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支出变动与乘数原理的关系深究

总支出变动与乘数原理的关系深究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支出变动是研究乘数理论的基础,而乘数理论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因此,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总支出变动与乘数原理的关系深究

总支出变动是研究乘数理论的基础,而乘数理论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

一、总支出的变动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因此,总支出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总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所以总支出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我们可以用图8-5来说明这一点。

如图8-5所示,总支出曲线向上方移动,即从AE0移动到AE1,表示总支出增加;总支出曲线向下方移动,即从AE0移动到AE2,表示总支出减少。当总支出为AE0时,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为Y0。当总支出为AE1时,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为Y1。Y1>Y0,说明由于总支出水平由AE0增加到AE1,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由Y0增加到Y1。当总支出为AE2时,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为Y2。Y2< Y0,说明由于总支出水平由AF0减少到AE2,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由Y0减少到Y2

如图8-5所示,总支出变动表现为总支出曲线的平行移动。这就说明总支出变动是由于自发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设自发总支出的变动量为ΔA0,则这三条总支出曲线为:

图8-5 总支出的移动与GDP变动图

AE0=A0+c·Y

AE1=A0+ΔA0+c·Y

AE2=A0-ΔA0+c·Y

根据上述总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关系。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即消费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支出减少,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因此,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

根据消费与储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影响,凯恩斯得出这样一个与传统的道德观相矛盾的推论: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的。但按上述储蓄变动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内生产总值,会使经济衰退,因而是坏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会使经济繁荣,因而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经典案例】

“节俭悖论”及其启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倍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含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含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凯恩斯曾形象地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按照他的观点,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因此,凯恩斯的理论后来被一些人解释为需求决定论

节俭悖论使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反储蓄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商家和消费者变得悲观时。

节俭悖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2)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3)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二、乘数理论

总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但是,一定量自发总支出的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即总支出增加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的关系如何呢?通过乘数理论的学习可以理解这一问题。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根据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公式,增加的总支出与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相等,即:

ΔY=ΔAE=ΔA0+c·ΔY(www.xing528.com)

ΔY-c·ΔY=ΔA0

ΔY=[1/(1-c)]·ΔA0

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ΔY)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ΔA0)之比[1/(1-c)]就是乘数。如果以a代表乘数,则有乘数公式:

a=1/(1-c)

乘数公式表明: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即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越大,增加的收入中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增加得更多。

从乘数的公式还可以看出,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乘数一定是大于1的。

乘数理论是通过总支出调节国内生产总值均衡的理论依据,它证明了政府不仅能够调节国民经济,而且能够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政府不仅可以通过调节投资、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来调节国民经济,而且政府可以用较少的调节量,如较少的投资量,通过乘数机制的作用,取得成倍的国内生产总值,使国内生产总值均衡。

乘数理论的客观基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客观存在着连锁关系。这是因为,乘数机制的作用也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支出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当然,乘数发生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乘数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密切联系的传导机制。

乘数的传导机制作用表现为:

(1)当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大于最初总支出的增加;

(2)当总支出减少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要大于最初总支出的减少。

因此,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是一把“双刃剑”。

【经典案例】

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

乘数形成的关键在于国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同方向变动。假如第一家企业增加10万元的投资,这10万元投资通过企业购买投入(设备、材料和劳动力)而转入第二家企业——生产要素的供应者手中。假设第二家企业的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8,国民边际储蓄倾向为0.2,即80%国民收入将用于消费,20%用于储蓄。这样,第一家企业初始花费了10万元,第二家企业又会将所得收入的80%花费掉,支出将是8万元。因此,总需求增加18万元。第二家企业支出8万元,那第三家企业就得到了8万元,这家企业仍然以0.8的边际消费倾向安排支出,就会有6.4万元支出增加,加上前两轮的支出,社会总需求就会达到24.4万元,社会总供给也相应增加到24.4万元。这样的过程还会一轮一轮地持续进行下去,直到企业和个人可支出的钱无限趋向于零为止。这样,当支出增加10万元时,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8的条件下,会最终导致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5倍,即50万元。这就是乘数形成的机制,也是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但是,乘数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各个轮次所涉及的生产环节必须有足够的生产潜力,能够满足各轮次增加的社会需求。倘若在某一轮次上生产已经达到极限,无法进一步扩大以满足社会的新增需求,那么乘数作用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三、乘数的运用

在经济分析中,乘数是十分有用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边际支出倾向接近0.5,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9,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可支配收入接近2/3,所以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进口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边际进口倾向为0.15,即边际支出倾向为0.45,这时的乘数为:

a=1/(1-0.45)=1.82

那么在经济衰退与复苏时期,乘数的数值会有什么变化呢?现通过下面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分析】

美国在不同时期的乘数变化(见表8-1)

表8-1 美国不同时期的乘数

如前所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乘数从2.2下降到1.8。表8-1中的第一行表明1960—1987年,乘数的平均值为1.92。表8-1中的乘数是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动量除以自发支出变动量得出的。自发支出的变动量包括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变动量之和,引致支出的变动量为消费减进口的变动量。第二与第三行是两个衰退年份的乘数。1974—1975年的衰退是由于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引起的投资减少。1981—1982年的衰退是由于高利率和悲观的利润预期所引起的投资减少。在这两个衰退时期,尽管自发支出减少了,但引致支出增加了。结果,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小于自发支出的减少,在这两个衰退时期中,乘数都小于1。第四行和第五行是两个复苏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乘数大于衰退时期。

衰退时期乘数小而复苏时期乘数大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在复苏开始时,人们预期收入的增加是长期的,因而边际消费倾向就高。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时期,人们预期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因而边际消费倾向就低。在两个衰退开始时收入减少,人们认为他们所面临的收入损失是暂时的,他们并不减少消费。所以虽消费支出增加了,但仍小于没有衰退时。因此,消费增加就是对阻碍经济增长的暂时性因素的一种理性反映。由于消费支出并没有减少,衰退的严重程度就有所减弱,其乘数小于1,而且消费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当经济进入复苏、收入增加时,人们认为收入增加中的大部分是持久的。结果,消费增加增强了自发性支出的增加,乘数大于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