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经济的产生
作为社会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经济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纵观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历经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三次产业革命相适应,我们把市场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一)市场经济的形成阶段——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市场经济的开端。这次产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尤其是工人的地位和境遇得到了重大改变。由于机器的使用,工人被束缚在机器上,被稳定地雇佣,不可能再复归为独立的小生产者,这就保证了劳动力商品资源。另外,机器改革了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使生产能力扩大,产品数量增多,进而增强了社会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70年代,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此时资产阶级标榜自由放任,主张国家不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且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未激化,客观上不要求政府参与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经济的运行基本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市场经济可称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垄断的市场经济
19世纪最后30年,发生了以电气化和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这一次产业革命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重工业耗资较大,单个资本无力对此投资经营,于是集资经营的大股份公司便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为投资者互相交换资本所有权的证券市场也蓬勃发展起来,这又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体系。另一方面,19世纪末出现了垄断,垄断组织通过种种手段,不同程度地调节或纠正由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带来的比例失调和过失,这一举措可以看作是市场经济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雏形。此后,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不断完善。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市场经济可称为垄断的市场经济。
(三)市场经济的完善阶段——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弊病日益暴露出来,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更加表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中不能完善自我调节的功能,客观上要求在市场机制之外附加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宏观调控机制。
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和高分子合成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又称新科技革命),新的科技革命所引发的问题,已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所能解决的范围,如筹集巨额资金,产业结构调整,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应用科学研究及各种实验等。这一切使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客观上要求国家出面,进行宏观调控。另外,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大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延缓危机的爆发和减轻危机的破坏,作为“总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也必须出面做出适当的干预和调节,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样,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加上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此阶段就发展为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阶段。直到今天,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始终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调控社会经济的手段。这两种结合的经济机制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它使经济危机的周期阶段变形,破坏程度减轻;它调控社会经济,尽量缩小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这种成熟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与计划调节相统一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
可见,从历史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含义
现代市场经济,又称现代型市场经济或计划市场经济,它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生产资料的高度集团化与国有化为特征,采取宏观计划调控的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概括地说,现代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层特殊含义:
(1)从时间上看,它是指20世纪初期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不是指一般的市场经济,而是特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行而出现的一种市场经济。具体说,它萌芽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力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成熟的标志如下:
①由国家干预经济向国家系统地调控经济迈进。
②生产主体集团化、公司化。
③生产资料高度社会化。
④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多层次化。
(2)从空间上看,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国际的通用性。当今世界上存在的市场经济,如果说撇开其社会属性,那么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超越了一国的范围,形成了国际体系。与此相适应,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制定了一些各个国家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
(3)从内容上看,它是有别于马克思所论述的古典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兴的市场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市场经济是19世纪的古典市场经济。当今的市场经济内涵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是一种新兴的市场经济,它在运行主体、运行机制、调控手段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
(4)从层次上看,它是一种高级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已经经历了原始市场经济与古典市场经济两个阶段,作为第三个阶段的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了的市场经济,它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市场体系中,各种生产要素都与市场相联系。
(5)从运行方式上看,它是采取宏观调控的一种市场经济。当今国际上的市场经济都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是采取计划调节的,这是同以往各种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
在资本主义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阶段,政府也有某些干预,但一般只限于较小的范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已不限于维持法律和秩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即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成为推动与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现代市场经济的功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市场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连接的中间环节,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枢纽。因而,现代市场经济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从宏观方面看,通过市场调节来配置资源,可以比较充分、合理地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减少和防止资源的浪费;通过市场决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引导投资活动的资源流动,实现资金增量的调整。这样就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供求之间的不断均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微观方面看,市场经济能让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劳动消耗,采用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市场机制成为企业行为的调节器,通过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就能实现微观经济活动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从总体看,现代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达到现代发达程度,就是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可见,现代市场经济这种运行和发展机制,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时代潮流。
(二)灵活及时地传递信息
市场是经济信息的载体,又是经济信息的晴雨表。现代市场经济具有灵敏地传播、交流和反馈信息的功能。市场信息传递能把国家与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各种市场信号来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展或收缩,使之适应社会需要和符合国家计划意向;市场信息传递能促进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能为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提供多种竞争机会,又能密切和加强生产者之间、经营者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横向联系、联合与协作,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市场信息传递能引导企业科学决策,企业能依靠市场多变的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的概率。可见,灵敏的信息流通正是市场经济活跃、企业充满生机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
