。但是,相聚一场,毕竟是缘分,缘分也即情,凡情,应予珍视。我以为,从知音文化的立场,最好立足于再度合作的可能性来对待员工的离开。如此,情分可不断。
在执行制度之前,培养关系,建立情感,促进认同;在授权之前,建立信任;在留人与走人之前,赋予情意。这是知音文化管理看重的情感关怀,是带队伍的情感原则。情感作为凝聚队伍的纽带,很重要。不过,还有一点,也不容忽略,这就是公平。
企业,毕竟是个利益共同体。公平,就是效益上的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