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国际贸易是扩大总需求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能够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多倍扩大,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力的拉动和刺激作用。
(2)国际贸易是促进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应用一般都是在个别国家首先开始的,然后才通过各种渠道,主要是国际贸易,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3)国际贸易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重要手段。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世界经济贸易的相互依存性,对外贸易的广泛开展使得一国经济发展回旋空间大大拓展,其抵御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从而从总体上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
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国家的利益,这样各国参与国际贸易都可以获得利益。经济学家是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好处的。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分工能提高生产率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利的理论。斯密认为,各国由于自然资源赋予或后天条件,生产同一种商品所用的成本并不一样。例如,英国和葡萄牙都生产呢绒和葡萄酒,但成本不同,见表10-2。
表10-2 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低于葡萄牙,而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成本低于英国。这样,英国只生产呢绒,葡萄牙只生产葡萄酒,英国进口葡萄酒出口呢绒,葡萄牙进口呢绒出口葡萄酒。更一般地说,各国生产自己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其他产品,这样对各国都是有利的。
(二)李嘉图的相对有利理论
斯密的理论建立在两国绝对成本比较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绝对有利理论。但实际上,往往是一国无论生产什么,其绝对成本都低于另一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还有利于双方吗?李嘉图的相对有利理论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的。
这种理论认为,一国生产自己相对成本低的产品与别国进行交换,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例如,英国与葡萄牙生产呢绒与葡萄酒的成本情况见表10-3。
表10-3 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由表10-3可知,葡萄牙生产这两种产品都比英国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贸易的基础就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从葡萄牙来看,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英国的90%,生产葡萄酒的成本是英国的2/3(67%)。这就说明,葡萄牙生产两种物品都绝对有利,但生产葡萄酒的相对优势更大。从英国来看,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1倍,生产葡萄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5倍。这就说明,英国生产这两种物品都绝对不利,但生产呢绒相对有利一些。这样双方生产自己相对有利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就是有利的。英国生产呢绒,换取葡萄牙的葡萄酒;葡萄牙生产葡萄酒,换取英国的呢绒,双方都有利。这是因为,英国22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17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2.125单位的葡萄酒,两国按1∶1的比例交换,则同样的劳动成本时,能消费的产品都增加了。
相对有利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自由贸易政策的依据,以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都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强调的是各国自然资源赋予的差异。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各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相同的,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使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具体来说,劳动力丰富而价格低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而价格低的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两者进行交换。因为各自都是出口自己生产要素价格低的产品,进口自己生产要素价格高的产品,其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四)产业内贸易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又叫双向贸易。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的,而产业内贸易则是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的。现在,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这种跨国公司利用特殊优势所形成的内部化交易机制被称为内部市场。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外部市场。
由此,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2.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
(1)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所谓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未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差异产品一般分为三类: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商品差异的类型不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也不同。
①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从水平差异分析,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偏好,即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当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对彼此的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产生相互需求时,就可能出现产业内贸易。
②垂直差异是指产品品种上的差异。从垂直差异产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商品档次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收入差异,收入高的消费者偏好高档产品,而收入低的消费者只能偏好中、低档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就可能出现高收入国家进口中、低档产品和低收入国家进口高档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③技术差异是指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先进工业国技术水平高,不断推出新产品,而相对落后的国家则主要生产标准化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2)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
如果各国都按上述理论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那么就会对各国产生这样一些经济效应:
(1)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最优化。各国按自己的资源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这就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运用。由于资源配置的改善,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样就会增加世界各国的福利。
(2)产品价格的均等化。各国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竞争,其结果是各种产品在各国的水平相等,而且是最低的价格水平。
(3)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通过国际贸易,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均等化。在进行贸易之前,同种要素在各国的价格不同,这正是进行贸易的原因。通过各国之间的贸易,某种要素价格低的国家生产这类物品出口,需求增加,价格提高,生产要素价格也提高。某种要素价格高的国家进口这类物品,其要素价格必然下降。各国产品流动的结果就是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总之,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是有利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里分析的仅仅是一种理想状况,并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的各种条件限制,如运输成本的限制和不完全竞争的限制和贸易保护政策的限制等。这些限制因素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知识链接】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我们(指的是美国,编者注)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成为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www.xing528.com)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和自己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入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
四、国际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所进行的有形商品(实物商品)和无形商品(劳务、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组织就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国际组织的总称。国际贸易组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不是某一个组织。
目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国际商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等。
(一)世界贸易组织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1)它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普遍接受的共同规则;
(2)主持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
(3)为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提供谈判和合作的场所;
(4)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办理业务。其于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至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有182个成员国,它的宗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的发展;
(2)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3)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
(4)为经常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总制度;
(5)为会员国融通资金;
(6)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执行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与活动,对于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收支的调整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暂时缓和会员国因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困难与问题,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业务活动有:向成员国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他国际机构的联系。
(三)世界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为世界银行,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是负责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
世界银行的宗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
(2)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3)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与其他国际贷款机构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前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四)国际商会
国际商会成立于1919年,发展至今已拥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成员公司和协会,是全球唯一的代表所有企业的权威代言机构。
国际商会以贸易为促进和平、繁荣的强大力量,推行一种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和市场经济。由于国际商会的成员公司和协会本身从事于国际商业活动,因此它所制定用以规范国际商业合作的规章,如《托收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和《国际商会199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并成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际商会属下的国际仲裁法庭是全球最高的仲裁机构,它对解决国际贸易争议起着重大的作用。
(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成立于1952年5月。
中国贸促会的宗旨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以及经贸界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贸促会于1988年6月组建了中国国际商会。
目前,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商会、工商联合会、外贸协会和其他经贸组织保持着联系,与上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对口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同一些国家的商会建立了联合商会;同时,中国贸促会还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代表处。在国内,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48个地方分会、600多个支会和县级国际商会,还在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农业、汽车、石化、商业、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产业、供销合作、建设和粮食等部门建立了17个行业分会,全国会员企业近7万家。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已经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其中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国际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国际海事委员会、国际博览会联盟、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和国际商会等。
五、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越演越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