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从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依据宏观经济总体目标,运用宏观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管理、调节、控制和引导。
宏观经济调控就其本质和基本内容而言,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干预和引导,它以市场机制自身的存在并充分发挥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为前提。离开了市场经济本身,也就没有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了。
二、市场失灵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市场不能反映社会需求的长期趋势,难以自动地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均衡。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市场经济的缺陷或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条件的某些限制而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状态或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延伸阅读】
市场失灵
最早使用“市场失灵”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托教授。1958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季刊》秋季号上发表了《市场失灵分析》一文,认为市场失灵是指在比较满意的理想价格市场制度中不能达到“合意”的活动或不能阻止“不合意”的活动。而且他还指出了造成市场失灵的几种原因:一是交易者之间存在影响自愿交易的障碍,如交易双方商品占有量的不对等、交易双方谈判不成功以及购买者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等;二是交易双方的交易界区不清楚,即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公共资源的产权模糊性等;三是社会财产制度混乱而造成市场交易成本过高;四是市场存在垄断,缺乏自由充分的竞争;五是市场存在外部性,使个别生产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产生差异,造成社会效益的损失。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无法消除垄断性
供需双方在信息市场上地位并不对称,购买一方往往处于弱势。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到它的反面,形成垄断,出现强者独占市场或合谋瓜分市场的现象,从而阻碍技术进步、扭曲资源配置,造成市场效率的缺损。
2.市场无法克服外部不经济
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存在许多市场机制无法施加影响的外部因素,一些人或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影响甚至危害了他人或企业、社会的利益却不一定需要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比如一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就比较普遍,这时企业的成本就是不真实的。
3.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
消费中有一类具有公有性的物品,人称公共产品,如为全体路人服务的警察行为、马路上的路灯和市场的装饰等,这类产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点,其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而且成本与收益的核算也十分困难。市场机制无法通过自发调节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只能由政府来组织生产和供给。
4.市场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www.xing528.com)
市场经济遵循的是效益最大化原则,但这一原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失业、通货膨胀和两极分化。市场竞争天然有利于强者,各人天赋不同、环境各异,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很可能造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局面。
5.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会引起经济波动
市场调节最灵敏的机制是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升降反映市场供求,从而调节生产,但供给量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难以同步。价格上升,企业想多供应市场,但限于能力无法跟上;降价后想减少供应,也得忍痛低价售出或形成积压浪费。
6.市场不能自行维护市场秩序
维护市场秩序,包括市场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其他侵权行为,反对垄断,保护竞争,这一切只有通过政府运用法律等手段才能解决。
由此可见,宏观经济调控是针对市场经济的缺陷而作用的,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与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宏观经济调控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了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具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庞大的国民经济有机整体。要使这样庞大的国民经济有机整体内的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保持大体合理的比例,使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能有序地顺利运行,就要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实现指挥、协调社会经济运行的只能是国家。
【知识链接】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污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并不承担它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支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