(三)自动地调节供求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调节供求关系的自动机制。市场供求矛盾运动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不平衡是无条件的、经常的和绝对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市场调节,市场价格信号可以比较准确及时地反映供求状况的变动,由此能对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自动的引导,双向调节生产和消费,从而可使市场供应和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基本吻合,协调发展。同时,现代市场经济在自动地调节供求关系的同时,也调节着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调节着国内生产力的布局,进而还调节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所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证明。
(四)客观地进行价值评估
市场是评估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企业成效、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产业前景最公正、最准确的尺度和标杆。商品使用价值的确定必须通过市场进行评价,从质上判断是好还是坏,是优还是劣;从量上判断是多还是少,是大还是小。如果商品进入市场后,货币所有者不买,这表明其不适应社会需要。如果某商品的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通过市场评判,其个别价值在市场上就不能完全实现。只有社会需要,生产成本低于或等于社会平均成本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在市场上完全实现。如果商品适销对路、物美价廉,就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企业生产经营该种商品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产品在交换中定价,接受市场检验,形成合理的价格构成和价格体系,就能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可见现代市场经济是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以上是现代市场经济功能体现效率和优越性的方面。现代市场经济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比如:
(1)现代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甚至经济危机的产生。其是建立在个人追求利益的基础上,不可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如站在社会的高度观市场全貌,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判断失误和资源浪费。
(2)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法则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会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会造成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拉大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拉大,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3)现代市场经济对某些供求变化弹性较小的产品的生产及其经营,对受稀缺资源制约的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对某些经济效益小、社会效益大的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及教育等科学研究部门的发展只起有限的调节作用甚至不起调节作用,这时就需要政府进行社会调节。
总的来说,现代市场经济能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有序的调节,发挥好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能较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知识链接】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且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用“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卖出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从而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害。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了。
四、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现状来看,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占绝大多数,但真正实现繁荣经济目标的,都是建立起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许多国家虽然长期实行市场经济,但至今仍然在不规范和低效的市场经济中苦苦挣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并不是只要实行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就可以自动优化,社会福利就可以自动增加。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如果搞得不好,也很容易陷入不规范的、低效的市场经济当中而难以自拔。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运作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共同特点。
(一)独立的企业制度
独立的企业制度是指企业拥有明确和独立的产权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有充分的决策权,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自主决策;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民事责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明确和独立的产权不仅是市场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动力源泉,是形成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如果产权不明确或得不到有效保护,独立的企业制度不可能真正确立。同样,企业拥有自主权和对其决策的后果负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企业的决策常常受到外来干预,它就不可能也不应当对其决策的后果负责,反过来,如果企业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真正负责,拥有决策自主权就是危险的。现代经济研究的成果充分说明,市场机制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更是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决策者对其决策后果负责,对决策者既是约束,也是激励。
(二)有效的市场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和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但竞争必须有效,否则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有效的市场竞争必须具有公平性,即要求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政策平等对待不同的市场主体;竞争必须相对充分,即消除阻碍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各种行政性和经济性障碍,保证竞争的相对充分;竞争必须有序,即要求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游戏规则”,这种规则既包括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包括非正式的行业规范、国际惯例等,同时,市场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则,严禁欺诈、造假、低价倾销和垄断特尔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规范的政府职能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与经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不能过大,其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如果政府任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同样会损害民间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能够成功促进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规范的政府行为通常被称为“良政治理”或“有限和有效政府”。
(四)良好的社会信用
诚实守信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体制都具有普遍的价值,不诚实守信、不勤勉敬业,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难以正常运转,对于现代市场经济而言,诚实守信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与传统市场经济主要是现货交易,即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不同,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信用交易。信用交易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时间及空间的分离对交易的限制,从而大大扩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但信用交易的基础是交易双方的诚实守信,否则不仅交易的成本会大大上升,而且交易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低成本的电子商务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作基础,现代企业制度即使形式上建立了,也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五)健全的法制基础
从各国经济体制演变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其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制基础。没有好的法治环境,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性都将缺乏根本的保证。这就要求法的内容符合基本的或公认的正义,特别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法是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得到公正执行。因此,从根本上讲,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五、市场经济的运行
市场经济运行是指在一定的运行场所和制度环境中,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支配下的市场经济的现实运作过程,即通过市场体系中的市场价格信号来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调整其消费与生产行为,实现供求与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的平衡过程。(www.xing528.com)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运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
市场经济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具体来说,就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资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任何市场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市场主体具有盈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市场主体还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产权的独立和经营权的独立。此外,市场经济主体还具有相互间的关联性、平等性和合法性等特征。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政府、机构、企业和自然人,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主体。
(二)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
