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包括用户、政府和采购商等在内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
1)用户要求企业提供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所有信息,对产品的绿色性进行评价,以便于用户选择绿色产品,抵制非绿色产品。
2)政府和其他管理机构要求获得可靠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信息,以帮助其制定和完善法规和环境方案,加强环境立法、环境审计和绿色产品审计。
3)采购商需要了解采购的产品零部件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信息,以确保其产品具有较高的绿色性,减少因环境问题带来的风险。
4)银行等开展绿色金融,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数据。
2.企业的需求
案例:2010年11月,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公布了可持续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至2020年,公司将在规模扩大一倍的同时,使单位产品用水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废弃物量减少一半,帮助超过10亿人改善健康状况,并且百分之百实现农产品原料可持续采购。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致力于减少每一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年后,联合利华的《联合利华可持续行动计划两周年报告》中披露,公司的可持续行动提高了公司销售额,有效减少了公司开支。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联合利华的销售额实现了从405亿欧元到513亿欧元的跨越,增长了26%。与此同时,公司开展的包括能源、原材料、水、废弃物处理和运输等方面在内的绿色项目,使公司减少了约3亿欧元的费用支出。
在未来将越来越迫切的企业需求如下。
1)制造企业需要获取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信息,了解如何在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全过程控制与改进。
2)制造企业需要鉴别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环节,以便对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影响。
3)制造企业需要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评价数据,满足市场和政府法规的要求,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碳标签、碳关税等。
4)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特定的评价函数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包括产品的基本属性、环境属性、劳动保护、资源利用、可制造性和生命周期成本等。环境属性需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获得。
5)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定量了解其成果,并以此作为考核和宣传的依据。
3.绿色会计的需要
随着政府、企业和大众对绿色环保的日益重视,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称环境会计随之出现。企业需要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利害关系人报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环境支出、环境负债与环境业绩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支出,充分履行企业对利益关系者的诚实报告或详尽说明的义务;需要提供企业相关决策中有用的绿色会计信息。
制造企业的绿色会计需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数据的支持。
4.绿色金融的需要[39]
金融和投资活动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但是传统的金融和投资活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如今,随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上市企业需要改善环境表现已经不是新话题。
以1978年的拉夫运河(The Love Canal)事件为契机,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CERCLA)。该法案最具有威慑力之处是认定环境责任具有可追溯性,极大地增加了商业企业的环境风险。金融机构如果放贷给此类企业或投资此类企业,就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可能因为承担连带责任而背负清偿污染的费用。
绿色金融就是通过贷款、债券、股票发行、私募投资以及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逐步引入绿色产业。
目前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水平偏低。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4年)》中指出,2014年我国上市企业发布相关环境信息报告的数量为708家,占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量的27.1%,较2013年增加43家。
由于企业上市环境信息披露成本较大,并且企业也没有动力披露对自身不利的环境信息,因此依靠金融监管机构及证券交易所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与引导,不仅有助于建立金融系统的信用生态,还能促进上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
2009年,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发起了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SSE)倡议,旨在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金融监管机构合作,鼓励长期可持续投资,促进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信息披露。(www.xing528.com)
绿色金融的实施需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系统的支持。
5.防范“漂绿”行为的需要[40]
“漂绿(Greenwash)”是指一家企业宣称保护环境,实际上却反其道而行之,其实质上是一种虚假的环保宣传,是对商品环保特质做出的含有虚假、误导、夸大或错误的说辞。虽然“漂绿”行为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随着环境信息的透明化和处罚的严厉化,塑造虚假的绿色形象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拆穿“漂绿”的把戏。
案例:南方周末每年推出企业“漂绿”榜单,并总结了十大“漂绿”表现。
(1)公然欺骗。赋予产品虚假的“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类标签,睁眼说瞎话。
(2)故意隐瞒。拒绝公开或者故意隐瞒违反环境友好或可持续发展宣称的行径。
(3)双重标准。在其他地区或国家做出不符合环境友好宣称的行径。
(4)空头支票。仅用口头道歉而非采取实际行动为企业树立环境友好的形象。
(5)前紧后松。对其供应链缺乏有效管理,不能贯彻如一。
(6)政策干扰。干扰或者阻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产品的推出。
(7)本末倒置。在次要的产品或业务方面树立环境友好形象,但是企业的主要产品或业务却违背了环境保护的宣称。
(8)声东击西。强调某一方面环保绿色,却在其他方面违背环境保护的承诺。
(9)模糊视线。利用公众陌生或模糊的概念和字眼误导消费者。
(10)适得其反。企业的某项旨在保护环境的实践却造成了相反的负面影响。
——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十大“漂绿”表现[N].南方周末,2012-03-19(1).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其代表产业。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存在的环保问题是:①如果一直通过大量建设燃煤、燃油发电站的方式提供电力,污染问题就始终存在;②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生产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稀土元素的利用以及溶剂和能量的大量消耗。电动汽车在电池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要高于传统燃油汽车。[41]
因此,应该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数据作为产业发展的判断标准。
案例:新能源带来的“新污染”
“把污染留在中国、把新能源产品带到国外,留给中国的或许是看得见的GDP和看不见的环境成本。”
晶科能源是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公司。2011年9月,该公司在浙江海宁由于对含氟固体废料的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的小河里,导致河水里氟离子超标了10倍,引起周围居民的强烈抗议。此外,晶科能源还经常在夜间排放偏白和偏黄的废气,具有强烈的臭味,环保部门已经数次接到居民关于废气排放的投诉。
新能源产业转化成的能源的确是绿色的,但是在能源转换的过程中,其设备制造、原材料提炼等过程绝不会是零污染的。
目前国内生产光伏产品的主要材料为多晶硅,而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这种生产工艺会生成大量四氯化硅等氯硅烷副产物和氯化氢,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四氯化硅、氯化氢和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由于我国光伏企业引进的大多是国外落后的设备和技术,无法实现闭环生产,加上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对生产工艺流程掐头去尾,省掉了污染物回收、处理等环节,就造成了对环境的损害。这些在国外被认为是没有污染的光伏企业,就这样在国内成了高污染企业。
——晶科能源浙江污染致多人患癌,光伏大跃进隐忧[EB/OL].2011-09-20[2011-09-2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9/20/c_122060409.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