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与现代西方企业家精神探析

资本主义与现代西方企业家精神探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所在。所以,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来的企业家精神实质上是个矛盾体,它是节制与扩张的统一。

资本主义与现代西方企业家精神探析

资本主义不能狭隘地理解成一种经济形态,它肇端宏大,包罗深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体系,包括经济、法律政治科技等诸多重重相因的环节。如果要从西方历史中来追溯资本主义的起源,可以溯源到古希腊人的理性、古希伯来人宗教以及古罗马人的法律,是这三大因素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渗透、交融而成。

1.近代西方世界资本主义体制的兴起

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无疑是个宏富的话题,我仅有过粗浅的涉猎,在这里试着勾勒一下大略的轨迹,想对企业家精神做点背景的铺垫。

资本主义的兴起,一大因缘是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开辟,为欧洲人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资源。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最先起来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强,它们从美洲获得了巨量的金银,这确是促成欧洲经济腾飞的“第一桶金”。只是这两强,国民意识未经陶冶,对财富未有更深刻的认识,沉浸于粗野的欲念中,一味挥霍和享受劫掠来的财富,过着骄奢的生活。所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很快让位于后发的英国。西、葡两国的兴衰历史,再次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精神动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内在的精神作为支撑,经济的发展根本不具备可持续性,暂时性的繁荣只能催生奢靡之风。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大量移民美洲,先后击败西班牙和法国,占有了丰厚的北美资源。借助于这批资源,以及工业革命造就的先进技术,还有在长期海外经营、贸易中所形成的信用制度、保险制度、合伙制度等商业运营经验,合力促成了大英帝国的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强国。而社会形态的变迁,也造就观念的更新,适合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开始进入英国的思想家们的理论视野中。如霍布豪斯、哈灵顿、洛克、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从不同角度,在观念上合造了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基础。英国的示范效应使其经验迅速传播、复制到欧洲其他国家,于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真正开始在西方兴起。

历史学家黄仁宇,讨论过资本主义的性格特征以及发展历程[22]。他认为,从技术上观察和检讨,资本主义有三个特征:其一,是资金的自由而广泛的流通;其二,是人之关系由人身依附型转变为自由雇佣型;其三,种种有助于商业发展的技术因素,如交通通信律师、保险等,得以交互作用。而这三个条件的广泛展开,使社会基层中的各种经济因素得以公平而自由的交换,于是要求、支持着私人产权以及雇佣关系的确立。因为生产、分配都以契约关系为主,理所当然鼓励了自由竞争,无形中强化了个人利益作为资本主义组织力量的来源。而这些因素,全靠信用来支持,信用则依赖于法律的保障。所以资本主义之能成立,必影响到政治体系的面貌,而且资本主义体制一经开展,便不可逆转,只有越做越大,甚至它还有自我纠错的能力,也就有可能树立长期的历史合理性。

2.节制与扩张:资本的二重性格

马克思·韦伯以探研资本主义精神而著称于世。他研究发现,有新教信仰背景的商人,表现出独特的商业作风:视赚钱为天职。赚钱,让钱不断生钱,不是为了生活的富足和享受,而就是目的本身。因此,赚钱可说是“伦理”。韦伯说:“这‘伦理’的‘至善’——赚钱,赚更多的钱,并严格回避一切天生自然的享乐——是如此全然褪尽一切幸福主义甚或快乐主义的念头而纯粹地认为这就是目的本身,因而单就个人自己的‘幸福’或‘利益’而言,这不啻是完完全全的超越,而且简直是极为不合理性。营利变成人生目的,而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手段。”[23]在韦伯的分析中,经过宗教改革,新教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入世特征,赚钱既为天职、为伦理,节俭便成为应有之义、应为之行。早期经营有成的富豪们自奉菲薄,克勤克俭,是极为常见的事。(www.xing528.com)

其实,节俭的意义并非全如韦伯所言,是作为目的而存在,同时它也是手段。节俭,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资本的主导性格,还有另一面:贪婪。当然,这里所说的“贪婪”,非从道德层面来立言的,实指一种不断向外膨胀、汲取、扩张的欲望。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所在。

资本的性格一旦形成,必然要为利润而展开竞争。竞争释放了人的潜力,扩张了人的欲望,也为社会带来了活力,而后果必然是普遍性的结果不等,形成贫富壁垒。微观层面的公平竞争,放到整个社会层面上,必是不平等。马克思早已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深刻的剖析和揭示。

所以,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来的企业家精神实质上是个矛盾体,它是节制与扩张的统一。

3.浮士德:企业家精神的象征

浮士德是西方中世纪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据说他是个炼金术士,有神奇的法力,擅长与魔鬼打交道,但被魔鬼捉住了灵魂。德国文学家歌德借用这个题材,重新阐发了这一故事的意蕴:浮士德与魔鬼做交易,把灵魂抵押出去,换来魔鬼的巨大力量,开创许多伟大的事业,其间有罪恶,但体验到人生的种种悲欢,最后被上帝拯救,升上天堂。这个故事,极富于象征意义。企业家精神,即浮士德精神。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永在不满足地进取和追求。这股冲动的劲头,导源于人自身那最原初的生命力。原初的生命力,是人改造现实、打破现状、突破规范的直接动因。当生命力发动后,人心演变成一个充满着剧烈矛盾的结构:逐欲与超脱。正如浮士德所说的:“在我的胸中,唉,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想要从另一个挣脱掉;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固执的器官附着于世界;另一个则努力超尘脱俗,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灵境。”[24]

必须要注意,浮士德式的超脱,并非是外在于逐欲的另一极,毋宁说就是逐欲的过程本身。浮士德在实现个人欲望的无休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超出了个体欲望的有限性和狭隘性,把对物的追求升华成对于追求本身的追求,这就是生命力的释放,这就是生命内涵的开拓,这就是生命境界的提升。由此浮士德说要把他“个人的小我”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