市场体系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简而言之,市场体系就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延伸阅读】
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消费品市场是交换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消费需要以及社会消费需要的消费品的商品市场,如食品、服装和日用品等。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所有其他的市场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所以消费品市场是社会再生产中最后的市场实现过程,它体现了社会最终供给与最终需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消费品市场的特点:
(1)消费品市场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所有成员,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
(2)消费品市场因社会需求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多变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3)市场交易量不一定很大,但交易次数可能很多。
生产资料市场是交换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商品的市场。例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和仪表仪器,等等,都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客体。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1)生产资料市场上所交换的商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而不是最终产品;
(2)市场交易的参与者是单纯的生产部门,属生产性消费,购买数量大,交易方式多是大宗交易或订货交易,供销关系比较固定;
(3)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属于派生性、引发性需求。
金融市场是资金的供应者与需求者进行资金融通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是货币资金借贷和融通等关系的总和。在现实中,金融市场既可以有固定的地点和相应的工作措施,也可以没有固定场所,由参加交易者利用电信等手段进行联系洽谈来完成交易。按交易期限划分,通常把经营一年期以内货币融通业务的金融市场称为货币市场,把经营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资金的借贷和证券业务的金融市场称为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即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生产经营中使用劳动力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表现为劳动力和货币的交换。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1)区域性市场为主;
(2)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范围是广泛的;
(3)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交换实现的,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流动;
(4)劳动报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劳动力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就业。
房地产市场是从事地产和房产交易活动的市场,具体分为地产市场与房产市场。地产市场主要是进行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和转让;房产市场主要是进行房屋的交易和转让。房地产市场的特点:
(1)经营对象具有地域性,并且是非流动性商品。
(2)房地产价格具有上浮性;
(3)具有垄断性。
技术市场是以知识形态出现并进行交换的商品的市场。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多种表现形态:有软件形式(程序、工艺、配方和设计图等);咨询、培训等服务形式;买方需要的某种战略思想、预测分析、规划意见和知识传授等形式。技术市场的特点:
(1)技术商品是知识商品;
(2)技术商品交易实质是使用权的转让;
(3)技术商品转让形式特殊;
(4)技术商品价格确定比较困难,价格往往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信息市场是以提供各种信息来满足用户需要的信息交换的场所。大多数信息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信息市场的特点:
(1)交易活动具有多次性;
(2)交换具有间接性;
(3)交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分为两种:内在驱动力和竞争形成的外在压力。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驱动力,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愿望。
(四)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简而言之,市场运行机制就是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自动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社会经济的按比例协调发展。
价格机制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价格的相互制约作用。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供求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联系和变动中,供、求趋向一致,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供求机制是商品、资本、劳动力的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在一定的市场需求条件下,市场供给总量是由整个社会生产能力决定的,社会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竞争机制是指市场行为主体之间为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斗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机制可以促进社会供求平衡。
风险机制是市场活动同盈利、亏损和破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和破产等多种可能性,都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风险机制以盈利的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企业,从而鞭策企业注重经营、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和增强企业活力。
(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有三大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竞争规律是指市场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供求规律是指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同样反之亦然,这种商品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相互作用,供给与需求相互适应,形成均衡价格的规律性。
【知识链接】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发达国家在世界上较早地建立了市场经济,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模式。但是各发达国家之间,市场经济模式并非是完全一样的,在保持市场经济总特征的前提下,其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具体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五种基本模式: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调节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1.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之一,其市场经济是一个传统性的市场经济体系。英国人的一条基本信条是:国民经济仅靠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就完全可以达到一种理想的“自然经济秩序”。他们认为,国家的主要功能是税收、国防和对外事物,不要直接干预国内的具体经济活动。所以英国无论从经济结构上看,还是从政府组织上看,都体现着很高的经济活动的“自由”性。英国的经济组成和政府管理职能说明,英国是一个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体,以个人自由选择为特征,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2.美国的“调节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市场经济被称为“混合经济”,它的主要特征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和垄断并存,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并存。可见,美国是一个以私有垄断资本为基础,以自由企业经营为主体,以“混合经济”为特征,强调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模式。
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也不是强调国家控制的市场经济,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保证竞争秩序,加强社会指导,强调社会稳定,注重社会保障。德国人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会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和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需要,并可使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但是,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不仅赋予经济单位自由支配资源的权利,也赋予它们垄断的权利。垄断会造成资源浪费,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好的经济体制应能在国家和法律的制约下,限制垄断,保护竞争,促进公平,加强保障,促进社会稳定。所以德国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4.法国的“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法国的市场经济又不同于以上几个发达国家,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实行双重调节机制,即市场调节机制和计划调节机制共同起作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认为,一方面要强调自由和竞争是市场经济所必须遵守的法则,自由和竞争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要强调计划和集中能补偿自由和竞争的缺陷,也是管理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他们同时认为,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坚持市场调节为主而不以市场来否定计划,强调计划的重要作用,也不能以计划取代市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这就要求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计划的实现是靠市场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法国一是保证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适当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二是在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上,把制定宏观经济计划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来执行。从上述两大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法国的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为特征的“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